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茂林之家 2017-08-17

演讲:孙健|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整理:申长伟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医药健康产业内生式变革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而“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在此时也表现出了对医药健康产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当前,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到底呈现出怎样的现状与趋势?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孙健

在8月17日开幕的2017西普会上,来自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孙健就此作了题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医药产业投融资现状及趋势”的报告。

报告立足供给侧改革这一政策背景,从产业现状、投资现状、投资模式、投资机会四个方面,逐次深入地探讨了医药产业投融资的现状和趋势。本文根据演讲报告整理,略有删减,重点分享了其对于医药健康产业“投资现状、投资模式及投资机会”的观点: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

当前的医药产业投资,呈现出六大现状。

一是医药产业投资并购 “火力全开”,早已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

根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5年上半年,共有149起行业整合,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并购案例数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6%。

二是多种途径对接资本与健康产业,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数量快速增加。

从去年来看,专业医疗健康的投资机构已超过262家,是5年前的两倍;综合类的VC、PE投资机构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健康产业。资本与健康产业对接途径更加多样化,除了通过股市入资,越来越多VC/PE投资机构通过企业并购入资。

三是VC/PE投资机构对于医疗行业热情不减,尤其青睐初创企业。

以截至2016年8月的数据为例,总投资金额已经达到38.96 亿美元,总共已经发生410 起投资案例。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四是生物药和医疗服务成为热点领域。

2011年以来,相比化学药投资案例的持续走低,生物药的投资案例数占比始终位居第二;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药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五是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医药创新空前活跃。

国家层面: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共下达费用78亿元;企业层面:“十二五”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达1800亿元,年均增长27%;研发投入超5%的大型企业增多,最多达10亿元以上。

六是医药企业IPO密集。

2008-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由102家上升为194家,几乎翻倍。截止到2017年4月,医疗健康产业国内共有36家企业完成IPO,而医药是完成IPO最多的领域,共23家医药企业上市,平均每月上市2家企业。2016年医药行业上市的23家企业中,超过60%背后有VC/PE支持。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医药产业投资的四种模式

报告中,孙健列出了医药产业投资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复星模式。从“买买买”式的产业并购走向产业运营,在并购过程中,实现研发、管理、创新、业务模式的能力嫁接。

第二种是恒瑞模式。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际化”战略,研发方面走向全球化。比如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坚持每年投入销售额 10% 左右的研发资金。并将海外收购作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长期规划之一。

第三种是贝达模式。自主研发、战略合作、市场销售”三驾马车,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拳头产品凯美纳,上市至今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累计已有10余万名肺癌患者服用,市场年销售突破10亿元大关。

第四种是哈药模式。创新驱动+境内整合并购。不断加大生物制剂的研发投入,搭建起以单抗类为主的生物制剂研发体系,持续丰富公司的生物制剂产品品种。同时又2016年公司宣布将通过外延并购来补充品种,申请了并购授信资金300亿元,瞄准市场空间大,市场还未充分开拓的潜力品种,全面启动新品种整合并购。

医药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方面,孙健认为,最显著的风口就是专利药品到期带来的投资机遇。

孙健在报告中指出,2011-2020年间,每年都有百种以上的专利药到期。专利药一旦到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机会。

当前,国内企业对于未来到期专利药的抢先研发非常激烈,目光甚至已经聚焦到10 年之后专利到期的药品上。

医药产业投资六大现状与四大模式|西普观点

此外,他认为,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等,也为医疗产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并重构着传统医疗服务,引领医疗体系进入智慧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