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滴滴打车”遇车祸,该向谁索赔呢?丨律事观察

 我一直都在1105 2017-08-19

???????????????????????

来源?山东法律资讯

最近,笔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起案例。因为与新兴的“网约车”有关,实践中比较少见,觉得有必要同大家分享一下。思考如有不周延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去年6月份,张女士使用“滴滴出行”软件预约并使用了专车,不料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车祸,该专车与其他两车发生碰撞,导致车上的张女士受伤,张女士治疗共花费万余元。经交警部门认定,专车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发后,专车司机垫付了张女士的医药费,之后便拒绝赔偿其他损失。肇事车辆的保险公司提出的理赔数额过低,张女士不同意,双方遂发生争执。张女士决定起诉维权,但是,张女士在如何确定被告上犯了难。


通过张女士的陈述,我们经过分析,认为本案属于民法上的“请求权竞合”情形,张女士面前的有两条维权途径:


1、张女士可以选择提起侵权之诉

张女士作为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有权起诉本次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及对应车辆的保险公司,要求其赔偿自身的损失。


因为交通事故是张女士受伤的直接原因,专车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不论专车司机最终是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从诉讼策略上来看,都应当将专车司机及专车的保险公司确定为被告。


另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提供劳务的一方因提供劳务致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的一方承担责任。专车驾驶员接受滴滴平台的指派,运送用户前往目的地应是向平台提供劳务。因此,滴滴平台应当承担责任。


滴滴平台为所有滴滴用户在平安保险公司均购买了意外保险,因此可以将滴滴平台与平安保险公司同时作为被告。


此外,与专车发生碰撞的其他两车虽然在事故中不承担责任,但张女士受到人身损害,其车辆投保的交强险公司应在无责任赔付的范围内对张女士承担赔偿责任。


鉴于张女士索赔的数额并不多,任一被告足以赔付其损失。因此最合适也是实践中常见的做法是,将专车司机及其车辆的保险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确定为本案被告。这样既不会因为遗漏被告而遭受损失,又不会因为被告太多而陷入送达的麻烦。


2、张女士可以选择提起违约之诉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因此,本案承运合同的相对方应为滴滴平台而非专车司机,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张女士应当向滴滴平台主张违约损害赔偿。


《合同法》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是用户向承运人主张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作为合同的相对方,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应当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具体到诉讼上,则应将滴滴平台与平安保险公司、专车驾驶人及其车辆投保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


如果仅起诉专车驾驶人,则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冲突,若法院认定专车驾驶人不是合同的相对方,张女士的诉请存在被驳回的风险。而如果仅起诉滴滴平台,则会面临着管辖法院的确定难题。


3、管辖法院的确定

滴滴平台的《专快车服务协议》约定:用户与平台产生的任何争议均由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管辖。那么本案中的张女士是否需要前往天津起诉呢?笔者认为青岛的法院具有管辖权,理由如下:


首先该管辖协议系格式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达成的管辖协议,如果经营者不能证明已经采用合理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消费者可以主张管辖协议无效。


滴滴平台的管辖协议由滴滴平台单方拟定,系格式条款,消费者没有修改的权利。用户如果要使用滴滴出行软件,就必须要接受这一条款,显失公平。其二,该管辖条款并不在“滴滴出行”APP中的显著位置,需要打开多个界面才可以看到,一般的消费者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该管辖条款的存在。因此,其效力存在疑问。

 

其次,本案存在多个侵权主体与责任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同一案件存在多个被告,各个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因此,各个被告的所在地法院有权管辖。根据《民诉法》之规定,侵权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滴滴平台拟定的格式管辖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本案交通事故发生在李沧区,李沧区人民法院作为侵权行为地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另外,肇事专车司机所在地人民法院也有管辖权。


4、网约车平台的角色需要明确

从各地的司法判例来看,网约车平台在网约车业务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仍有待明确。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虽然明确平台需要承担承运人责任。但《暂行办法》从性质上来看仅是一个规章,效力位阶较低。其次,各地法院对于网约车驾驶人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认识差异,也会影响到具体的责任分担。


需要说明的是,虽同是滴滴平台提供的产品,顺风车与专车、快车的模式存在巨大差异。滴滴平台在顺风车业务中仅仅扮演居间人的角色。因此如果用户因乘坐顺风车遭受损害,滴滴平台如果不存在过错,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这一点,在司法判例中已经得到确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