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仔人生 | 有故事的人

 见素抱朴780 2017-08-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命运,本来也应该如此。像以前很多和我玩得好的女孩子一样,把初中念完就是顶天了,早早进厂,然后先生孩子后领证,从此不再是父母的负累。


相比起我以前的小伙伴,我能读上大学,我没有比他们更加优秀的地方,不过是因为我有一对爱我的父母。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942个作品

作者:蒋安安



你肯定见过商场活动里用来助兴的大型公仔。就是那种外观毛茸茸,但是里面有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笨手笨脚走动的大公仔。这种大公仔,除了可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几乎没什么用处。但你不知道的是,对扮演公仔的人来说,“做”公仔,就意味着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和一份自食其力的辛酸。


说辛酸并不为过。模特是一碗青春饭,“公仔”何尝不是?大多数毛茸茸的公仔里面,不会是年岁高者,而是都藏着一个刚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毕竟,不是每一个公仔都会配备鼓风机,在夏天穿上这一身厚实的衣服出门晃荡,是分分钟会出人命的。


我知道,这么说你并不一定相信,因为有时候你看到的“公仔”很自在。就在广州冷气十足的商场里,来回走动,和小朋友主动打招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到了饭点就能吃饭喝水。但更多的时候,“公仔”们会出现商场热风张扬的门口,阳光暴烈的户外,地面发烫的巡游队伍。那个时候的“公仔”,脱下的衣服能拧出一桶水,脸色、嘴唇都发白。那个惨样看上去不像是来做兼职的,像是枪战过后大出血的“二五仔”。


这是你不知道的。为什么我会知道,因为我就是这成千上万个“公仔”里的一个。


在这个平均温度没有下过35℃的暑假,我靠着做“公仔”,攒够了大学第一学年的学费和住宿费,6800块,多了的一截是要用来交医保的。


而做“公仔”的我,只不过是广州千万人口里最普通的一个,是新闻里文绉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老家湖南,四五岁的时候由外公外婆带着,从老家带到父母身边,从此就没有再分开过。除了春节回老家给长辈拜年待上几天,我就没有离开过广州,一眨眼今年我都在广州高中毕业了。


和父母不一样,在广州十四年,对我来说,改变是改头换面的。父母至今乡音不改,而我已经丢得七七八八——过年回家只能囫囵听个大概,说就是说普通话了。至于粤语,父母至今只会听不会说,而我已经能和广州人说得没有什么差别。我和爸爸妈妈都觉得学会广州话挺好的,只是丢了乡音,有些遗憾。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遗憾,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小时候只能看着别人喝的“酷儿”橙汁,看着别人吃的“旺旺”雪饼,还有别人穿的“小猪班纳”。不过,我很知足。因为比起父母工友的小孩,我已经足够幸运——我既不是留守儿童,也不是返乡儿童。有很多出来打工的叔叔阿姨,因为计生管不着,他们就不停地生。自己在身边不耐烦地带三五个月,过年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回给老人带,这群小伙伴就成了留守儿童。


再有一些,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带回老家给老人带的,叔叔阿姨们就让大孩子管住几个小的。小的几个身边总会有几个更小的,脸上是发脏的红,皱巴巴的小衣服上总有菜渍,然后一无所知地在爹妈身边乱窜。因为孩子多,吃饭穿衣都是负担,读书就顾不上了。这群小伙伴运气好的话,能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读完小学;运气不好,遇上整改的时候,父母一着急就把他们送回老家,做了返乡儿童。


我的命运,本来也应该如此。像以前很多和我玩得好的女孩子一样,把初中念完就是顶天了,早早进厂,然后先生孩子后领证,从此不再是父母的负累。相比起我以前的小伙伴,我能读上大学,我没有比他们更加优秀的地方,不过是因为我有一对爱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两个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农民工,都是靠卖力气过日子的——一个是做装修的,没活的时候还会开电动车,送餐、搭客两不误;另一个是给小区做保洁的,闲了的时候,就给小区里的住户做钟点工。就是这么两个人,加起来读过的书都没有一个初中生多,思想却是脱离了阶层的先进:孩子生多了,爹妈孩子都受罪。不如带好我一个,将来我有出息了,就比什么都强。


所以,他们早早就给我办了独生子女证,对我上学非常上心。为了能让我跟城里孩子一样,读上公办小学,不认得多少字的他们天天往各种局里跑,一遍遍地问人,一趟趟地把证件、证明办齐全。


我还记得,爸爸弄清楚所有流程,给我办好所有证件、证明的那一天,他一进家门就忍不住将扎着羊角辫的我抱在怀里,一边亲一边跟我说:“爸爸对得起妹妹,我们妹妹能留在广州读书啦!”


那时候的爸爸,比有书读的我还要高兴,欢天喜地地哼着歌儿,喝着小酒。可是,我傻乎乎的爸爸啊,你已经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怎么才觉得只是“对得起”我呢?


