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郁化火型焦虑症

 柴桂苓 2017-08-16
肝失疏泄、情志失调是其基本病机。平日情志不畅,气郁日久,化火生痰,干扰心神,变生烦躁不安的慢性焦虑症。《伤寒论》中栀子豉汤加半夏、石菖蒲等豁痰开窍药。


“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以心为辨证重点,采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浮小麦30g、炙甘草10 g、大枣5枚、五味子10 g、炒枣仁15g、茯苓12g、麦冬12g、当归12g、白芍12g、香附12g、生山楂10 g、神曲12g、栀子6g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予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g、白芍12g,阿胶( 烊化) 、女贞子、黄柏、鸡内金、枣仁各15g,龟板25g( 先煎) ,龙齿30g( 先煎) ,磁石( 先煎) 、生地各20g,鸡子黄2枚




牡蛎散
具有镇静、抑制植物神经系统排汗中枢、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煅牡蛎20g、麻黄根10g、黄芪15g、浮小麦30g、生地黄、玉竹、石斛各10 g、炒山药、焦三仙各20g、甘草3g





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血瘀化火型:当归10~15g,生地10~24g,桃仁10~15g,红花5~10 g,赤芍6~12g,川牛膝9~12g,枳壳6~12g,柴胡3~9g,川芎5~9g,桔梗5~12g,淮小麦30g,炙甘草4~15g,淡竹叶9g,熟大黄3~6g,木通9~15g,大枣5~10枚





静心安神汤
夏枯草、醋柴胡、黄芩、赤芍、白芍、炒枣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炙甘草


疏肝泻火 养血安神
方中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胆经,可清热泻火,疏肝解郁,清肝明目,散结消肿,《滇南本草》中记载夏枯草可“ 行肝气,开肝郁” ,本方用之清肝泻火,兼以化痰散结;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胆经,可疏肝解郁,本方用之一方面与赤芍一起协助夏枯草疏散肝经郁热,另一方面与黄芩配合,取小柴胡汤和解之意,疏肝解郁;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方用之清泻少阳之热,且与柴胡配合和解少阳;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本方用之协助夏枯草清肝泻火: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本方用之凉血敛阴,柔肝缓急;炒枣仁养心、益肝、安神;远志宁心安神,化痰散结;合欢皮、夜交藤相须为用,解郁养血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以夏枯草为君药,醋柴胡和黄芩为臣药,赤芍、白芍、炒枣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全方既针对主要病机,清肝泻火,又可化痰、养血安神缓解咽中如有物阻、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主要症状,共奏疏肝泻火,养血安神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