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收藏】万年恩宠,从未中断过!

 天宇楼33 2017-08-1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任由风云变幻、改朝换代,审美风俗也几经转变,但人们对瓷器的钟爱却始终如一。瓷器身上像有种抹不掉的魔力,即使有年龄、审美、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对它的宠爱始终无差,它似乎从未中断过。


  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便与这种和泥土有关的器物结下不解之缘,这也许就是普罗大众所追求的接地气~但这种我们随处可见的瓷器,你真正的了解它么?


  对瓷器的收藏而言最困难是有史以来的仿造前代之风,加剧了瓷器鉴定的难度。特别是清末和民国,产生了不少专门仿古制瓷的作坊,有的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现在制瓷行业,由于受到巨大利益的驱使,仿造之风愈演愈烈,有些甚至动用高科技手段,真伪更是难以辨认。这就需要收藏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多学多实践,方可下手。


  仿古瓷器,基本上可以分臆造型、模仿型、复制型三类:

  臆造型,是仿造者根据历史信息东拼西凑臆想而做,时代特征不清晰,往往出现几个朝代同时汇聚一件器物的情形,由于缺少参照,所以迷惑性也较强,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猎奇心理的新手而言,很容易上当。

  模拟型主要表现是有形无神。这种的往往是根据古瓷器图片制作而成,乍一看与图片无异,但细节处,却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瓷器的底部及尺寸大小上会有较大出入。这种往往也会附有真品的图录,很容易让人忽略器物本身,稍有不慎也会上当。

  再就是,最难辨认的是复制型。这类瓷器甚至是参照实物进行造假,有专家配合分工合作,其制作工序也相当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出售时,再配合煽动人心的故事,很容易吸引一些贪心暴利的投资者上钩。


  当然,为了减少上当的几率,有几种瓷器需要远离:

  一是,器形不规整。古里古怪的要远离,这种往往是由现代灌浆工艺制作而成。

  二是,画工不过关的。古代瓷器图案有些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画工精湛,现代的绘画者很难达到这种程度。

  三是,胎体分量过重或者过轻的要远离。古瓷的分量一般有一定的规范,像明永乐瓷轻,宣德就相对重点,成化又相对轻点;康熙瓷重,乾隆瓷轻等,胎体轻重每个时代大体会有一定规律。

  四是,釉面光泽度太高或者釉面色度不均匀的也不能要。光泽度太高的属于刚出窑不久的,也有些光泽度不够均匀的往往是经过人为酸性处理的。

  五是,书写的款字明显无力的及太过死板的也要远离。有些是笔力较弱的仿者书写,有的是用电脑制作而成。

  诚然,要想较快的入门瓷器,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多逛博物馆多看,在观看时多注意底款的细节处,多进行对比,有针对性的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要逐渐积累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模棱两可,没有较大把握时尽量不要入手大货,谨慎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