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原徘徊(十一)

 wodedoc910 2017-08-19

高原徘徊(十一)—陕北人的坐姿(一)

                                                    —席地而坐

 

导读:

      1、三种主要的坐法

      2、胡床与垂足而坐

      3、草席与宴席

      4、蹲坐与箕踞

      5、翻越蟠龙山


 

      唐代以前国人的坐姿大致有三种:一是盘腿而坐,屁股着地,这是佛教的坐法,以后有专篇介绍。
      陕北管屁股叫沟子,光屁股叫赤沟子,拍马屁叫溜沟子。
      二是跪坐,小腿与脚背着地;三是蹲坐,脚丫子着地。
      唐以后引入了胡床,后人疏于考证,解释为床,后来弄明白不是床,是一种折叠椅,叫马扎。“床前明月光”也不是坐在屋里床上观赏,而是坐在房外马扎上举头,眼界就开阔了许多。不论坐的是床是椅,都改成了垂足而坐,这自然是一种革新。但在陕北,旧的坐法由于适应生存环境,加上惯性作用,依旧继续着。
      有一个成语叫“席地而坐”,出自《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五代是唐以后的一段分裂时期,距今也已千年了。
      这一成语有现在两种解释,一是“铺个席子坐在地上”,用在此处似乎不通,战乱年代,军纪又如此混乱的部队,总不能吃饭还带张席子,二是“泛指坐在地上”,看来还说得过去,但没说清怎么个坐法。
      “席”字有几个意思,其一指席子,如苇席、草席,其二是宴席、酒席,日常生活中叫饭食。
      我认为,这句的大意是:“李茂贞统领部队,纪律混乱。到了吃饭的时候,士兵都拥到灶旁,常常是把盛着饭食的盆盆罐罐胡乱地摆在地上,众人蹲着吃。”
      我在这里把席解释为“饭食”,“坐”解释为“蹲”,与前后文是吻合的。这不是别出心裁,而是亲身的经历。插队时,夏日在陕北的大山里锄禾,每天中午都是把饭送到地头,蹲着吃,这说的是受苦人,知青不这样,我就是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脖,捧起一瓦罐碴子粥咕噜咕噜地灌进肚里。瓦罐上碗里放着玉米贴饼子和咸菜,吃起来也是极香的。
      我这种坐法自古亦有之,不过是作为反面典型坚决禁止的。
      《韩诗外传》有《孟子欲休妻》,文曰:“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曰:’踞‘。”
      “踞”的意思就是蹲坐,成语有“龙盘虎踞”,本无可厚非,但这里的”踞“是”箕踞“的意思,两腿张开成簸箕状。
      农家的簸箕用柳条编织,作用是”簸“,即通过上下颠动,左右摇晃将或麦麸、或谷皮、或杂物扬出,因此口宽底窄。箕踞的动作说俗了就是岔开,这就着实有些不雅了。
      不雅归不雅,毕竟是在自己家里,内外有别嘛。正如现在北京的天气,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高达36度,实在是难活。(陕北方言,难受。)如一人在家,赤膊露胸亦无不可,否则须穿戴整齐。孟子连这都不懂,一个坐姿就要休妻,见其迂腐。经孟母教诲,方才醒悟,打消了”去之“的念头。
      ”箕踞“正是现在所说的”席地而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坐法,只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主要是服装的简陋,极易走光,大庭广众下是不宜采用的。于是代之以其它的坐法,这也正是孔孟之道有关坐立的礼仪内容。
      陕北地势险要,多龙盘虎踞之地,也写作虎踞龙蟠。南泥湾与延安南城间就隔着一座高耸的蟠龙山,我曾坐车经过。数道大弯折叠往返,由一侧的山麓蛇盘至山巅,在山梁上疾驰一段后,再从另一侧的山顶蛇盘至山脚,那车在狭窄的山路上左右盘旋,上下颠簸,感觉好极了。
      毛主席《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句指的就是这蛇盘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