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中贵族—珐琅彩瓷

 RK588 2017-08-16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是皇帝最为重视的瓷器,也是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血统高贵,细如毫芒,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珐琅彩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

 康熙的珐琅彩瓷色浓庄重,大多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雍正的珐琅彩瓷清淡素雅,它的一个特点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这些题诗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达到了画、诗、章天然浑成的绝妙境界。

这个时期以体现了“工笔”为特征的“院画”为底稿,出现了“勾、画、皱、染”等画工特质,这也是珐琅彩瓷器所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团蝶图”则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

 乾隆的珐琅彩瓷雍容华贵,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十分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珐琅彩,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但尽管如此,乾隆的珐琅彩,总多了几分“艳”,多了几分“繁”。 

总结一下,珐琅彩的特点: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
2、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工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