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标识像品牌一样被设计之后,你会多看它几眼吗?

 颐源书屋 2017-08-19

政府公告和标牌遍及城市。

它们使用了高饱和的醒目颜色,通篇都是颇具重量感的字体,尽管传达出“我很重要”的讯息,但我们却很难真正注意到它们。

最近,亚特兰大城市规划署决定改变这一切,像个品牌一样重塑了政府的视觉系统。

规划署署长 Tim Keane 聘请了亚特兰大当地一家品牌咨询公司 Matchstic,为整个部门做了一套设计方案。

最终,从部门的名字(原来它被称为“规划和社区发展部”),到整套规划署的视觉形象(包括字体、颜色应用)都改变了。

最明显的是路边的标识。这些想引人注意却适得其反的标识开始变得有设计感。

“我们以前的标识,好像在说‘我们不在乎这么多’”,Keane 说,“它们很难看,它们都在尖叫:‘这是个官僚机构,祝你好运!’”

过去它们“显然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而且它们往往用类似法律条文的语言写成,字体单一、难以阅读。

但由于法律原因,大部分文本内容不能被修改。于是创意团队将这些文本做了拆分,用大号字体有限处理最重要的相关信息。经过有层次的现代化排版之后,它们才有了重点和可读性。

比如,在拔除树木的标识上,一个细长、加粗、巨大的字母“T”被放到左侧位置。随后便紧跟着加粗的“拔除树木”的字体。

至于其他详细信息,比如标识通过的日期和地点等对公众没那么重要的内容,就以更小的字体错落其中。整个标识有轻重主次,用的都是容易阅读的无衬线字体。

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但同时它对于向公众传达清晰有效的信息也行之有效,而非生硬地传送一套官僚主义的系统。

“以前的标识系统似乎是由律师设计的,很难理解”,Matchstic 的创意总监 Blake Howard 说:“我们希望它变得吸引人,并且凭直觉就能理解。”

Howard 认为,整个项目他们都围绕着一个核心,“To Be Clear Is To Be Kind”。这正是那些想要传达信息的标识意义所在。

难看而低效的标识在全球各地都不少见。因为政府预算有限,设计也并非他们要考虑的最首要的事。

“但正因为如此, Keane 成就了一个颇有改革风范的规划署”,Howard 说,他很明确公众感受和清晰表达的价值。

也不只有亚特兰大规划署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在 1970 年代,尼克松政府和 NASA 就都曾经邀请著名设计师 Rayance Lowey、Ivan Chermayef 等人为自己创建过一套新的视觉通信系统。

题图来自:Fastcodesig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