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敬梓相关诗词

 田牧 2017-08-16

吴敬梓相关诗词
吴敬梓
雪儿落在故乡肩,挑着江山画里旋。回响儒林吴敬梓,至今仍把美承传。
【怀古杂咏205】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
入木三分刻画深,诙谐纵笔骂荒淫。稗书肖尽群魔态,难得鸿儒忧国心。
木兰花令.参观吴敬梓纪念馆
柳舞绿绦襄水畔,花草漫香文木馆。聆讲解,看图文,却悟才子真伤惮。
痛别故乡寻出路,菜粥疗饥寒跺步。生前泣血透红尘,身后醒人悬巨著。
木兰花令,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率多混填。今照《花间集》本分列,旧谱误者悉为校正。本词牌共有3种格式,输入作品采用的格式是:双调五十五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七绝-秋过秦淮吴敬梓故居留句
又至秦淮叶渡边,旧居多现往来船。众家可是邀吴老,畅斥官场数百年?
临江仙.吴敬梓纪念馆
翘角飞檐晨霭织,悠悠襄水门前。雕栏玉砌应凭轩。晓风修竹影,高叶也田田。
寓客秦淮归故里,目光依旧云边。墨香四壁有遗篇。往来人不绝,邑北一新天。
凭轩,馆建走马冈上,隆地也。
高叶,荷叶。宋陈造《早夏》诗“安石榴花猩血鲜,凉荷高叶碧田田。”
寓客秦淮,即秦淮寓客,吴敬梓移居秦淮自谓也。(写于乙未初夏)
七律·周末谒全椒吴敬梓故居
庭院深深襄水流,主人一去不回头。山溪衮衮朝还暮,墙草青青夏复秋。
名士凄凉叹末世,高风绵眇贮斯楼。秦淮寓客扬州死,读罢遗篇怕说愁。
吴敬梓
不惯红尘性率真,秦淮寓客啖酸辛。书生偏爱庖丁术,游刃儒林第一人。
和魏艳鸣女史参观全椒吴敬梓故居绝句二首
能识先生几后生,荒郊僻野远功名。堪怜蛛网时相护,尘垢浊风一滤清。
秋深何惧雨潇潇,独为先生一折腰。椽笔有情书画卷,人间万象未烟消。
几人郊野拜先生,攘攘纷纷皆利名。纵有文章传海内,门庭蛛网结风清。
困顿偏逢风雨潇,杜郎才气沈郎腰。文成掷笔旷然去,块垒青襟万古消。
【安徽之旅34】全椒吴敬梓纪念馆
入木三分刻画深,诙谐纵笔骂荒淫。稗书肖尽群魔态,难得鸿儒忧国心。
蝶恋花.吴敬梓纪念馆
傍水依冈施黛色,玉石栏杆,翘角飞檐出。竹柏和风常弄碧,更无一点喧嚣入。
敬梓清癯南向立,举目乡关,犹在深思索。淡淡墨香飘四壁,迎来景仰东西客。
扬州慢.吴敬梓故居
吴楚交圻,河湾佳处,人家鼎食钟鸣。惜千金一掷,终罗雀门庭。
更魂断、连天烽火,雕梁画栋,都付无情。燕归来、细语喃喃,犹说曾经。
春风故里,沐甘霖、古木新生。看楼阁亭台,虹桥碧水,霞蔚云蒸。
翠竹脱尘留韵,心脾沁、翰墨丹青。料先生文木,归途步履轻盈。
代发省诗词学会蔡玉启副秘书长《读东升先生<半味斋集>》《游吴敬梓纪念馆》
用陆公韵读东升先生《半味斋集》 /蔡玉启
一去白湖心未焦,先生大雅笔峰雕。古稀高瘦烟中侃,素朴诙谐酒后调。
设帐奎光传半味,倾囊国学授全椒。太平桥上常忧患,旭照襄河分外娆。
游吴敬梓纪念馆 /蔡玉启
新襄走马四旗翻,讽世公心仰敏轩。三进明清人栩栩,两阶南北草蜿蜿。
主盟文酒呼寒夜,客寓秦淮画怪圈。富贵功名何足论,隔河相望有遗园。
代发滁州七位老先生瞻仰吴敬梓故居、纪念馆《高山仰止》雅集
前言
/刘庭桂
南屏晚钟鸣,襄水日夜流。夫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亦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都是在讲,时空的变换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历史上曾经显赫过的人和事,总难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然而,世事也有定格与凝固的特例。
本土就有这样一个特例——吴敬梓,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金光闪闪地刻录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他的旷世杰作《儒林外史》,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早已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人代代阅读,学者们不断研究探讨,现今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门“显学”。
吴敬梓的成就,与其说是文学的,不如说是思想的。说他文笔犀利,倒不如说他思想犀利。
18世纪,那个遥远的历史年月,他即洞若观火地明察了社会的积弊,人性的暗角。人说,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其实,吴敬梓著《儒林外史》,何尝不让历代的、现代的学界丑类深深恐惧?
