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中医】《医宗金鉴》为何没有收入《素问》《灵枢》《难经》

 秦岭之尖 2017-08-17

《医林大观书目》的出现源自《医宗金鉴》的编纂。改师立《医林大观书目题辞》言:“乾隆四年冬,上命和亲王、相国西林鄂公、院副汝敬兴公充总裁官,开馆修书以正医学……时予滥馆职,得窥其富有焉。爰上自三皇下讫昭代旁及释典道书裒集其目,区分门类,都为一帙,以待学者之稽询。”也就是说,改师立在参与《医宗金鉴》编修的过程中,得以接触当时编书所需的大量参考书籍,辑录这些书目并区分门类,也就编成了《医林大观书目》。 
      《医宗金鉴》是乾隆时期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出现是编纂《四库全书》的先声。但与浩瀚的《四库全书》档案资料相比,《医宗金鉴》的档案资料较少,基本上都收在《医宗金鉴》首卷。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医宗金鉴》修讫,和硕和亲王弘昼等人奏表向乾隆皇帝汇报。“乾隆九年甲子春王正月”,改师立撰写了《医林大观书目题辞》。这说明,《医林大观书目》在《医宗金鉴》成书一年后就完成了。当事人改师立的记载也就具有更高的可信性。根据《医林大观书目》的记载,以解决《医宗金鉴》的很多问题,如编纂《医宗金鉴》是否利用了民间书籍,《素问》《难经》是否曾被列入整理计划,《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到底参考了哪些书籍等等。
1. 编纂《医宗金鉴》是否利用了民间书籍
      《医宗金鉴》首卷·奏疏载,太医院曾有“请将大内所有医书发出,再命下京省,除书坊现行医书外,有旧医书无板者、新医书未刻者,并家藏秘书,及世传经验良方,著地方官婉谕购买,或借抄录,或本人愿自献者,集送太医院命官纂修”的请求,但后来为了加快进度,改变了编修方式,乾隆皇帝同意了弘昼的“请将大内所有医书,及吴谦删订未成之书,一并发与太医院,选择吉期,即行开馆纂修……今既有大内之书,并吴谦未成之书,足可纂修。应将行文各省咨取医书之处,毋庸议等因”的建议。这样看来,《医宗金鉴》的编纂只是利用了大内之书和吴谦未成之书,没有利用民间书籍。实际上不然,改师立在《医林大观书目题辞》中明言:“宫府秘笈悉予奉至馆局,以听采择,其购自书肆者复数千卷。”购自民间有数千卷之多,这说明利用了民间书籍。况且,宫府之书均由改师立运送到修书馆,故他非常清楚“大内之书”的情况,也更明白书肆之书的价值,特意加以说明。
2.《素问》《灵枢》《难经》是否曾被列入整理计划
      《医宗金鉴》没有收入《素问》《灵枢》《难经》的整理本,其首列《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十七卷,次为《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八卷。究其原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有解释:“盖医书之最古者无过《素问》,次则《八十一难经》,然皆有论无方(案:《素问》有半夏汤等一二方,然偶然及之,非其通例也)。其有论有方者自张机始,讲伤寒及杂证者亦以机此二书为宗。”《医林大观书目》却著录了“《素问》诸家注释”“《灵枢》诸家注释”“扁鹊《难经》诸家注释”,这是否说明,编纂组是否一开始有整理《素问》《难经》的计划呢?应该有。这从乾隆四年太医院院使钱斗保等人的奏疏可得到证明。钱斗保等人提出,要编纂两部医书:“上自三皇以至我朝,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藴,补其未备,成书二部。其小而约者,以便初学诵读;其大而博者,以便学成参考。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则医学昌明,寿民于万万世矣。”并特意提到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书应该整理注释:“考医之书,《天元玉册》《本草》《灵枢·素问》三经,始自伏羲氏、神农氏、轩辕黄帝与臣岐伯等所作也。殷时伊尹著《汤液本草》;战国时扁鹊著《难经》;后汉时张机著《伤寒论》,其书世远,词奥难明,且多编次,传写错讹。自晋而下至今,医书甚夥,不能枚举。虽诸大家,多所发明,然亦各自成家。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间有自相抵牾,反足惑人者,皆当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但随着“大而博”医书的流产,《素问》《灵枢》《难经》的整理也就付之阙如了。