正是因为父母的付出,我才能说自己很幸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公办小学里,和本地的小孩一起接受稳定的教育。而我很多儿时的玩伴,有的已经进厂混成了老油条,更多的已经有了几个孩子。生活的选择固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更高的学历,有时确实代表了更多的可能。但这种可能,有时对父母而言,就是一种代价。像我那些玩伴的爸爸妈妈,他们对孩子的责任感,显然要比我的爸爸低得多。小时候只要不让他们饿死、冷死就好了。长到十五六岁能做工了,尤其是头胎生了女儿的人家,就该享福了:大女儿给他们照顾小的,还给他们养老。


而我的爸爸妈妈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他们傻得让我心疼。从我上小学那一年起,他们就念叨着,要给我准备好上大学的钱。如果可以,他们甚至想供我读完博士。但他们都是做力气活的人,想要攒钱,只能靠省。


为了省出这一笔学费,爸爸戒掉了十几年的烟瘾,连喝了十几年的九江双蒸都不喝了;妈妈只有过年回家的时候,才会从路边摊买一件新衣服凑合,其余的时候都是穿工装。做女儿的既然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自然会觉得心疼。但当我说,不要再给我买牛奶、上辅导班的时候,他们却会虎着脸骂我“没脑子”。面对学历的力量,有时候我的父母天真执拗得像一个小孩。


中考之前,一向身体结实的父亲因为淋雨感冒,拖了几天没好,成了颇为严重的肺炎,最后足足折腾了三个月才好。手停口停,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少了一个壮劳力赚钱,不说医药费,家里就已经塌了一半。但爸爸妈妈还是想着我,有人来探病,带了一箱牛奶来,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叫妈妈赶紧扛回家,留着给我做早餐奶。


对这样爱我的父母,我真是无以为报。我想过要不要读一个中专,早点出来工作算了。但爸爸妈妈都不让,爸爸知道了以后,一边咳嗽,一边骂我,第一次说出了“要打断你的狗腿”的话。妈妈说,女孩子家家,年纪轻轻的,更应该读书了。想要混社会,以后有几十年好混,而读书却只能读这十几年。


于是我咬咬牙,看着父母的早出晚归,看着父母的腰酸背痛,最后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我只能看着父母掏出赞助费,让我在一所重点高中继续乖乖地念书。


因为父母的勤劳,原本我与“公仔”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交集的,父母用他们的双手给了我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活,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念书、温习功课。但正是因为父母的勤劳,又让我和“公仔”有了特别的交集——他们爱我,胜过爱自己,他们想要给我的太多了。除了准备大学的学费,他们还想给我准备一份体面的嫁妆。


广东这边嫁女儿,在女儿出门的时候,要给女儿挂上金猪、龙凤镯、各样金首饰,这才叫体面,要不然亲戚间会说闲话的。爸爸妈妈想着我以后会留在广州发展,很有可能就是给他们带回来一个广东的女婿,所以他们也想着要准备这些婚嫁的首饰。每次路过金店,爸爸妈妈都要进门看一下当天的金价,商量着什么时候再给我备下一只金戒指。


就为了我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原本就操劳过度的妈妈更加卖力地干活。只要有人叫她做钟点工,她饭都顾不上吃,一家一家地跑去做。最终,在我高一的下学期,她因为胃溃疡造成大出血,再加上肾病,就不能再卖力气帮补家计了。


一开始,爸爸妈妈都瞒着我,怕我分心,怕我难过,甚至做手术的时候都没有和我说。在我从学校回来的周末,妈妈总会咬着牙,忙前忙后为我准备好吃的。到了上班的点她就出门,在家附近的麦当劳穿手串。爸爸也配合得很好,每个星期固定给我的生活费一分没少,之前说好买的新衣服也没有反悔,一切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的模样。


但是,母女连心,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了。这种不对劲我说不出是哪儿,但哪儿都是不对劲。我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只说没事。我缠着爸爸问,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了?爸爸却只是闷头吃饭,不搭理我。直到我哭着闹了一回,父母才对我说出实情:妈妈病了,家底几乎被掏空。


事已至此,我可怜的妈妈还觉得对不起我,拉着我的手说她没用,把想给我的嫁妆都败光了。然后她从枕头底下摸出红色的存折交到我手里,向我保证,留给我读大学的钱一分也不会动,她要我好好读书。


我本来想假装自己很坚强,但听到妈妈的话,我忍不住哭了。



我开始留意网上的信息,只要是能赚钱的兼职,我都会去做。暑假我去酒楼食肆做过,去酒店做过,去工厂做过,也派过传单,做过促销。但做得最多的,还是“公仔”。在酒楼食肆做事,除了顾客的刁难,滚水的烫伤,有时候还会遇到老板克扣工资;在工厂里做工,不止会遇上克扣工资,还要倒三班。因为没有更多的钱买更好的药,实际上妈妈的病情在不断恶化,我想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她。


所以,做“公仔”成了我的上上之选。


毕竟,对于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妹来说,做“公仔”虽然辛苦,但是实在。“公仔”们的工资大多是日结,我可以选在星期六日去做。而且做“公仔”大多包餐包水,能给家里省下一笔吃饭钱。我已经不能给家里开源了,就只能想想,怎么给家里节流。


我在做“公仔”的过程中,认识的大多数,都会正儿八经地给我签合同,按照约定的时间给我工资卡里打钱。有一些哥哥姐姐的心肠特别热,见我的水喝完了,会给我买奶茶喝。有时候还没到饭点,他们都开玩笑说“保护祖国的花朵”,让我早点休息。到了饭点,外卖还没送过来,他们会自己掏钱,给我买蛋糕、零食垫肚子。


做的时间长了,这些好心肠的哥哥姐姐知道了我家里的情况,又会特别照顾我,安排我在凉爽的商场里做“公仔”,尽可能给我安排日薪更高的活儿。更多的时候,他们都会嘱咐我不要被外界影响,好好读书,将来要有出息。


但是,不被外界影响,又谈何容易?我担心着家里,兼职也在透支着我的体力,有时候在学习上我就很泄气了。我自己也会想,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考上大学,也不能说明什么。而我的爸爸妈妈在我的身上付出了那么多,只要我出一点意外,他们的所有付出就化为乌有了。


只要这么想着,我的压力就越大了,成绩也没有多少长进。最后,我并没有考上诸如985、211之类的一线名校,只是勉勉强强地考上了广州的一所高校。当我看着学费卡上的数字已经有6800块的时候,我想,我的公仔人生应该告一段落了。

(本故事来自当事人口述)




责编:万虚舟

本文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