大哉,吴敬梓!全椒的骄傲,安徽的骄傲,中华的骄傲!
2015年7月26日众诗友瞻仰全椒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并诗。
一、游赏全椒古县城 自然人文景观
/沈宗奎 余今轮邀十尊吟友雅集兼东道即兴倡和 乙未年六月初
屏山扬冠笔峰秀,襄水缠腰八桥图。文木著藏居馆满,北曹红学对南吴。
二、游赏椒陵人文自然景观有感 /白运河(2015年7月20日至21日作)
小序:我于1980年之前,曾经在全椒县工作,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能旧地重游,要感谢我在全椒工作时的老领导沈宗奎先生,是他主动邀请吟友雅集,并兼东道,更要感谢项东升老师作为内应,多方联系,积极支持,还要感谢刘庭桂老师为我们提供车辆便利,使大家顺利实现以诗会友,即兴倡和的机会!
阔别椒陵卅五年,而今一展画图妍。高楼林立沧桑变,再领风骚走在前!
屏山苍翠笔如椽,“襄水环清”胜昔年。薪火传承文木志,后生诗胆大如天。
吴敬梓塑像前沉思
心宽众老翁,体健耳犹聪。游赏非关酒,传承敬梓风。
谒吴敬梓铜像有感
肃穆巍然稳似山,目光炯炯察人寰。永垂不朽群儒像,享誉环球五洲间。
三、思齐吟 /刘庭桂 2015-7-19夜
南屏晚磬安清梦,襄水奔腾乐太平。文木先贤风节在,儒林后辈仰尊诚。
揶揄笑骂春秋笔,警世鸿篇万代名。寄语而今知识者,宜将楷范鉴言行。
四、游吴敬梓故地感赋 /冯万奎
生前落魄潦倒,身后豪宅广厦。若无惊世之作,焉能千古流芳。
五、吴敬梓塑像前 /高皓
乡贤吴敬梓,志高似笔峰。一编儒林史,赢得万世宗。
六、写给吴敬梓 /姜义田2015-7-23晨急就
尊敬的吴敬梓先生今天我们七位诗友冒着炎热酷暑来看您
学您忠贞守洁的顽强精神学您,敬您,在这世纪的新居里
看您的庭园花木又怎样开出新蕾展现一个时代的笑影
其实,您的豪情、志气早已溶入滚滚的襄河水里
它流进长江,流遍世界在世人心中形成力的巨浪
今天我们来看您看您当年环城暖足的布鞋怎样说那旧世界的冷酷和新世纪的阳光怡人
在那冷酷的风风雨雨中您守住清贫,守住真纯
您是东方讽刺文学的大师开创了一个讽刺文学的新天地!
