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dtmz 2017-08-16
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依据性别和所处的环境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同舞台剧一样,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与不同的人相处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建构人际关系问题。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每个人始终处在或亲或疏、或大或小的各种关系网之中。有些关系与生俱来,如父子关系、亲属关系等;有些关系系后天所为,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等。有些与生俱来的关系因种种原因而交恶,有些后天关系却因相互体谅宽容而真挚。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减轻许多压力,克服许多阻力,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糟糕的人际关系必然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产生许多障碍。人际关系中的高手有意营造、编织一张大网,试图以此来调动社会资源为其所用;个中低手造网不成反而为其所累。所以,知其所然而不刻意为之,顺乎自然,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人际关系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个体性: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二是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三是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三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喜欢和相互吸引;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其三便是“距离”甚远的事不关己、漠然视之。那么,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与发展的呢?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般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定向: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第二个阶段是情感探索: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是否可以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共同的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三是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四是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中,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人们之间能否建立起联系需要一定的基础或者原则,只有满足这些原则或基础才能建立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交往。这些原则是: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等。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疏远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这就是人际交往的相互性原则;人际交往也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所谓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确立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人予以认同和接纳,并对他的言行给予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人则予以疏远,并可能对其采取敌视的态度和行为;相似性基础: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吸引力的相似,社会地位的相似,年龄的相似等;互补性基础: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等。

人们大致将人际关系分为七种类型: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主从型的特点是: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这是人际关系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有主从性因素;合作型的特点是双方有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彼此间能够配合和容忍对方,一旦目标实现,多数会分道扬镳,只有极少数可能形成长期合作;竞争型人际关系特点是:双方为实现各自目标常常竭尽全力,并且充满活力,也可能由于竞争时间长而使人感到筋疲力尽;主从竞争型是一种混合型的人际关系,双方相处中,有时是主从型、有时是竞争型的人际关系,这种变换使双方难以适应,往往无所适从,这是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主从合作型是一种互补与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双方在其中能和谐共处,如果其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则关系更为融洽;竞争合作型是时而竞争,时而合作的人际关系,双方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避免交往过频;主从、合作、竞争型是兼有三者的特点,为维持这种关系,关系人矛盾较多,常常不清楚要做什么、其目的是什么,这也是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研究中,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奥尔弗瑞德·舒茨提出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他认为人们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一是包容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二是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三是感情需要,爱人或被人所爱。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抑郁、崩溃。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
研究发现,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六种价值取向:一是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二是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三是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四是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五是主动感情式: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亲密;六是被动感情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奥尔弗瑞德·舒茨的三维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群体整合与分解:群体形成的过程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分解则相反: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控,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分解。
人格品质影响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他得出的结论是:排在序列最前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排在系列最后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一般来说,性格开朗外向的人易于与人接近,使自己较快地与环境联系起来,但这种类型的青年人亦易因轻率、浮躁而最终并不一定得到人们普谝的认可。而性格内向的人,接触之初可能会让人有难以接近的感觉。但相处一定时间后会固其沉稳、扎实的风格得到人们赞许。当然若过于拘谨,封闭自己,甚至拒绝与他人来往者,往往是缺乏充分的自信心,对环境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并不全是性格表现,而是一种不十分健康的行为心理。其实,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主观努力,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都是能够与环境协调相处的。

在人际关系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是与同事相处,以下只是一些浅薄的建议:首先,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其次,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给他人提供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其三,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其四,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其五,要掌握与同事交谈的技巧。在与同事交谈时,要注意倾听他的讲话,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聚神聆听代表着理解和接受,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在表达自己思想时,要讲究含蓄、幽默、简洁、生动。含蓄既表现了您的高雅和修养,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提意见、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注意场合,措词要平和,以免伤人自尊心,产生反抗心理。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简洁要求在与人谈话时掌握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与人谈话时要有自我感情的投入,这样才会以情动人。此谓之生动。当然要掌握好表达自己的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并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紊养,拓宽自己的视野;最后,要抽时间和同事打成一片。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爱好结交朋友,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互相交流信息、切磋自己的体会都可融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门值得毕生研究的艺术和处世学问,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三门峡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