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非得讲平仄对仗吗?

 南山友 2017-08-18

对联,又叫对子,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对联文化发展到现在,仍然遵守这一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啥事都得有个谱,胡编乱对的对联,失去对联的阅读美感和韵律。就拿马蹄联来说: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 就得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个实例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而下联O仄平平O仄平平!下联有两个圈,表示这个字可仄可平,有时对联为达好意境,每句的一三五……奇数字,可以放宽,不必死板固守,但二四六偶数字,尽量选择格律内的字用,偶有一字半字出律,也没太大关系,上联也可用全仄,不论怎么变化,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仄声字,也就是现在的三声四声,下联的末尾字,就应该是平声,即一二声,对联的大忌是最后三字,是三连仄或三连平。还有要掌握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对联的说道也很多,有玻璃对,卷帘对,字迷对等等,可以说,对联字简意赅,寓意深远,是中华文化的一支瑰宝!

33
5评论
分享

任何文体都有它的规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联脱胎于古代诗词,因此,就有着在音律的规则和讲究。只要用心,掌握这些规律并非难事。

如果有志于此,建议先看一下联律通则,或笠翁对韵,等相关书籍,再结合一些成联,体味一下对联的基本韵律。

对联在格律上的要求有句口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应七字联而言的,意思是,联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不拘,而两联中二、四、六字却必须平仄相背。这样才可形成音律上的节奏感!上联的尾字须仄,下联的尾字应平!在诵读时,才富有音律上抑扬顿挫的美感!

在当代,确实有许多联不刻意遵循平仄的金科玉律,也出了许多联家赞誉的佳联。但那些都有着个自的历史成因,初学者,不建议摩仿。

至于春节时街上卖的印刷品对联,可以说有许多制联者,往往追求节日氛围,图个喜庆吉祥,从而忽视了春联的格律,有些人甚至本身就不懂格律,所以就更应另当别论了!

45
10评论
分享

看具体情况,有时必须,有时未必,这个世界,无可无不可。

对联,即对称关联,彰显中国大众文化,举世无双。谈点拙见。原则上,既要“语言对联”,见一二三。又要“语义对联”,见四五六。以下举例,只求逻辑,不求精彩。

一,语法要对称。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评:上下联的词法与句法的结构皆为“名介形名”。

二,尽量平仄对立。按普通话四声调,“平”指阴平与阳平,“仄”指上声与去声。对联的押韵,要尽量尾字对立,或“平对仄”,或“仄对平”。但不要“以韵害意”。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评:上联“仄仄平平”,下联“仄仄平仄”。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评:上联“平仄平平”,下联“仄仄平仄”,尾字“上平下仄”。

三,尽量避免上下字重复。例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评:有“不”字重复,因前后是因果关系,下联宜“莫”,不过,约定俗成,积非成是,为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评:上下联三字重复,却是好联,意境为大。

四,时空要对联。指,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事件对事件,物色对物色,动态对动态,之类。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落霞对秋水,指时间。孤鹜与长天,指物色。齐飞对一色,指动态。

五,修辞要对联。比喻对比喻,借代对借代,反语对反语,拈连对拈连,排比对排比。之类。例如:

生得一副狗熊模样,干的却是狐狸勾当。评:显然是“比喻对比喻”。

六,逻辑要对联。这个容易被疏忽。指,时间对空间,原因对结果,偶然对必然,现象对本质,量变对质变,有形对无形,无理对有理,之类。例如: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评:此联,显然是“原因对结果”。很通俗,很气势,不可咬文嚼字,苛求酸腐。

老板大人不是人,天上神仙下凡来。评:此联,不讲语言对联,意境为大。不好归类,姑且算作无理对有理。

展开全部
1
1评论
分享

看了评论这么多,夸夸其谈,应联时有多少人严格的讲究了平仄和意境。在头条我应联是为了消遣,在平仄方面不会严格把关,但在对仗方面总要过得去。若无平仄又无意境和对仗,那还叫对联吗?对联是文章精华的缩写,并不是造句的涂鸦,我认为对联还是要讲平仄,不讲平仄那上下联都搞不清楚。但是我没学平仄,每正经写联时,一个字不知呼多少次。


