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好的孩子,都不说人话

 启智幼教 2017-08-16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在写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会被骂,无论是标题还是观点,都会让某些人感到不舒服。现在的人不会说人话,就在于语文教育没有真正教会人们写作,现在的孩子依旧深受其害。不管人们信不信,事实就在那里,不远不近。文/独孤伤每次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孩子都会抓耳挠腮,就像身处高压锅里一样,汗如雨下,内心烦躁。每次语文考试,孩子都会垂头丧气,拿起卷子发现还是作文丢分最多,而且总不知道错在哪里。每次老师阅读优秀作文时,孩子总会觉得自己写得比读的那篇更好,而不知道读的那篇要说啥。上面三种情形就是孩子面对作文时的主要困境,长此以往孩子的作文自然不会好。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拿到平均分数,勉强过关。有家长会疑惑,能过关不就可以了吗,从来就没指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当个作家。也许这位家长并不知道,现在社会不在传统,每个人都有机会因为自己的文字而被众人熟知,相互影响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未来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个人的言论是可以影响到大众的,而一个人的言论要得到传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写作。有的家长还会问,不就是写作吗,从小接受教育的孩子写东西是最基本的能力,没什么大问题啊。对于这样的解释,我只能说他没有看清楚问题的本质。现在的孩子包括大人,很少能写出一篇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说人话的文章。你没有看错,现在的网络文,孩子的写作文,都是不说人话的,尤其是那些作文好的孩子。为什么不说人话?原因在于现代的语文教育。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写作技巧都是从小学语文课上学来的。然而,这种偏应试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的写作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感染力与说服力存在天然矛盾。小学生的作文要求不会太多,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语言组织力还未成熟,可到了中学阶段就不一样了。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学应试作文,应试作文里更多的则是议论文,而议论文要求有论点和论据。一般的议论文往往在意论据的有效性,但在应试教育里,议论文更在意的是如何在短短的考试时间里让论据更多样性。真正的议论文应该关注某个论点是否有普适性,举出的特例能否代表全体,例子与观点的关系是否严谨,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在应试作文里,这些通通都不会考虑,而且应试作文也不会在意论据的中立性。比如名人名言,孩子不需要考虑名人说了啥,只需写上名人的名字,写上觉得有道理的话就可以了。说白了,传统语文教育让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应付考试,批作文的老师基本都是不仔细看的,逢场作戏罢了。应试教育下,孩子的写作风格必然有缺陷,抽象思维不足,动不动就抒情,逻辑不严谨,缺乏条理。一个人如果经常写出充满煽情、没有逻辑、毫无根据的文章,你还指望他能说人话吗?从应试角度来说,孩子写出偏重抒情的文章是没有错的,毕竟这符合应试作文的要求。但是,仅仅满足应试的要求是不够的,孩子需要的是能何人交流、辩论、探讨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需要逻辑清晰,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辩论,当然写作更需要这种能力。能够写出说人话的文章,是未来人才的基本功,相信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欠缺。那么,应试教育下的作文培养还需要继续吗?需要,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孩子可以在此之外做其他的改变,比如多读书,多自己写日记,都得到老师的指点。无论做出何种改变,付出何种努力,都要遵循一个原则,会说人话。那些不会说人话的孩子,请不要再有所指望了。至于本文是不是在说人话,请你自行评判,我等心知肚明。您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订阅我们的账号“科学家长观”(微信号:kxjzg1)并写下留言,我们的老师会专文回复您的问题。当然,您需要具体谈谈孩子的情况,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