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于边界/空间:王璜生艺术中的冲突与诗意 | CAFAM专访

 雁帛 2017-08-16

总策划:周旭君

策展人:巫鸿

主办:中国民生银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展览时间:2017年8月10日—2017年9月9日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二展厅

2017年5月,王璜生先生在卸任了履职八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职务后,曾表示要做“专业的艺术家”,做自己想做的艺术。由此,展览“王璜生:边界 / 空间 ”于2017年8月10日呈现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王璜生先生作为一名艺术家、美术馆管理者、博物馆和艺术史研究学者,有着多重的身份。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传统水墨向当代艺术转换的探索历程,夹杂着传统文人的品性修养与突破自我的独立不羁精,以及现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现实及历史议题的深刻关注和介入态度,使其艺术创作不再是对高雅文化和视觉愉悦表征的调用,而是通过对文化记忆的重建,重新审视全球背景下政治与多元文化的现实,并让人们对当下现实的某些僭越行为有所警惕。

正如“王璜生:边界 / 空间 ”展览策展人巫鸿提到的:“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立足于现下瞬间去探索超出经验领域的未来,它赋予自己的使命总是突破现存的视觉语言和观念的边界,去开拓艺术表现中的新的空间。王璜生的艺术实验充满对边界与空间的探寻和质问。如果说“边界”的传统含义离不开线性界限的意象,王璜生的线画和线的装置则通过打破这种意象显示出线与空间互动转化的新的可能,从而成为对视觉艺术当代性的一种表述。他的抽象艺术总是具体和实在的,既从观念的反思中也从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怀中获得生命。”

“王璜生:边界 / 空间 ”展览现场

CAFAM专访——王璜生

Q:记得您以前说过,在美术馆工作多了看到很多当代艺术实践,自己也会想要尝试。您有一个艺术创作转型的过程,从架上到装置作品的探索,这一时期刚好也是来央美之后发生的,这和美术馆多年的实践工作有什么关系?您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王璜生:多年来,从广东美术馆到央美美术馆的工作经历,这其中策划有当代艺术的实践也有经典传统的展览。当下的美术馆,一定要介入到当代的文化状态和文化情境里,无论广东美术馆还是央美美术馆,都应该更加关注当代的整个艺术发展状态和文化前沿问题。多年美术馆工作的思考、经验和接触,相应地对我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区分。从精神层面上讲,传统可以与当代有很好的连接,如传统中关于文化、哲学、生命思考的命题,在当代文化中也同样面对,但可能思考和面对的方式不完全一样。从艺术形式上讲,传统的材料在当代的空间中也可以运用并赋予新的意义,但在当代的艺术中,可能会面对和应用更加多样的形式媒介,带入新的时代的感官表达与接受。我想传统与当代应该有这样一种关系。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

第一届CAFAM双年展“超有机”

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

第三届CAFAMA双年展“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Q:您比较关心社会事件,也切身参与到一些文化艺术的推广活动中,这些是否是您在创作中注重艺术介入社会的来源。您用报纸、铁丝和纱布等媒介,是一种介入社会表达态度的感觉吗?

王璜生: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或当代公共文化机构,需要跟社会与当下现实发生密切关系,而且应在关注社会的状态和发展问题后,对应的去做相关的思考和工作。艺术家与新闻媒体工作者和政治家的区别在于,艺术家关注社会的方法是用艺术的方式去进行表达的,艺术更多的是去激发人们的情感、精神和感官之间的交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触觉、感官、心灵等的身体及精神上的碰撞,用独特的形式和创造性的思维引发思考。

“王璜生:边界 / 空间 ”展览现场

我的作品会使用一些与社会现实和人的感知有密切关系的现成媒介,如报纸、铁丝网、纱布等。这些独特的媒介,其文化的指向性和表意性非常突出,能够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感知和触觉,因此我比较喜欢用这些材质进行创作。当然,艺术创作应该对媒介材料等有新的转换,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Q:您在这次展览的新作品中,尝试了纱布的材料,虽然不是第一次使用,但这次又有一些新的实验,可以请您具体谈谈对于这个材料的看法吗?

