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友喜乐至人: 你好,你的原创文章柳公权与“柳体"已经被360doc个人图书馆采纳,你可在阅览室中的“精彩原创”栏目下看到自己的文章,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你对“精彩原创”栏目的奉献和支持!柳公权与“柳体"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 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薛、褚; 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 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 在继承前辈书体结构基础上, 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 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大旗, 后使“柳体”与“颜体”齐名, 以骨力劲健见长, 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登上又一巅峰, 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并为后世百代楷模。
唐朝最后大书家柳公权(778~865), 陕西耀县人,字诚悬。 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其书体化身万千, 流传于民间,乃至国外。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 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 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
柳公权的书法, 由于帝王的赏识, 在他在世时就已极其珍贵。 一次,文宗和学士们联句, 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一时续者众, 但文宗却偏独赏识 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 以为“词情皆足”,并“命题于殿壁”。 柳公权遵旨持笔,一挥而就, 字体很大,约有五寸, 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赞叹 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 立即迁他为少师。 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 写楷书“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 草书“谓语助者,焉乎哉也”, 行书“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 令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 枢密使崔巨源拿笔, 写完后备加赞赏, 且又“赐以器币”。 后来,此事传开, 大家便都争着向他求字。 由于人们十分喜爱柳公权的字, 以得到柳公权的字为荣耀。 就连从四方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臣, 也都带着专门准备的钱来买柳公权的字。 那些大臣和使臣们得到柳公权的字以后, 就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帛作为酬谢。 柳公权对财物毫不经心在意, 可对于笔砚和碑帖、图书却十分珍爱, 每次使用后,总要亲手锁好,保管起来。 《玄秘塔碑》书刻于唐会昌元年(841年),碑为楷书,总28行,每行54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灭两字,即使是旧拓也不能窥见原貌,其余诸字则都完好无损。后世因此碑字画挺朗完好,结体精密紧凑,故学习柳体楷书的常以此碑为入门之阶。碑今存西安碑林。 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书之最精者当首推《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书刻于唐会昌三年(843年),崔铉撰文。因为此碑记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书刻后又立在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因此流传极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