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敏感期那些事(二)

 wangreg 2017-08-17

语言敏感期那些事(二)

细节四:重复身边的话——学习语言进入高级阶段

宝宝从进入语言敏感期开始就在不断地模仿,从最开始的简单词语,到模仿句子。模仿句子阶段,像可爱的鹦鹉,只是单纯地去重复别人的话。周围人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别人问什么,他们也不回答,依然单调地重复着别人的问题。 在经过了词语的模仿之后发现句子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这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经途径。其实他们不仅会模仿周围人的话,其他途径获得的信息也去重复。

孩子在模仿语言的高级阶段,也是重复周边人的话的时候,家人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第一,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因为孩子模仿的是身边人的口语,然后体会口语的音调,通过不断地重复,在使用语言然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孩子模仿语言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包括家人不要太过于随意,要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模仿环境。

第二,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多用鼓励性语言,比如,可以鼓励孩子说:“宝宝,你真棒!”“宝宝,你最勇敢了。”孩子因为处于模仿期,自然会不断重复父母的这些话,并且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长此以往会对孩子一生都形成良性的影响。 第三,有意识地教导孩子重复。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有意识地教导,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刚开始时,父母可以教导孩子说一些短句子,例如妈妈在做饭、爸爸刚下班、奶奶在看电视、老师再见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一些长句子,例如,宝宝今天学会了用勺子,妈妈今天做了好吃的香蕉蛋糕,爸爸给宝宝买了新玩具等。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之中,父母会发现,孩子是那样的高兴,甚至是手舞足蹈。当然,遇到宝宝说不清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多重复几遍。此外,带有象声词的句子是孩子比较喜欢的,父母可以多说一点。

建议

笨蛋司机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表现力。

训练方法:

1.妈妈或者爸爸扮演司机,嘴里说:“我是一名小司机,开着xx车真神奇,得儿驾。”

2.让宝宝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且模仿正确的声音。

3.究竟开的什么车,最后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爸爸或者妈妈可以随时更改。

4.模仿车的时候,最好是孩子熟悉的警车、救护车、消防车、自行车等。

语言敏感期那些事(二)

细节五:喜欢骂人——验证语言的力量

宝宝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力会逐渐提高,渐渐地他们就会不仅仅满足于重复与模仿他人了,会开始探索语言的其他秘密。而诅咒性的语言因为具有非一般的力量,会引起宝宝们很强的兴趣。 对于处于诅咒语言敏感期的宝宝来说,如果家长强行阻止或者大发雷霆都会让宝宝更加深刻地感觉到诅咒语言的强大威力。这不仅不会让他们放弃,反而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兴趣,他们会继续乐此不疲地说一些同类的话。

面对诅咒性语言敏感期的宝宝,纠正、制止、发怒、哀求等都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家长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淡化处理,在应对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知道孩子骂人并不是在学坏。 孩子之所以会一直重复诅咒性的话,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想要宣示自己的存在,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并不理解这些词句的真实含义。所以父母绝对不要把孩子说诅咒性语言认为是在学坏而做过激的打骂阻止行为。

第二,冷处理,不要反应过激。 父母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加喜欢去说诅咒性的话,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冷处理。所谓的冷处理就是父母对于孩子说诅咒性的话的行为,不予理睬,不予回应,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孩子在遇到父母的冷处理之后,慢慢地就会失去兴趣,转而寻找其他可以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再说脏话了。 第三,追根溯源,寻找孩子说脏话的源头。 孩子说的诅咒的话肯定是有其根源的,这个根源应该从孩子生活的环境,从自身,从家人出发去寻找。并且要以身作则,拒绝说诅咒的话,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建议

管中窥豹 训练目的:提高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与物品识别能力。

训练方法:

  1. 准备一张白纸,一定要是白纸,不要选择含铅的报纸或者带有其他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纸张。在白纸上开一个小洞,能够露出某个五官。

  2. 爸爸或者妈妈将脸藏在白纸后面,露出其中一个五官,让宝宝说出名字。比如说露出眼睛,在孩子回答完之后,可以问“眼睛是不是用来吃饭的?”或者“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通过让宝宝找错或者回答来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父母还可以将孩子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从洞里露出一部分,让孩子来猜一猜物品的名称。

语言敏感期那些事(二)

细节六:自我言语——宝宝正在自我调整

蒙台梭利指出,宝宝的自我言语指的是宝宝一边进行其他的活动,一边自言自语,实际上这些话不是说给任何人听的,也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宝宝情不自禁的一种行为,他们在将自己内心所想和现在所做的活动在第一时间用语言表达出来。

研究结果表明,3~4岁的宝宝说的话比那些喜欢唠叨个没完的人还要多。因为在正常教育的情况下,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系统,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语言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时期的宝宝一直在做的就是强化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于是,身边的人和事,故事书里的情景,甚至是玩具都可能会成为他永不厌烦的话题。 自我言语阶段大约在3岁的时候达到高峰,在8~9岁的时候彻底消失,但是这并不排除以后会再次偶尔出现,只不过再次出现的时候心智已经成熟,自言自语代表着思考。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在深入思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嘀咕。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善待孩子种种貌似异常的举动。

第一,正确看待孩子的自言自语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言语阶段是人类一生之中最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过渡,是宝宝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因为担心而干扰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本质上算是一种孩子独创的说话游戏,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想像成某个角色,然后按照这个角色的行为说话。故事中的薇薇就把自己想像成追小熊的人和童话故事中能够和植物对话的人。孩子的自言自语可能来自爸爸妈妈平时说过的话,也可能来自自己听过或者看过的故事,还可能是自己独创的一些语言。

第二,孩子的自言自语行为是社会性积累的表现。 孩子自言自语现象在3~5岁的时候最为常见,到了6~7岁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就能够像成人一样沉默思考了。国外的研究者发现,社会性越强的孩子越喜欢自言自语,也就是说上了幼儿园或者经常和同龄孩子玩耍的孩子,自言自语的现象比没上幼儿园或者总是自己玩耍的孩子要多得多。此外,聪明的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比较早地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

第三,利用自言自语阶段锻炼孩子。 孩子自言自语其实是在思考,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多说说话,在谈话之中加入一些常识,并且提出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思考并且做出解答。此外,讲故事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连贯性和逻辑性,父母可以在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设计不同的结尾,也可以在整个故事讲完之后让孩子说一下读后感。

第四,支持孩子的自言自语行为。 孩子自言自语的情况比较多说明他们喜欢动脑,通过观察孩子的自言自语,父母能够发现孩子思考的内容和方向,这也是孩子进一步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当孩子自言自语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应该去思考孩子的话,要随时解决他们的困惑,或者是给予一定的指引和启发。尤其当孩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鼓励。

第五,认清孩子自言自语行为是否合理。 大多数孩子的自言自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某些宝宝在自言自语的时候喜欢讲有暴力倾向的词语,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注意了,要思考一下孩子是不是平时接触的暴力或者带有攻击性的故事太多。还有如果孩子每天只是自言自语,从不跟周围人说话,沉浸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无法自拔,那么父母就需要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了。

建议

小小作者 训练目的:锻炼孩子的逻辑性和想象力。

训练方法:

1.挑选几本孩子平时喜欢读的故事书和几本没有读过的故事书。

2.把经常读的故事,起一个开头,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叙述,并且纠正不合理或者颠倒的地方。

3.在孩子讲述完故事之后,鼓励孩子说一下读后感,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力。

4.拿几本孩子没有读过的故事书,将故事讲到一半后让孩子来编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