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湖新闻网

 jgz_hust 2017-08-18

 

编者按:

2016年是学校成功更名师大的纪元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学校强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建设年。全校上下同心协力、务实重行、砥砺奋进,学校工作开创新局面、事业取得新进步、建设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年,学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学校坚持以内涵建设、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为基调,以质量立校、师资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活校、开放办校为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师生员工、改善保障民生为导向,以务实进取、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为要求,以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为保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转型发展作为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协同育人,续写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新篇章。

站在2016年的时间门槛,回首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即将跨入充满希望的2017年之际,我们刊发了学校转型发展纪实文章,以期回顾总结工作成绩,进一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努力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我们的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恭祝我们的师生员工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转型发展  改革创新  务实重行谱新篇

——湖北师范大学转型发展纪实

□ 宣雄  李龙龙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今天全球化和大众化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发展,就得先转型。2013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湖北师范大学获批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以来,转型发展稳步推进,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尺、以专业结构优化为重点、以切实服务区域发展为追求的转型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型师范院校向教育事业工作母机与应用型大学协调发展的转型,走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兴校之路,转型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纪元年”、“开局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了基础。

因时化“旧貌”  应势换“新颜”

大江东去,不舍昼夜;吴头楚尾,西塞山前。1973年,一群献身教育事业的拓荒者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筚路蓝缕、移山填湖、筑道建楼,创办了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四十三年,弦歌不缀,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湖师人秉承“诚、毅、勤、敏”的四字校训,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奋力前行,铸就了“自强不息、尚诚厚德”的湖师精神,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湖师画卷。开弓没有回头箭,破旧立新正当时。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牢牢立足于“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在各领域、各方面主动探索向应用型转变,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推转型。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制定应用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省属一流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科专业是办学的基本要素,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学校加强专业的改造升级,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应用型专业集群。保持和巩固“教师教育类”专业传统优势,强化教师类专业特色,同时对接湖北省支柱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求变化,重点发展材料机械类、电子电气类、财经管理类、生物化工类、文化创意类、土木建筑类等六大学科专业集群,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有特色、优势明显并适应地方需要、体现学校特色的支柱性学科专业。“革弊,须从源头理会”,通过建立专业评估与退出机制,及时淘汰一批学生报考率低、就业率低、供过于求的专业,形成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变化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师资结构转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实施“拔尖人才建设计划”,加大培养和引进领军人物、教学名师、优秀团队和创新团队的力度。深入推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一联双进”工程,组织教师进企业、企业家进校园,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从事实际工作或应用研究,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到学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双向交流机制,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转课程培训计划、教师海外培训计划、教师校本培训计划等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教师能力。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展新进教师“精彩一课”活动、优秀教师公开师范课、教师教改课比赛、教学专题讲座与培训、青年教师教学沙龙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备,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建立教学评估专家库和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学校教育评估体系。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应用型转型发展关键得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寻得突破。学校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来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推进公共课改革,如大学体育开展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以熟练掌握1-2项基本运动技能,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按学生兴趣自主选择多种项目、重组项目班级进行个性化教学。学校通过狠抓集中实践环节的深度监控和分段考核,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革毕业论文(设计)及其管理等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积极推进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改革;坚持开展模拟法庭、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艺术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先行先试发新芽  协同育人谱新篇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学校紧紧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学院先行先试,努力展现“湖师范”。坚持开放式合作办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与国外国家和地区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系统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近年来,学校以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为平台,积极推进并加强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等国外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奥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荣获“先进孔子学院奖”。

学校将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学院、政法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作为试点学院进行转型改革。明确应用型转型改革目标,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改革、特色院系建设、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改革目标,把试点学院建设成为体制改革的先行区、人才培养的试验区、特色发展的示范区、协同发展的创新区。试点学院在招生选拔、专业评价、实践教学、教师考核、用人机制、学院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正在有序推进。

2015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校与世纪鼎利正式签署协议,校企共建鼎利学院。学院围绕培养适应和引领ICT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改革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开创“对接产业、服务行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格局,努力建设成为全国ICT人才培养的示范学院。20166月,国际学院与文都教育集团合作签约仪式暨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双方立足教育国际化趋势,瞄准高校办学转型调整,围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共建、出国留学培训、汉语国际推广、来华学历生培养等达成了合作框架。政法学院积极探索与文都教育集团以“双主体”形式共建文都学院,并于201611月成立了文都学院。校企双方介入法学、管理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各自优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服务、留学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文科学院转型研究等领域全面合作,力争将文都学院建成转型发展的示范学院和校企合作典范。同月,我校与通泰国际控股集团合作共建湖北师范大学通泰学院,“中以教育孵化器”合作对接,努力将“中以教育孵化器”项目打造成国际协同创新优秀产学平台,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学校坚持协同育人,推进与企业、学校和地方等共建试验实训实习基地。2015年以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46个;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与企业联合获批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该中心产品技术领域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6年成功申报了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获批建设资金1亿元。黄石“聚融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我校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目前孵化器下已有11家在孵企业,其中9家我校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坚定目标务实重行  凝心聚力续写华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心齐,泰山移;有志者,事竟成。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牢固的领导组织相匹配。学校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强化转型发展的组织领导。探索应用型二级学院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度,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成立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落实,推动各项改革依法、依规、有序展开。

校长李宏在中层干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以湖师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务实的作风,抢抓“黄金机遇期”,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全力以赴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党委书记向显智在教代会上强调,全校进一步明确了创建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长远发展目标,对未来几年的工作任务和战略部署做了科学的安排,全体代表和同志对建设湖北师范大学更加充满信心,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更加充满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上扬帆起航的新征程中,学校将坚持走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之路,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务实重行,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努力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拧成一股绳,共筑湖师梦,续写华美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