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30年,传统银行将消失?

 江海报览 2017-08-18


这个报告最有意思的地方是认为大部分传统银行将消失不见,包括客户服务中心、分行和销售团队,这种转变将是痛苦、高成本的,现有银行的未来并不明朗。因此,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降低成本,与第三方创建有效合作关系,创建强劲网络安全的银行。

报告一出,关于传统银行等机构和新金融的未来发展,业界众说纷纭。

大多数金融界专家表示,“金融的本质还是存贷投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并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本质。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 时代依然可以走得更远。”


实体网络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 

“从目前发展看,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也切实改变了金融消费者的体验。但由于准入门槛不高,监管体系不完善和“打擦边球”模式的泛滥,许多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质押简单、办理快速、收益高”等特点涌入金融体系提供在线金融存贷服务,抢占着小额存贷款业务市场,风险性颇大。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拥有遍布城乡的稳定实体网络和广大客户,积累了成熟的包括企事业单位等的客户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这些核心优势也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


传统银行发力互联网思维

不过,有重视才有作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众多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一方面在传统业务中转变以前“钱大佬”的作风,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开发优势产品来应对市场竞争,同时也纷纷组建专业团队发力金融科技或与相关企业合作,以更便捷、高效、客观甚至有趣的模式快速为客户解决问题,提供金融或体验服务。

比如,工商银行推出了“融e购”VR场景体验、模拟未来云银行、智网点;建设银行推出了智慧柜员机与未来银行VR体验;交通银行推出了风靡全国各网点的人工智能柜员机“娇娇“,农行打造了“超级柜台”、“掌上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推广“人脸识别自助发卡”等互联网相关金融尝试。


未来银行 发展更具智能化

因为所有传统银行都意识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为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动力,也为自身的立足和发展指向了新的方向。

互联网时代,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更趋个性化、便利化、实时化,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实时智能的智慧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和以数据为核心的客户洞察,区块链有助于提供安全可靠的实时服务,虹膜、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则有利于客户身份的精准识别,个人资金和多样化需求促使未来的银行发展更需借助智能化、覆盖广。

据了解,目前在农村,邮储银行已经部署了2万台移动智能终端,可帮助客户甚至在田间地头完成信贷现场调查、实地拍照、信息上传、实时在线审批等功能,大大简化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审批流程,提升了服务功能和效率。在城市,重庆银行也在个贷业务方面推出“幸福贷”快贷项目,通过与专业的第三方平台公评网合作,借助科学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能够快速对客户抵押物进行评估,大大节约了放款时间,受到客户和市场一致好评。

顺势而为,从最近传统银行和以互联网银行为主的的微众银行招聘趋势和对外合作关系来看,大多数银行认为未来一般性、普遍性的金融服务会明显过剩,银行要想适应市场、赢得客户,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因此,招聘以研究类、技术类、风险类、产品类和设计类和与科技类专业机构合作的趋势越来越突出,“智能化生存”也将成为未来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