七、【黄钟·昼夜乐】宗奎先生相邀赴全椒(外一曲) /柯能越
谁往锅膛把柴抛,全焦,全焦脆酥胜羊羔。老翁怪何贤惠媪。
言声隐语朋欢笑。去全椒,就说全椒,敬梓高,外史滔滔,外史滔滔,讽喻诰、心存照。
(幺篇)友邀友邀表故交。何桥,何桥,人人踏、喜乐陶陶。
众友朋、皆为耄老,今来静听文木教。诗文说、共学同骄。洒洒潇潇,洒洒潇潇,日太短、真言妙。
注:吴敬梓字敏轩、文木,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黄钟·昼夜乐】老友相聚同乐
老友悠悠气昂然,心连,心连共来手儿牵。谈古道今言圣贤。山南海北听由便,趣情添、赛过神仙。
自掌权,益寿年年,益寿年年,百岁过、心身健。
(幺篇)留连留连待梦圆。求全,求全,天晴雨、月有圆偏。酒满盅、诗文业显,撇开厌烦捐弃钱,忘焦虑、勿要牵缠。时有诗篇,时有诗篇,看众目、睽睽羡。
步韵兰舟夜雨先生《七律.吴敬梓故居和纪念堂》
靖节高风入碧霄,昭彰云汉剑藏娇。儒林盈翠栖文木,襄水流觞润鹤峤。
思悯贫民思寄远,墨诛贪吏墨皴辽。大千万象等闲看,逸志飚扬频出招。
仰怀吴敬梓
儒林外史誉凌霄,大笔如椽骨绘描。中举范生魂出窍,放牛王冕画添娇。
讥讽世俗三分木,表述炎凉别有招。灿烂文华观万象,英豪杰地在全椒。
吴敬梓故居和纪念堂
意气春秋逸九霄,文章旷古更千娇。朔风贯顶人如塔,冷雪袭身力抖峤。
明月长怜清影瘦,晴天更觉澈香辽。无钱有笔儒林士,怒发冲冠敢出招。
木兰花.参观吴敬梓纪念馆【格一(仄韵换韵格)】
柳舞绿绦襄水畔,花草漫延文木馆。聆讲解,看图文,五味杂陈游客叹。
浪子败家无居处,潦倒御寒需暖足。生前泣血透红尘,身后诱人凭巨著。
参观吴敬梓纪念馆留题(新韵)
奇文稗说讽儒林,犀利篇章刺丑群。画像官场针见血,忧时愤世笔千钧。(龙沙快雪题书)
鹧鸪天.乙未仲春访吴敬梓故居
襄河织锦水云间,垂杨丝绾又经年。儒林桥畔红英灼,文木居前碧草绵。
穿曲径,步重轩,华章吟诵谒先贤。传承国粹书心志,翰墨飘香诗路延。
七绝·游南京江南贡院题吴敬梓塑像
敬梓曾经几度来,低眉无语不胜哀。而今立像供瞻仰,笑煞当年老秀才。
吴敬梓
贵贱生涯五味尝,钟山兀坐解炎凉。机锋所向《儒林史》,写尽人间百态详。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1735),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小说《儒林外史》。
谒全椒吴敬梓故居感吟
曲榭回廊枕碧流,主人从此逐沉浮。山溪衮衮朝还暮,庭竹青青夏复秋。
名士悲凉叹末世,高风绵眇贮斯楼。牛刀未试身先死,读罢遗篇乃识愁。
七绝·参观全椒吴敬梓纪念馆偶成
世态人心究可哀,千金散去骂名来。若无一部儒林史,还笑全椒出蠢材。
七律吴敬梓
清魂寄托老村身,子戒流年具有因。科举藤墙吞雅士,官场纠葛惑愚民。
三临试苑春秋误,一部儒林外史陈。落魄书生锋笔露,至今如镜照妖人。
注:老村  元代画家王冕别号
  子戒  语自《吴敬梓生平》中言吴敬梓:“乡里传为子弟戒”句。
  三临试苑  吴敬梓几次应试落第
(一百)吴敬梓之儒林外史)
纵笔儒林百丑图,借来王冕讽嘲书。杜仪性钝无谙世,范进多因怕胡屠。
五律过吴敬梓故居
门掩秦淮柳,窗迎脂粉香。君居心自远,我到足犹凉。
旷志非文藻,幽思岂庙堂。月华当有忆,曾共醉霞觞。
 吴敬梓家贫,天寒时邀友疾走以御寒,谓之暖足。
2、<儒林外史>巻末<沁园春>:“无聊且酌霞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