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世界知名香料,又是传统中药,沉香作为药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中药医著中,沉香都称为最珍贵的香药之首,列为中药中的“上品”。 沉香在经方验方中的应用 据统计,在中药典籍及其他专业书籍中,含沉香方剂的配方共查询到1163个,分属于795个方剂名下,分散于193本古今中外的中医药书籍中。其中,收录含沉香的中药方剂配方最多的是宋朝太医院编写的1117年刊行的《圣济总录》一书,共收集配方151个。其次是宋朝另一部重要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共收集含沉香的配方111个。这表明公元十世纪以前沉香已作为重要中药被广泛应用。 配方数量最多的方剂名叫“沉香散”,共统计到76个配方。“沉香丸”有45个配方;“沉香汤”有23个配方;“丁沉丸”有11个配方;“沉香化气丸”有10个配方;“沉香煎丸”有9个配方;有4个方剂名下分别有7个配方的,它们分别是“沉香降气丸”“沉香饮”“琥珀丸”“鹿茸丸”;有3个方剂名下分别有6个配方,它们分别是“沉附汤”“沉香化滞丸”“槟榔散”等。 在795个方剂的1163个配方中,共出现819味中药材,其中在50个以上配方中出现的药材有64味,在100个以上配方中出现的药材有32味,在150个以上配方中出现的药材有13味,在200个以上配方中出现的药材有9味,在300个以上配方中出现的药材有5味,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木香。其出现在584个配方中,其次是甘草、人参、丁香、茯苓。 在1163个配方中提到的主治功能主要在157个方面的病症,表明沉香与不同中药配合使用,具有各种药用功效。含沉香的方剂主要药用功能还是比较集中在一些特定的方面,如胃弱、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腹痛、腹泻、脾胃不适、胃癌等症。还被运用于缓解治疗胸闷、心痛和安神助眠等方面。同时还有明显的提阳强肾功效,文献中一半以上的方剂都集中在治疗上述几个方面的疾病,这与现代医学科学对沉香的认识是一致的。 备注:图1-图5摘自苏娟,刘钊,李荣春,等. 含沉香中药方剂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 32(4): 1853-1855. 沉香在中成药、民族药中的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中,含有沉香的中成药和民族药有100余种,尤以藏药的应用较多,包括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沉香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广枣丸、八味沉香散、八味清心沉香散、八宝坤顺丸、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妇科通经丸、苏合香丸、沉香化气丸、洁白丸、梅花点舌丸、紫雪、舒肝丸、暖脐膏、礞石滚痰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沉香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广枣丸、八味沉香散、八味清心沉香散、八宝坤顺丸、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四方胃片、朴沉化郁丸、再造丸、竹沥达痰丸、全鹿丸、安坤赞育丸、妇科通经丸、苏子降气丸、苏合香丸、沉香化气丸、周氏回生丸、洁白丸、神香苏合丸、消肿止痛酊、通窍镇痛散、梅花点舌丸、清眩治瘫丸、舒肝丸、暖脐膏、新雪颗粒、醒脑再造胶囊、礞石滚痰丸、九香止痛丸(七香止痛丸)、淸眩治瘫丸、紫雪散、暖跻膏、阿魏八味丸、安神镇惊二十味丸、槟榔十三味丸、补肾健胃二十一味丸、沉香安神散、沉香十七味丸、暖宫七味散、清肺十八味丸、清肝二十七味丸、清热二十三味散、清热二十五味丸、清心沉香八味丸、顺气补心十一味丸、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玉簪清咽十五味丸、云香十五味丸、扎冲十三味丸、珍宝丸、珍珠通络丸、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三十五味沉香丸、八味沉香丸、八味沉香散、仲泽八味沉香散、安神丸、如意珍宝丸、秘诀清凉散、萨热十三味鹏鸟丸、常松八味沉香散、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冰片散、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牛黄散、十一味维命散、十一味斑蝥丸、二十味金汤散、二十味沉香丸、二十味肉豆蔻散、二十味肉豆蔻丸、二十五味绿绒蒿丸、十六味杜鹃花丸、七味马钱子丸、十三味马钱子丸、手掌参三十七味丸、保真膏、八味三香散、九味沉香胶囊、十一味维命胶囊、清心沉香八味散、紫雪胶囊、紫雪颗粒、双黄祛风丸、回春散、小儿和胃消食片、肺心夏治胶囊、肺心夏治胶囊、七十味松石丸、四十二味疏肝胶囊、沉香化气丸、沉香化滞丸、沉香降气丸、舒肝快胃丸、快胃舒肝丸、香砂胃痛散、厚元行气丸、珍宝解毒胶囊、沉香安神胶囊、益气养血补酒、全鹿片、复菊活血丸、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四香祛湿丸、珍龙醒脑胶囊、风湿塞隆胶囊、珍珠活络二十九味丸、舒更胶囊、红花如意丸、参茸鹿胎丸、宁坤丸等。 ![]() 沉香的其他应用 ![]() 除药用外,沉香还广泛应用于香道、日化用品、工艺品等多种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声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