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天书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夜读史书 2019-11-21

在贵州省关岭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红崖山上,有一处神秘景观,那就是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是在红崖山山体上的一组奇怪的字符,仅有数十字。这些字符既非图画,又非文字,大者一米见方,小者十几厘米。粗看感觉杂乱无章,细看又感觉错落有致。

这些奇怪的字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数百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都试图破解红崖天书上的秘密。

关于红崖天书的来历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殷高宗伐鬼方纪功刻石的济火“纪功碑”;一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一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当地少数民族所作的图谱;一说是蜀汉时,牂牁爨族首领济火协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用古爨文书写的济火“纪功碑”。此外,也有人认为红崖天书不过是岩石风化的自然花纹,后经有关部门对岩石和字迹作科学鉴定,认为确系人为所致,并非自然风化的结果。

红崖天书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上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邵元善的举人作有一首《红岩诗》,诗中描述了红崖天书的奇怪现象。在此之前,并没有史料上提到过红崖天书。因此许多人认定红崖天书的来历应该在明嘉靖时期不久之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林国恩对红崖天书上面的奇怪字符做出了新的破解。他认为红崖天书实际上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的“讨燕檄诏”。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了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这招致了早就怀有野心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第二年,朱棣以“清君侧”和“靖难”为名义,起兵反叛。最终,叛军攻破了应天城(今南京)。建文帝下落不知所终。

林国恩认为,建文帝在应天城破之际逃出了皇宫,一路向西南逃到贵州山区。为了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同时又要避免被朱棣的爪牙发现。他便让身边的亲信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写于红崖之上。

林国恩将红崖天书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

林国恩对红崖天书的破解是截至目前被认可度最高的破解,但因为缺乏其他资料的佐证,如建文帝是否逃出了皇宫,因此还无法作为定论来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