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官敏感期——这些细节你get到了么(二)?

 wangreg 2017-08-17

感官敏感期——这些细节你get到了么(二)?

细节四:涂色——对色彩认识的开始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通常在3~4岁的时候进入色彩敏感期。这个时期,会对各种色彩非常感兴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涂色。专家表示,孩子在色彩敏感期的涂色行为是为以后的书写打基础,经过了最早期的任意涂鸦,孩子们才有能够规律地书写。

虽然,色彩敏感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并不是说孩子天生就会涂色,他们出现涂色行为并不是像饿了需要吃饭这样自然而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孩子们色彩敏感期的表现主要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喜欢色彩鲜艳的玩具和衣服等。

第一,通过游戏强化孩子的色彩感知和认识。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天性来增强他的色彩感知力。最常见的道具就是光盘了,父母可以变动光盘让孩子看光盘里的不同颜色,还可以通过光盘将颜色反射在墙上,让孩子去抓这些颜色,但是需要注意,在利用光盘进行反射的时候绝对不要反射到孩子的眼睛里。此外,父母还可以准备一些填色的道具。这些道具可以是一些花朵的剪纸,也可能是蓝天、白云这些东西,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填色,不要在乎对与错,要孩子自由地去填充。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开始懂得观察生活,所以填错了也没关系。

第二,孩子涂色行为的出现需要家长的引导而不是强迫。

我们说过,如果没有父母或者老师的引导,孩子是不会出现涂色行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提早接触色彩就采取强迫的措施。虽然说孩子在3~4岁的时候会进入色彩敏感期,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提前进入,也可能会延后进入。在孩子没有进入色彩敏感期的时期,父母要学会等待,适当的引导,不要强迫孩子,以免适得其反。

第三,为孩子创造认识更多色彩的机会。

在孩子进入色彩敏感期之后,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认识更多色彩的机会。比如说父母可以买最简单的8色蜡笔和12色的彩笔,分别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同时在纸上画一下,加深孩子对于这种色彩的印象,激起孩子的兴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绘画工具,让孩子自己去涂抹。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涂抹最好,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涂抹的兴趣,而且能够增进亲子关系。

建议

七彩阳光 训练目的:增强孩子的色彩感知力。 训练方法: 1.准备好一个分光棱镜,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2.在游戏开始前,父母要保持一定的神秘,可以先问孩子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一般会说是白色,然后父母再告诉孩子阳光是七色的。 3.将分光棱镜放在阳台或者窗台上,让七色光反射在地板上,当孩子发现阳光真的是七色的时候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都是哪七种颜色。 4.玩这个游戏的时间一定不要过长。

感官敏感期——这些细节你get到了么(二)?

细节五:讨厌安静——再小的宝宝也需要声音

小宝宝们在刚出生的时候,视觉和听觉就存在,但是功能器官却都不够完善,视觉只能够分别黑与白、明与暗,而听觉也只能够分辨出安静与吵闹。在几个月之后,小宝宝们的听觉器官就发育到一定程度,这个时候他们就能够比较清晰地听到一些声音了,这个时候他们也开始进入听觉敏感期。他们渴望有声音的环境,讨厌安静,尤其是悦耳的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就更加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即使是像小燕燕一样喜欢哭闹的小宝宝,优美的音乐和好听的铃声也能够立刻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停止哭闹。

有关研究证明,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虽然视觉和听觉功能都存在,但是两者并不能够统一,两者是互不干涉的。外界刺激出现的时候,两者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实,和视觉一样,孩子在2岁之前的这个时间同样是听觉训练的大好时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去训练孩子的听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什么声音都必须保证柔和。

父母在对宝宝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声音的柔和性。太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并且不能够长时间让孩子被动接受声音,因为这样他们会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

第二,为孩子准备有声的玩具。

因为孩子的听觉能力虽然一开始就存在,但是需要外界的刺激使其功能不断的完善。所以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像小铃铛、拨浪鼓这样的玩具,并且在孩子面前摇动使其发出声音。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然后父母再把玩具给孩子,孩子用小手握着,就能够按照父母的示范发出声音了,刺激听觉系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在宝宝的耳边发出声音。

在宝宝小手还不会使用的时候,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来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先让孩子看到自己,然后在宝宝的耳边呼唤他的名字,一边呼唤一边转换方向或者慢慢远离,这个时候宝宝往往会随着父母的声音慢慢地转动脸庞。当然,父母也可以发出一些其他的声音或者轻轻地拍手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通过让宝宝寻找声音的来源,锻炼宝宝的听觉反应能力。

第四,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

孩子虽然不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去读懂音乐的意思,但是他们却同样能够理解音乐。正所谓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同样没有年龄的界限,孩子同样会被美妙的音乐吸引,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轻柔好听的音乐。

建议

摇动有声玩具 训练目的:培养宝宝听力,促进视觉发育。

训练方法:

1.备一个或者两个有声的玩具。

2.将玩具放在距离孩子30厘米左右的地方,慢慢地摇动使其发出声音。

3.当孩子的视线被玩具吸引的时候,父母可以慢慢地移动玩具,在移动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慢。否则孩子就可能跟不上父母移动的速度,以致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玩具上。

4.在孩子失去兴趣之后,父母可以换一种玩具尝试一下。

5.这个游戏不要一次性持续太长的时间,最好能够间隔一段时间再重复。

感官敏感期——这些细节你get到了么(二)?

