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想和此人交朋友, 却被要求下跪拜师, 气得当即断绝来往

 cxag 2017-08-17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进行政治改革、救亡图存的思潮在中国社会上兴起。不过,同样的资产阶级变革力量之中,又分为两个派系,一为改良派,二为革命派。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核心矛盾,在于要“驱除鞑虏”,还是要保留那个满人皇帝。

改良派的立场是避免发生流血政变,通过由皇室自发,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革,实行君主立宪;而革命派,则是要通过暴力来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此二派的领袖,则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孙中山了。

孙中山和康有为两人,都是广东籍贯,年龄相仿,也共同涉猎西学,理应有很多共同话题。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还设计了一段剧情,说是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之时,孙中山登门拜访,向康有为及其弟子鼓吹了一番资产阶级革命和建国理论。最终因两人政见不同,无法说服对方,不欢而散。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1893年的时候,康、孙二人,一个在广州万木草堂授课,一个在旁边圣教书楼行医,相隔且不到1公里。尽管两人住的很近,但却未曾有过面对面的交集。

并且在那个时候,孙中山还不是一个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这从他第二年上书李鸿章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孙中山还是曾寄希望于清朝大员推动改革的。只是他的上书被李鸿章拒绝后,才意识到改良无望,而投身于革命。

因此,孙中山在广州行医之时,与康有为算得上是“志同道合”,所以也曾通过好友,向康有为转达结交之意。但是康有为为人狂傲,见孙中山小自己8岁,又没有什么名望,就说,“孙某如欲订交,宜先具‘门生帖’拜师乃可。”

但孙中山何许人也?他当时虽只是一个小小的西医,然而早有潜龙在渊,保国救民的大志向,岂能甘居康有为之下,当他的一个徒弟?于是孙中山不再找康有为结交,自己拉着一帮兄弟干大事去了。

电视剧中剧情固然不符史实,但也算是基于历史进行的艺术再创造。假使能时光倒流,历史重演。孙中山康有为这两位近代改革先驱,真的能和剧中一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再加上梁启超的参与,应该是会非常有趣,能迸发出许多新思想的火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