8
2评论
分享

“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是传统楹联的要求,而随着对联艺术的发展,这些格律要求已被逐渐打破,出现了一些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全新的佳联。

不拘平仄的楹联被称为非正宗联写法。它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总体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

36
23评论
分享

讲平仄误人子弟,真正的联律并不复杂,正如《对联学教程》一书的作者王宪忠老先生所讲:“构成对联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两个,(1)语法成分相对。(2)联意逻辑相对。”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如有人能购得此书一看便知,无需争辩。在这里借用一句祖龙汉先生的一句话做结束语:“写诗之人但管写诗,平仄之事任后人论之,论仄者终成桎梏,害一生左思右想”。

13
评论
分享

天地、玄黄,排在对联之首,只有一个仄,由此可见是不讲平仄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干古名句,并不对仗,对仗也没要求那么严格,意境必须要有!有能耐对一下,观音山上观山水

新年好:

昨天,在蓬莱於闻偅说:想让他去对 观音山上观山水 他笑道:我这居无定所小神怎么对呀!言语之间神情闪烁,他的秘书心领神会:上师 这样吧。聞重云端聞云晴 这意境?到时就知 辞行时他秘书送我一道诗 我一看:这牛吹的 好吗 上师能把 鸟宿池边树 讲成白天 应怜屐齿说成傍晚投宿 颠倒黑白本事还有的 说笑了。我一想也是 这重咋没有人字 笑道,上师话多,恭送上师:

琴心三叠道己成

三界往返心随行

观音山上观山水

闻重云端闻雨晴

飞来峰下飞峰顶

任公垂处任垂绳

娘娘庙前驻足骑

顺向红尘笑几声

这联我困在这里 观音山上观天地 知章湖心知玄黄 可以拿走

观音山上观山水

老子庙里任飞豪

我愿咋写就咋写

你凭怎笑随怎关

五湖四海翻个遍

天王小丑管不着————删你的帖

只要版主不删,联友就能看到,自认为这联并没有过分!给联友分享一帖因果联,因果联就是不对仗、以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形式,现在普遍用的居宝地、发大财,算计人致富:

观音山上观山水

始皇城下锁太阳

秦始皇趁观音不注意把太阳锁在天上不落,让役民不停的干。选自孟姜女

总算对上了。幸好我朋友多,秦始皇都来帮忙。不然,这次真的被一个画画的耍了。可恶!

展开全部
21
14评论
分享

看悟空问答里的对联,大多都是顺口溜,出联者大部分都是根本不懂平仄,你让他怎么讲平仄,常常是自己出下联,说是上联,让别人对下联,应对者懂了,就对个上联,不懂的又对个下联,看看上百条的应对,真正算对联的也就三五个,现在基本就不看了,有好的出句就对一下,拿下联要下联的出句,看都不看,看了生气又伤心,悲哀啊!

13
6评论
分享

对联最基本的就是必须要对偶,它有严对和宽对之分。宽对只要词性相对即可。严对除了词性相对之外,还要讲究平仄工整。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任何文学形式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变化的,对联也一样。古代的对联必须是严对,否则就不是一副严谨工整对联。而如今新社会,对联的要求可以松一点,当然最基本的词性还是要对偶的,但是除了上联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分别必须是平音和仄音,下联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则分别是仄音和平音外,其它的对仗则不必太过追求完美了。当然,如果能严格遵守对仗规则最好,确实不行就算了,大致对得上也就好了。当然,失去了严格的对仗要求也是挺让人遗憾的。

18
4评论
分享

对联,其实就是律诗里的“对仗”。但把它作为“应用”文体张贴在门上成为了“对联”,这时它的意义就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集文学,书法,民族传统等意义于一体,成了民族瑰宝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作为应用非常普遍的对联,这也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因为我们国家幅员广阔,城乡差别等原因,大家对“对联”还是很包容的。

所以从严格的意义讲,对联应该要讲平仄对仗;宽泛一点讲,“对”的不那么工整,只要大体说的过去就可以了。

有不识字的山民,从城里(集市)买回了好几幅对子。他分不清到底哪两条可以组成一幅对子,随意选两张组成一幅;更分不清上下联,也不管左右,就贴上去了。这也很喜庆,达到了贴对子的目的。

所以,对联的平仄对仗,可宽可严。

8
评论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