细节六:噪音——超级敏锐的听觉

人的听力是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出现一定的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过滤的功能。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在喧嚣的环境中听到想要听到的声音,也能够在喧嚣的环境中对很多声音充耳不闻。但是对于像聪聪这样听觉器官刚刚发育成熟,功能还不够完善的小宝宝来说,他们是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过滤某些声音的。聪聪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了他超强的听力,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开始进入噪音敏感期。成年人因为具有过滤部分噪音的能力,而小宝宝们却没有,所以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噪音而躁动不安。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小宝宝们就会出现对噪音进行过滤的功能。当然如果家长有意识地进行锻炼,那么小宝宝过滤噪音功能将会得到加强与完善。

孩子进入了听觉敏感期之后,听觉会变得异常敏感,并且他们又不懂得如何过滤噪音,很可能会被各种声音干扰到甚至是惊吓到,进而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对于处于听觉敏感期的孩子,父母应该格外地上心。

第一,父母应该为孩子制造一点噪音。

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噪音,帮助孩子提高噪音过滤的能力。比如可以将电视声音开大,然后和孩子说话,还可以带着孩子到菜市场或者超市这类声音比较嘈杂的地方,通过这些方式来锻炼孩子选择声音和过滤声音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听觉能力。对于孩子过滤声音的功能的锻炼,不能够奢望一蹴而就,而应该慢慢地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提高。

第二,父母为孩子制造的噪音应该适度。

虽然,父母通过人为制造噪音或者带孩子到有噪音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提高孩子声音过滤的功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度的问题,因为一下子就让孩子听特别嘈杂的声音,他们可能感受到极大的恐惧而根本就不会去有意识地过滤声音。所以在锻炼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已经有些害怕或者是烦躁,最好能够中止这种锻炼,不要为了让孩子早日学会过滤声音就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

建议

开着电视讲故事 训练目的:锻炼孩子过滤噪音的功能。

训练方法:

1.选择几段孩子平时最喜欢听的故事作为材料。

2.在讲故事的时候将电视机打开,选择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节目。

3.将电视机声音调小,等孩子适应这种背景的噪音之后,逐渐调大电视机的音量,直到和自己讲故事的分贝接近。

4.随时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孩子被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吸引就要及时关掉电视,否则就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不专注的不良习惯。

感官敏感期——这些细节你get到了么(二)?

细节七:“妈妈腔”——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科学家曾经将成年人的声音和“妈妈腔”分别放给4个月大的婴儿听,结果宝宝们在听到成年人的声音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在听到“妈妈腔”的时候,小家伙们就会四处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从实验中,我们就能够得出宝宝喜欢听“妈妈腔”的结论,而“妈妈腔”也被科学家定义且被很多妈妈发现并且使用,能够促进宝宝听力和智商提高的腔调。“妈妈腔”对于进入听觉敏感期的小宝宝来说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并且非常容易理解。其实小宝宝们喜欢听“妈妈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我保护意识本能的作用。在动物界,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喜欢躲在妈妈的身边,而平时也喜欢黏在妈妈的身边。人也是一样,“妈妈腔”对于小宝宝们来说就是一种带有温暖力量的亲切港湾。育儿小课堂 在很多家长看来,“妈妈腔”实在是太过幼稚,担心孩子会受此影响,其实这根本就是没必要的担心,因为“妈妈腔”和幼稚根本就没有关系,相反,“妈妈腔”却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话。家长在使用“妈妈腔”的时候应该:

第一,说话要尽可能地清晰明确。

教育专家通过实验证明“妈妈腔”的应用不局限于普通话,方言甚至是外语都可以,但是发音越清晰明确,宝宝的反应就越准确。所以父母在使用“妈妈腔”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做到字正腔圆,这样宝宝才会愿意听。

第二,尽可能地放慢语速。

宝宝的语言功能还没有完善,不能够像成年人那样滔滔不绝,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大脑和嘴巴的反应都对应不了,所以孩子是很难理解爸爸妈妈机关枪似的话。父母如果想要挖掘孩子在语言方面的潜力,就应该尽可能地放慢语速,只有语速放慢到孩子想要听喜欢听并且能够听得懂的程度,父母所付出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第三,可以多重复几遍。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就是一块亟需各种知识的大海绵,而他们本身的理解能力又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像萱萱的妈妈学习,在使用“妈妈腔”的时候应该多重复几遍,这样才能够在宝宝的小脑袋中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第四,尽可能多地使用短句。

宝宝因为理解能力的不足,很难像成年人一样很好地理解长句,他们不需要长篇大论,不懂得什么主语、状语、定语、介词等,更加不懂得不同句式的应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所能够理解的只是短句。比如说买了一双带有喜羊羊的小鞋子,父母可以说:“这是新鞋子,妈妈给宝宝买的,还有喜羊羊哦!”而不应该说:“这是妈妈给宝宝买的带有喜羊羊的新衣服!”相比之下,宝宝对于前者更加喜欢,反应也更快。

第五,尽可能地详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经常会不自然地省略一些词语,比如说“帮我拿下杯子!”这就是省略了主语,成年人理解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只能够理解完整的句子,无法去理解抽象的不完整的句子,所以父母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完整,不要因为习惯就省略某些词语。

建议

听声辨人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听觉注意力、记忆力和分辨能力,锻炼孩子的听力。 训练方法: 1.用录音机录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孩子熟悉的家庭成员的一段声音,每段录音之间要空出一定的时间以便让孩子进行思考。 2.准备好录音中出现的人的照片,数量要对得上,以免给孩子造成没有必要的干扰。 3.开始播放录音,让孩子根据录音将照片放好,可以播放一个找一张照片,也可以连续播放几个,让孩子排顺序。 4.在播放家庭成员的录音之前,可以先用不同动物的声音对孩子进行训练。 5.在播放录音的时候,速度一定要适当,保证孩子能够听得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