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很多古人留下的痕迹至今仍困扰着我们。以至于很多无法破解的,我们将它视为“天书”。在我国就有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很多神秘的字符。还吸引了不少日本人前来考察,当地甚至悬赏百万破译碑文,至今都没人拿到这笔赏金。 这个碑文,就是民间流传甚广的“红崖天书”。之所以称之为红崖天书,是因为红崖向西,如墙似屏长五十余米,高二十余米,呈浅红色。偏北平整处,有形如古文字、非镌非刻、非阳非阴的铁红色神秘符号书于浅红岩面。字不成行,排列不整齐,错落参差,大小不一,共有十九字。 早在清光绪末年,日本学者德丸作藏和鸟居龙藏不远万里到黔考察,并将“红崖天书”摹本带回国内,碑文迅速在日本学术界引起了轰动,“红崖天书”彻底扬名海内外。 红崖天书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但它的发现者却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诗人邵元善。从明代开始,数百年来有无数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前来观察探索这些奇怪的字符,都试图破解红崖天书上的秘密。 一些专家认为“天书”刻的是诸葛亮南征的有关传说和遗迹;有的专家认为“天书”是夏禹治水大功告成之后的刻石纪念。为了能早日破译神秘的“红崖天书”,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悬赏100万元,期待有人能早日破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在文史界也不例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林国恩对红崖天书上面的奇怪字符做出了新的破解。他认为红崖天书实际上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的“讨燕檄诏”。当然,这并非是他信口胡说。因为,一位自称朱元璋长孙后裔的人,说出了其中的秘密。 这位叫让青闲的人说,这是先祖明惠帝颁布的讨伐朱棣篡位的“诏书”。由于朝廷侦帝甚密,先祖不得不隐秘表达,“天书”还隐藏一副图画,可读作——明惠帝御驾亲征,围捕燕寇朱棣。 我们知道当时的历史史实就是燕王朱棣带兵谋反,最后打进南京,建文帝不得不逃出南京,自此消失在历史中。学者林国恩指出,建文帝出走在前,宫中火起在后,实施了“金蝉脱壳计”。燕王入城后,将计就计,传言建文帝被火烧死,为自己登基做铺垫。 建文出逃时,有众多亲信随行,但在流亡的过程中分散。安顺(今贵州省安顺市)处于交通枢纽,是进出云贵的必经之路。林国恩经过深入研究表示,此天书应叫做伐燕诏檄,在这个天书檄文中,建文帝号召百姓官民起来诛杀乱臣贼子重振朝纲,恢复祖宗社稷。 当苦于朱棣的爪牙耳目众多,朱允炆不得不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写于红崖之上。 但据红崖山脚下的村民们说,他们当地世世代代流传着一首歌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能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所以,有人说“红崖天书”肯定就是一副藏宝图。这样一来,与林国恩的推论似乎不太吻合。 红崖天书到底是什么?谁能为我们揭开这个千百年来的迷团?夫子与大家一起期待这个千古谜题的破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