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到底参考了哪些书籍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以汇集诸家之长而著称,但它的注释到底参考了哪些书籍,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二十余家,这源自《清史稿》。《吴谦传》载:“订正《伤寒》《金匮》,本于谦所自撰。其采引清代乾隆以前医说凡二十余家,张璐、喻昌、徐彬、张志聪、高世栻、张锡驹、柯琴、尤怡,事具本传。其次者:林澜,著《伤寒折衷》《灵素合钞》,兼通星象、堪舆之学;汪琥,著《伤寒论辨注》;魏荔彤,著《伤寒金匮本义》;沈明宗,著《伤寒金匮编注》;程应旄,著《伤寒后条辨》;郑重光,著《伤寒论条辨续注》;周扬俊,著《伤寒三注》《金匮二注》;程林,著《金匮直解》《圣济总录纂要》;闵芝庆,著《伤寒阐要编》。而遗书湮没无考者,尚六七家云。”而《医林大观书目》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它分两条著录《伤寒论》诸家注释,前一条为《医宗金鉴》采录者:“《伤寒全书》,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成无己;《伤寒条辨》,方有执(中行)、林起龙(北海);《伤寒经注》,程知(扶生);《尚论篇》,喻昌(嘉言);《伤寒集注》,张志聪(隐庵)、高世栻(士宗);《伤寒大成(缵论、绪论)》,张璐(路玉);《后条辨》,程应旄(郊倩);《伤寒折衷》,林澜(观子);《伤寒辨注》,汪琥(苓友);《伤寒编 注(内附金匮要略一套)》,沈明宗(目南);《伤寒启承》,吴人驹(灵雅);《条辨续注》,郑重光(在辛);《伤寒翼》,柯琴(韵伯);《伤寒直解》,张锡驹(令韶);《伤寒阐要编》,闵芝庆;《伤寒本义》,魏荔彤(念庭);《伤寒三注》,刘宏璧(廷宾);《伤寒论原方发明》,徐彬(忠可)。已上俱《御纂医宗金鉴》采录。”明确表明了《医宗金鉴》采录的伤寒医家和典籍。这和《清史稿》的说法多有不同。首先,《清史稿》认为采辑了尤怡、程林等人的著作,而《医林大观书目》没有著录。查《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的确引用了尤怡、程林等人的言论。这说明,《医宗金鉴》的引用可能是转引,不是第一手资料。其次,林起龙未被《清史稿》提起,《医宗金鉴》也未引用其言论。但《医林大观书目》却明确著录“《伤寒条辨》,方有执(中行)、林起龙(北海)”,这说明《医宗金鉴》参考所用的《伤寒条辨》为林起龙所刊刻。最后,《清史稿》记载注家不全,称“而遗书湮没无考者,尚六七家”,《医林大观书目》著录了程知、吴人驹、刘宏璧等人及其医籍,《医宗金鉴》也引用了他们的言说,可以弥补《清史稿》之缺憾。可惜的是,改师立只标示出《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所采录者,其他部分未曾标出。即使如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独于《医宗金鉴》注释《伤寒论》所采录十九家,详为标出。而后来《四库总目》于十九家中著录仅及数家,余并其目亦未存,不可谓非阙典。”在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比较中,突出了《医林大观书目》的贡献。
      总之,《医林大观书目》以独特的著录方式在中医目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加重要的是,该书的编纂者改师立为《医宗金鉴》的誊录官,他在《医林大观书目》里记载了很多《医宗金鉴》的信息,这对于《医宗金鉴》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