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副瘤综合征

 方正华 2017-08-16

定义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

起源


1888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此年他又描述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Auche 1890年)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Guichara1956年)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

副肿瘤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一、弥漫性灰质脑病(diffused polio-encephalopathy) 

临床表现:患者以痴呆为表现形式。开始时,患者出现近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抑郁、焦虑、易激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成痴呆。病程为5~20个月,一般不超过2年。 


二、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区域出现炎性和神经退行性变。当边缘系统主要受累时,临床上表现为遗忘综合征,可以是静止的,进展的或反复发作的表现形式。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近事记忆力损害严重,学习新事物能力的明显下降为特点。远事记忆力损害一般较轻,记录能力不受影响。虚构在某些病例中可有出现,焦虑和抑郁通常出现在综合征出现的早期,幻觉以及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叶可以出现。在许多的病例中,遗忘综合征呈进行性进展,直至发展为痴呆。 


三、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副肿瘤性变性弥漫性的影响小脑的蚓部和半球。小脑受损的症状可以出现在肿瘤症状之前或之后,并且在数月内呈进行性进展。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小脑受损的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但是病程也可呈稳定状态。 步态及肢体的共济失调是小脑受损的特征性表现,构音障碍在许多病例中存在。肢体的共济失调可以是不对称性的,眼球震颤较为少见。副肿瘤损害如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经系统还会产生语言困难、痴呆、记忆力障碍、锥体束症或其他神经病变。


四、副肿瘤性斜视性眼阵挛(paraneoplastic opsoclonus) 

本病为一罕见的副肿瘤综合症,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儿童常伴发有神经母细胞瘤;成年人可伴发多种肿瘤。临床症状眼球不自主、无节律、无固定方向的高波幅集合性扫视运动为主,同时伴有眨眼动作。当闭眼或睡眠时上述运动仍然存在;当试图作眼球跟踪动作或固定眼球时,上述不自主运动反而加重。斜视性眼阵挛可以为单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作为一特殊症状与其他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走路不稳等一同伴发出现。


五、副肿瘤性脊髓病

(一)坏死性脊髓病 

病程为亚急性起病,逐渐的发展为完全性横贯性脊髓损伤。患者首发的临床症状为不对称的双下肢无力,随后临床症状可有截瘫、大小便失禁,感觉障碍、但无疼痛发生。在病程中受损的平面可不断的上升,且在数日或数周内因影响呼吸肌而死亡。神经系统检查可见有受损的感觉平面,胸段损伤较为常见,可见有四肢软瘫。


(二)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本病起病较晚,多在40岁~50岁以后发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病情进展与自身的肿瘤进展并不一致。多伴发有何杰金氏病或其他恶性淋巴瘤。发病多在恶性肿瘤诊断之后,而且常常在肿瘤缓解期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并不伴有疼痛,上肢受累一般较轻。


脑膜癌病 

好发于中老年,性别差异不明显。多呈亚急性起病,临床进展快。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根受损3组症状。50%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脑部病变,如头痛、呕吐、眼底水肿、脑膜刺激征、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12对脑神经均可受损,但以第Ⅱ~Ⅷ对脑神经受损最为常见,如视力丧失、眼肌瘫痪、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等;脊神经症状常见的有腰骶部疼痛向双下肢放射、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


副肿瘤综合症的周围神经损害

一、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

亚急性起病,也有少数病例为急性起病。病情进展数日或数周发展到高峰期,随后症状趋于稳定。急性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病类似Guillain-Barre综合症的临床表现。50岁~60岁左右,女性较多见。四肢远端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随后症状逐渐累及四肢的近端、身躯、三叉神经很少累及。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缺失,下肢较重,深感觉障碍最为明显,并导致较为严重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假性手足徐动等症状。感觉症状在发病初期可为不对称性,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成为对称性感觉障碍。肌力多不受影响,如出现肌肉萎缩或肌无力多提示有脊髓受损,特别是前角受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存在。本病可以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如出现记忆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表现为痴呆、斜视、面瘫等脑神经受损症状以及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受损的表现,提示合并有副肿瘤性脑脊髓炎的存在。


二、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病

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四肢远端无力、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较上肢为重。近端也可受累,三叉神经受累较少见。病程为进行性恶化,症状可出现在肿瘤发现之前数月或数年,也可出现肿瘤之后。


三、副肿瘤性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表现为血管炎造成的多发性单神经炎的症状,并可与其他的周围神经病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可发生在肺癌、淋巴癌和前列腺癌中,可先于癌症发生或同时发生。


第四节   副肿瘤性肌肉病

肢体骨骼肌无力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伴有小细胞性肺癌和其他自身免疫病, 几乎总是成年起病。其肌无力的特点是静止时有肌无力,少活动时肌无力症状减轻,长时间活动时症状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