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圣贤伟人的景仰,与对世俗社会明星的追捧,在本质上并无不同,都反应了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依附”和“攀缘”所求。对于空间的恐惧感和对于时间的孤寂感,往往使人不是造“神”,便是造“星”,虽有皈依和迷信之别,然总还是依赖与归附。 人对外在的攀缘,常致欲望的滋生,易推动科技的发展;人对内心的依附,常致自心自性的觉醒,易推动宗教的繁衍。无论对内对外,人总是相信自性所造之“意象”,即“自性之所自为”。此中即隐含着人体科学的奥秘,又蓄藏着宗教迷信的元素。对外物和自“造像”的自我催眠,成就了大众的迷信。 过分注重外求,会使物欲过重而自损身心,常人一生不断走向衰途,本质原因即此。因心中存我,心中存私,故生测度、分别、剖断之心,导致体内本命真元不断耗散,自然入生老病死之程途。 过分注重内求,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往往认幻为真,生出甚深我执我见,此为修炼之病。心有所执必有所累,身有所见必有所耗,亦使身心陷入损耗状态。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修炼者之我执我见,常成为修炼者之“身”。 真正的低耗能超稳定状态,是去掉“妄想、分别、执著”,视天下一切众生平等一如。师言:“务使心宽于天地,意远于苍穹”。这与现代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完全一致。 --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