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国:功能神经外科迎来黄金十年

 读书自有黄金库 2017-08-18




导读

第十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年会于7月28日~30日在银川举办。本届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教授表示,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揭秘脑功能疾病的时代。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将是脑功能疾病治疗和研究最好的时期。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张建国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在近十几年来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最有活力和最具前景的学科之一。这得益于各种医学新技术、新方法的日新月异。目前神经外科领域新的技术和设备在功能神经外科均得到应用,从而促进了该科的快速发展。


技术进步促进功能神经外科迅速发展

功能神经外科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外科手段治疗脑功能性疾病的学科。脑功能性疾病主要分四类:一类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震颤;一类是精神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抽风秽语综合征;一类是发作性疾病,比如癫痫;还有一大类是疼痛。这几类疾病涉及数千万患者。来自美国麻省麦戈文脑研究所的报道显示,目前全球每4个家庭中,就有一人深受脑疾病的困扰,为此美国每年经济负担高达5000亿美元。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痴呆等脑功能疾病患者基数大,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尽管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目前多数脑功能疾病尚无根治或理想的治疗方法


纵观医学发展的历史,每当一种新技术或新方法出现,必将推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快速发展。而神经调控技术的出现,给功能神经外科插上腾飞的翅膀。作为一种新技术,神经调控包括很多疗法,如迷走神经电刺激(VNS)、脑深部电刺激(DBS)、运动皮层电刺激(MCS)、脊髓电刺激(SCS)等,即一项技术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在临床并不多见,但神经调控做到了。


此外,很多功能性疾病,如肌张力障碍、震颤等,在神经内科可以诊断出来,但确诊后的治疗手段并不理想,病人只能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却找不到治疗之路。而神经调控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虽然还无法阻止病情的发展,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为患者打开治愈之门。


功能神经外科在脑科学研究的地位特殊


除了临床治疗外,功能神经外科也是脑研究绝佳的手段和平台。人类脑科学研究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方法学更迭的历史。美国一位学者拉塞尔2015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脑科学研究的几种方法,通过属性列表比较后得出结论:功能神经外科具有最强的因果关系证据和手段。


因果关系属性是指研究方法本身揭示事物的本质、展示其真实原理和机制的能力。因果关系属性按照强弱分为3种:


1.单纯的观察性研究,这是最弱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例如已有影像研究提示,强迫症患者眶额回皮质体积较正常样本缩小。然而,患者是否具有强迫症和眶额回皮质体积是否缩小之间,有可能完全没有因果关系。


2.刺激行为观察大脑的反应,这是中等强度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例如刺激肢体,同时通过磁共振观察大脑的变化。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大脑的某个区域有反应,但这种反应会受第三个独立因素的影响,如受试者通过意念控制,减轻甚至消除对刺激的反应。


3.刺激大脑观察行为,这是最强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与绝大多数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外科方法不同,功能神经外科的特点是在病人大脑中埋入电极,在符合伦理的条件下,实现了微创、可逆和可控,并可让刺激与记录并行。例如,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癫痫患者皮质电刺激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干预局部脑区观察行为,通过数据导入和记录进行研究。


据了解,美国为脑计划制定的七项研究目标中,有三项与功能神经外科密切相关。我国“脑计划”正在进行中,有望实行“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一体”是对大脑神经环路进行基础研究,是主体。“两翼”中,一翼是以功能性疾病为主,因为这些发生在脑实质的疾病,是研究大脑的最好对象;另一翼是类脑和智能化研究,包括手术机器人研究,同样是国家脑研究的一个战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前不久,国务院刚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是“受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启发”,说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密不可分。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高校、企业联合研发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部分已完成临床验证,不久将问世。这一切都为神经外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使功能神经外科朝着微创、精准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合作共赢功能神经外科才有未来


当前协同创新已成为一种趋势,表现为内外科合作、多学科合作、跨领域合作,这是发展之道。没有合作就没有规范化诊疗,没有权威的指南和共识,没有合作就没有神经外科诊治设备国产化,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合作就没有功能神经外科的未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多的病人可以通过外科干预解除病痛。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标准化的诊疗中心,采用先进的方法,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病人服务。


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相信未来神经外科的手段、理念和平台将有颠覆性改变,不会只停留在传统经典的手术模式上,外科医生不仅是擅用工具和智能化仪器的高手,更是了解病人心理和情感的大师,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才能做出符合病人特点的临床决策,为病人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本报记者 吴卫红采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