王璜生:纱布在之前的作品中曾使用过,但在新作品中,我赋予了纱布一个新的转换。纱布本身具有受伤、呵护、温暖等情感及感知的意味,包括其脆弱特性等,利用它们跟铁丝网形成一个对比性的创作,体现了暴力与呵护的关系,在近期作品中也将其转换成印痕,拓印在宣纸上,我希望这种表现到平面上的印痕,转换为特殊的美感,使其与材料媒介相关的语言性更加独特。在《箴象》系列中,还将印痕转换成红色,与鲜血、赎罪、宗教等产生关系。而在《墙》这件作品中,将纱布做成了墙,用这种柔弱性的材质表达了象征着人与人隔离的“墙”,其语义更为多义,希望观众能更多的去感受、体验、思考和理解。

《箴象》系列,纸本水墨拓印,2017年

《墙》,纸本水墨拓印,2017年

Q:能否讲一讲您这次的新装置作品《界》,有什么新的尝试在里面?

王璜生:《界》这个作品是对当下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历史问题所做的思考与创作。在这个创作中,我希望有更为宏观、更为本质性的表达,因为我认为人类就是在这种逃难、紧张、向往、死亡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摇晃的铁丝网架、铃铛的响声、海浪与跑步紧张急促的声音,使整个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公众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心灵上的冲击。而对于我接触过的逃难、难民等历史记忆,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界》(装置影像 ),铁丝网,2017年

Q:为什么会对空间感兴趣。空间的探索从哪些方面展开?央美美术馆去年主办的“空间协商”CAFAM第三届双年展非常成功,这个展览也是以“空间”为题,展览的协商过程进行了小半年时间,双年展对您创作的这些作品有什么启发吗?关于双年展您还有什么想谈的吗?

王璜生:展览名称叫做“边界/空间”,空间其实是一个很开放、丰富的概念,每个人都面对着空间,或实体或无形,同时也都在珍惜自身空间的存在,在做第三届cafam双年展时用了“空间协商”这个主题,其重点是如何在一个公共空间中做一个更开放的民主协商,更丰富的表达,更自主的介入。这也是我一直在关怀的。艺术家作为公共社会的一部分,应为社会公共文化空间做建设性的努力,包括文化民主性的努力,“空间协商”这个展览是对文化民主性的初步尝试。

第三届CAFAMA双年展“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Q:您在2015年苏州博物馆做过展览,是在一个中国古代园林庭院内,这次是在一个当代艺术展馆。这两次展出也是您空间探索的一次系列尝试吗?

王璜生:任何一个艺术作品或展览都是针对特定的空间来进行的,苏州博物馆及其忠王府是一个园林空间,有很强的历史感,室内、室外空间相互穿插,参观的动线很丰富,这些都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灵感和新的想象去对空间进行创作或者介入。这次在民生美术馆做展览当然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厂房改造后形成的特殊空间。很多人认为驾驭这个空间是比较难的。有些梁是斜歪的,墙体与空间的尺寸等都是多变的,但这样的空间更有意思。如何驾驭和征服它,是我想要去做的。因此对作品的体量和表现等方面都做了一个新的变化和尝试,最终构成了现在的展览。

Q:最希望通过展览向观众传达的是什么?如果请您给自己的展览提供几个关键词,将会是什么?

王璜生:我想给观众传达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体验,每个展览首要考虑的就是观众自身的体验性,心身的体验。第二个是触动,观众能在面对作品时形成感知,有一种精神上的呼应。第三个是思考,我希望展览有回味的余地,能够引起公众更多的思考与追问。这也是此次展览所要传达的。

“王璜生:边界 / 空间 ”展览现场

| 关于艺术家 |

王璜生

美术学博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为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等。

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在中国北京、广州、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杭州、台湾、香港,及德国柏林、海德堡,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地美术馆及画廊举办过个人展览。

美术作品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意大利曼托瓦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霍夫曼收藏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

出版有《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等专著多种,及《天地·悠然》《后雅兴》《无边》《游·刃》《碌碌而为》和《谜园》等个人画集、展览图录十余种。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CAFAM 双年展”“CAFAM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划“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文献展”“中国人本 · 纪实在当代”和“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等大型展览。

上海装修: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