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先发现美国昌盛秘诀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保皇党

 漫步之心情 2017-08-18

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生于1805年,出身法国穿袍贵族,相对于佩剑贵族,他们主要出任文官。托克维尔家是法国“世族”,历史可以上溯至12世纪,其先祖参加了征服者威廉入主英伦的黑斯廷之战,获得了在诺曼底的封地。18世纪,托克维尔的祖父有了骑士头衔,父亲埃尔维更晋身伯爵。托克维尔母亲路易丝的家族出过马尔泽尔布、夏多布里昂等法国著名政治人物。他们两家都是波旁王朝的忠诚拥护者。

托克维尔出生时上距法国大革命爆发已十六年。他没有亲历大革命,但品尝了大革命带来的苦果——他的外曾祖父、开明改革家马尔泽尔布时任新闻出版总监,1775年,路易十五要查封《大百科全书》时,他不仅及时将消息告知了狄德罗,还把全书的手稿藏到了自己家中,使这一禁书企图没能实现。大革命期间,他为路易十六辩护,在雅各宾派当政时期被送上断头台。这位老贵族的遗言说:“我在国王面前为人民辩护,我在人民面前为国王辩护!”托克维尔的父母也被判处死刑,幸在热月政变后获释。

最先发现美国昌盛秘诀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保皇党

托克维尔清楚地记得,在他三岁那年,有一次亲戚们在他家聚会。母亲用她甜美的歌喉演唱了一首讲述路易十六的死亡与不幸的歌曲,然后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为那位他们大多数人都从未谋面的国王。

在梅斯的皇家学院读书期间,托克维尔大量阅读父亲的藏书,其中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启蒙著作。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家族所固守的理念已不合时宜,法国正从贵族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1826年,托克维尔在巴黎读完法律专业,与哥哥游历了意大利。他猛然发觉,法国成了欧洲的“角落”:欧洲及其所享有的自由,将不能忍受这个专制的角落。回国后,托克维尔当上了凡尔赛的助理法官。

到美国去取“共和经”

在托克维尔的青年时代,法国政治波诡云谲,拿破仑一世的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复辟,但是路易十六的两个弟弟——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没能带领法国恢复稳定,后者不甘心做一个君主立宪下的虚君,宣称“宁可去砍树谋生,也决不像英国国王那样统治!”在1830年,爆发了七月革命,复辟王朝被推翻,路易·菲利浦加冕为国王,建立奥尔良王朝(即“七月王朝”)。

1831年,托克维尔启程前往新生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他希望在那里能找到法国未来之路。托克维尔与好友古斯塔夫·德·博蒙在美国、加拿大一共游历了286天,他们从纽约出发,东到波士顿、西到格林湾,北到魁北克,南到奥尔良,记录下与前总统、作家、商人,以及普通百姓、黑人奴隶的对话。托克维尔还深入丛林,到过印第安人在北美的保留地。

最先发现美国昌盛秘诀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保皇党

1833年9月,托克维尔开始在阁楼中“闭关”创作,边着手整理在美国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一边大量阅读政治学与法学著作。为了加快工作效率,他还雇佣了两名助手帮他阅读资料。一直到1834年8月,托克维尔拿着“战果”——《论美国的民主》前两卷手稿,走出阁楼。

对于第二部分的写作,托克维尔投入了更大的精力。1835年11月动笔,1839年11月收尾,前后用了四年时间。因为下了如此大的功夫,以至当《论美国的民主》再版时,托克维尔自信地说:“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即使在今天看来,这部著作的内容也不为过时,正如托克维尔总结的那样,“平等的社会情况结合自由的民情使美国人得以成功地实现‘多数的和平统治’——民主共和制、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共同促成了它的成功。”所谓“多数人的暴政”没有出现在美国。

旧制度如何引发大革命

《论美国的民主》让欧洲大陆第一次对新生的美国有了清晰的观感,这部书也成为托克维尔晋身政坛的敲门砖。他后来在众议院当了九年的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总统。1849年,托克维尔成为巴罗内阁的外交部长。

1851年12月,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立法议会,逮捕一切反对他的议员。随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是为拿破仑三世。托克维尔与50名议员先是被关押在兵营,后来又送进监狱,几天后获释,从此成为“国内流亡者”。

卸下在政府中的职务后,托克维尔又重新成为一名历史学家,着手写作。他阅读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用中国历史学家陈垣的话来说,托克维尔对史料已经做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1856年,经过五年深入研究,《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了。托克维尔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结果从1856年到1859年——托克维尔早逝那年,这部著作在法国印刷了四版。此后在英国、美国各地也都相继面世。20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将《旧制度与大革命》指定为基础教程。

最先发现美国昌盛秘诀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保皇党

托克维尔出生时,大革命已经结束,法国史专家张芝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中译本序中说的,“他写的是第一帝国,想的则是亲身经历的第二帝国。”因此这部著作除了详尽的史料外,也有作者本人对法国社会的体悟。

大革命针对的是贵族统治,但托克维尔没有如保守主义者那样一味抨击革命的暴力与血腥,他在书中开宗明义地说,大革命“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在他看来,大革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国在旧制度统治下积聚了太多的“负能量”,最后终于总爆发,摧毁了王国。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托克维尔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窥见到大革命过程中的暴力、血腥以及对个人权利的藐视,都源自“旧制度”的多年“教导”。法国的激进革命者希望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新制度,但事实上,旧制度下的很多规则、程序和习俗都没有被革除,以至六十年后,专制统治通过拿破仑三世重现法国。

托克维尔理解中的所谓“旧制度”,不是过去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也不是革命爆发时的中央集权统治,而是由前者向后者过渡时的状态。简言之,即社会转型期。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中,路易十六不是一个贪婪、昏庸的国王,他尊重公共舆论,鼓励发展经济,屡屡出台改革政策。就是在改革步步前进,到了“深水区”,在某些地方适得其反地激化了矛盾的时候,革命来了。托克维尔总结说:“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从法国大革命中收获的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不能因为追求“平等”而牺牲“自由”。大革命后,群众为追求平等,不惜采用专制的手段,产生了恐怖的后果。托克维尔观察了美国社会美好的民主景象,也亲历了法国的民主动荡。这一切都使他更加相信,共和制或君主制的选择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关系紧密。他属意君主立宪制,维护共和国也仅是权宜之计。

在托克维尔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我们重读《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本名著,或许对中国改革依旧有所启发。

(参考资料:《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美国游记》、《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张芝联《法国史论集》、张茗《从法国“民主”到美国“革命”》、刘北成《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解释》等)

原刊于《国家人文历史》,杨津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