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时间变成水 2017-08-19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刘邦跟张良剧照

楚汉之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最终草根出身,年纪一大把的刘邦,击败了将门之后的军事天才项羽,夺得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而刘邦夺得天下的原因,他曾在统一天下之后,召集群臣讨论,最终他自己给的结论是,他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汉初三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所以他能得天下。

刘邦能得天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靠手下人才济济。而很多人会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人才都去了刘邦那里,而不是其他人那里。比如,张良,家族世代是韩国的相国,自身非常优秀,非常擅长出谋划策,有超卓的战略和军事眼光,而刘邦出身草根,自身学识不高,张良这样的优秀人才,怎么会选择跟随刘邦?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萧何剧照

同样,萧何管理内政非常厉害,是汉初三杰之一,为何也跟了刘邦。韩信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被李世民认为是古代将领中的顶尖人物“韩白卫霍”之一(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为何会跟随刘邦。

再如陈平,虽然名气不如前三位,但擅长使用计谋,也能够主理内政,他曾献计离间项羽和范增,导致范增愤然离开项羽,并且病死在路上,极大削弱了项羽的力量;而且,汉高祖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围困,也是他献计解了“白登之围”,让汉军顺利逃回;其他还有擒拿当时手握重兵、打战能力堪称天下无敌的韩信等等,他为刘邦出了很多计谋,后来又在刘邦死后,择机铲除了吕家的势力,恢复了刘氏江山,为汉朝做出卓越贡献。

这些人才,为何都去了刘邦那里?萧何是刘邦老乡,一起起兵的老熟人,就不说了。张良、韩信、陈平,之前都是跟随其他人的,为何最终都来了刘邦这里,并为他建功立业?

1、张良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张良剧照

张良,祖上一直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相国,到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他一直想为韩国复国,还曾经去谋杀秦始皇,找了大力士,用一百多斤的铁锥去砸他的车,但砸错了一辆,没能杀了秦始皇。

后来他被全国通缉,改名换姓四处躲藏。到陈胜吴广起兵以后,天下都反了,他听说景驹自立为楚王,想去追随他,路上碰到了刘邦的军队,就暂且跟着他一起。

当时张良跟人说起他学的太公兵法,其他人都听不懂,唯有刘邦听了叫好,还经常用他的计谋。张良很感慨:“沛公殆天授也”,于是就干脆跟着他,不去找景驹了。

到后来刘邦投奔项梁,项梁立原韩国王室公子成为韩王,令张良为韩国的申徒,追随韩王。后来张良带兵跟刘邦一起攻入了关中,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回到韩王成的身边。

但项羽并没有让韩王成去他的封国,而是找借口杀了他。于是张良逃到了刘邦那里,此后一直追随刘邦。

从张良来看,他追随刘邦首要原因是,他的计谋只有刘邦能懂,并能采用。如果上司听不懂,更无法采用的话,任你满腹文韬武略,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2、韩信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韩信剧照

韩信最初追随项梁,待项梁死后,则追随项羽,多次为项羽献策,项羽都不听。满腹才华,没处发挥,于是他离开了项羽,投奔到刘邦账下。

最初他在刘邦那里没什么名气,经历生死波折也只当上一个粮官,当时刘邦被封为汉王,在巴蜀之地,远离中原,很多将士都觉得没希望了,于是纷纷逃走。韩信看他也跟刘邦谈过,未得到重用,估计是没什么机会了,于是他也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赶紧骑马就追,甚至都来不及告诉刘邦。于是,手下的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跑了。”刘邦一听就震怒了,其他人跑了就算了,萧何是谁,他封的丞相,是他的沛县老乡,一起起兵的老哥们,怎能不让愤怒。

过了一两天,萧何追上韩信回来了,向刘邦汇报,刘邦又气又高兴,问他:“你干嘛跑啊。”。萧何说他不会跑,是去追韩信,刘邦不信,那么多人都跑了,你偏偏追韩信一个。萧何说:“如果大王只是想要待在巴蜀之地,有没有韩信无所谓,如果要得天下,就非要韩信不可。”

于是,刘邦按萧何的意思,斋戒沐浴,建高坛,拜韩信为大将。礼毕之后,刘邦跟他讨论天下形势,韩信分析天下形势:刘邦进关中时秋毫无犯,而其他诸侯奸淫掳掠,因此关中百姓都非常怀念刘邦,希望他能当关中的王,建议他先取关中,再争天下。刘邦非常高兴,于是按他的意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收复了关中地区,然后派韩信单独领军攻击各诸侯。于是,韩信独自领军击败魏王、赵王、齐王,随后又斩项羽手下大将龙且,破楚军二十万,威震天下。

从韩信来看,他肯追随刘邦,原因在于刘邦肯重用他,给他发挥的空间。而后来,当韩信连破诸侯,其实已经成为一方诸侯,无数人劝他自立,跟刘邦、项羽三足鼎立,他都顾念刘邦的恩情,没有背叛他。不过,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不是完全听刘邦命令,刘邦最后用来驱使他的,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将陈以东的沿海地区都封给他。

3、陈平

为何张良、韩信、陈平等牛人要追随草根出身的刘邦

陈平剧照

张良、陈平都是刘邦的谋士,有人曾问,谁是他手下第一谋士。其实这个不好比较,因为他们两个谋的不是一个方向。张良以战略和军事为主,陈平以阴谋和内政为主。张良献上的计谋都是如何击败敌人,陈平献上的都是如何离间敌人,破坏敌人内部,如何使用阴谋对付他人等等,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左臂右膀,难分伯仲。

陈平最初也是项羽的手下,任职都尉,鸿门宴中,刘邦趁着上厕所的空档逃跑,当时项羽让人去叫刘邦出来喝酒,派去的人,就是陈平。

陈平最初投奔魏王,向魏王献计,都不听,便离开了魏王。后来追随项羽,因他说降的殷王反叛,怕被诛杀,于是逃到了刘邦处。刘邦跟他面谈之后,非常喜欢,便任命他为都尉,并跟刘邦一同乘车,做监军。

刘邦属下的将领都很不满,便造谣,说陈平因为长得帅,跟他嫂嫂有一腿,人品很差,而且还贪了钱。刘邦就找他来询问:“听说你跟了魏王一段时间又走了,后来追随项羽一段时间也走了,现在追随于我,莫不是很多心?”(刘邦当然不会问他跟他嫂嫂有没有一腿的八卦,陈平脾气再好也要翻脸啊)

陈平说,我跟随魏王,献计都不听,所以离开。跟随项羽,项羽又不相信他人,任用的官员都是他的亲戚,有能力的人都得不到提拔,所以离开。我听说大王善于用人,所以追随大王。来的时候,身无分文,所以拿了钱,如果大王觉得我没什么用,钱都在,我全退了,回老家去吧。”

刘邦听了就赶紧道歉,并给他大量赏赐,将他升职,把造谣的人都划归他管。其后,陈平用各种计谋,需要用钱的地方,他说多少,刘邦就给多少,从来不问钱花到哪里去了。

陈平之所以追随刘邦,其一是魏王、项羽等人不听他的计谋,一身能力无法发挥,而刘邦能用他的计谋,让他得以施展才华。其二是因为刘邦的适度放权,给他充分的自由

4、启发

综合来看,三人追随刘邦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面这些:

1、他们的计谋只有刘邦能听懂,并且肯用。

2、刘邦愿意给他们利益。

3、刘邦肯进行放权,更员工更多的发挥空间。

先说第一点,他们的计谋只有刘邦能听懂,并且肯用。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他们肯为他效力的关键。就拿袁绍来说,手下谋士多的很,但他根本不知道谁的计谋好,也听不进去,所以最终兵败身亡。而刘邦能听懂,首先在于他在相关方面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历史上,刘邦跟项羽打战屡战屡败,看起来似乎军事能力很差。可是,刨去跟项羽的战争,刘邦几乎是屡战屡胜,从他起兵开始,带着几千人,攻城略地,基本都是顺利的,后来顺利打入关中,夺下首功。而后来他自己带兵跟项羽之外的各诸侯王征战,也从未输过。

那个很有名的典故,说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十万,然后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人们一般都是用来说韩信多厉害,可是,换个角度看,也说明韩信一定程度上认可刘邦的带兵能力,只是他比不上韩信、项羽这样的超级大牛。

如果说韩信、项羽的打战能力是九十多分,接近100分,那估计刘邦就是80多分的水平,比不上这两个超级牛人,但比其他普通人强多了。所以他能够很清楚的知道张良、韩信的军事策略是正确的。

如果说他只有30分的水平,恐怕随便碰到一个50分的都觉得牛的不得了,碰到90分的,反而因为差距太大,完全看不懂了。诚如当年某位管理学的教授所说,管理者可以不是内行的专家,但必须懂行,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专业素养太差,完全听不懂,那是无法使用下面的能人的。对于员工也是如此,如果老板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说什么都听不懂,则很难以跟老板建言。

而利益,则是另一方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利益,没有利益是难以驱动的。如果一个老板,整天只给大家画饼,不肯提供任何利益,员工肯定也不乐意跟随。很多人说华为为什么做的那么好,老板和管理层喜欢总结为华为的流程好,但事实上,华为内部很多人对一些流程也是非常不满的,但是,他们都不走,还非常努力的去做好事情。为什么?因为华为给了员工股份、分红,收入非常高,一些华为的朋友戏言,不看在钱的面子上,谁肯拼死拼活的去做。

再者就是老板的胸襟和管理方式,如果老板事必躬亲,每件事情都详细过问,员工也很难施展才华,而老板适当的放手,给员工自由,员工反而能做的更好。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工作,选老板的时候,也可以看这三个方面:

1、老板的专业素养是否足够。

2、老板是否舍得给员工利益。

3、老板是否能给员工足够的放权,让员工更好的施展才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