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汉唐强盛威震四方 却无思想创新 弱宋处处被打却创建理学

 岐黄堂中醫 2017-08-19

为什么汉唐强盛威震四方 却无思想创新 弱宋处处被打却创建理学

法家

纵观中国的思想史,最为辉煌当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兵、道、阴阳、名、儒、计然、五行等各家各派蓬勃发展。到战国末年,吕不韦提前为秦国一统后如何治理,编著《吕氏春秋》,意图杂糅各家,成为新帝国的正统思想。

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实行的思想是以法为主、以王道为辅的体系,应该是借鉴了《吕氏春秋》的思想。


秦亡后,鉴于秦朝法家的积极有为思想,消极无为的道家治理成为了西汉初的主流思想。西汉道家在法家的法律基础上实行无为而治,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后在西汉维新派儒家的长期影响下,加上汉武帝继续问秦始皇留下的这个问题:如何能够保持帝国千秋一统、万代不移,西汉维新派儒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终结者)董仲舒杂糅阴阳家的神秘、杂家的天命、邹衍的五德始终论,创建出以儒家理论为基础的五德始终论。

五德始终论,回答了汉武帝关于秦始皇意图传至万世却二代而亡的理论性原因。


为什么汉唐强盛威震四方 却无思想创新 弱宋处处被打却创建理学

五行

自此之后,中国思想再无太大的波澜。即便是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创立。汉晋、隋唐都没有发展出新的思想理论。不是汉晋、隋唐的人太笨,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没有这个需求。如何维系帝国的千秋万代,董仲舒已经回答了这个答案。至于自汉到唐之间国家灭亡屡见不鲜,更加验证了五德始终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而非否定五德始终——修德保持天命则续存,不修德无天命则亡。

唐朝灭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北宋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武将有了兵权,就会谋反。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即位后没有几年就杯酒释兵权,就解除了五代十国时武将兵强马壮即位为王的隐患。北宋将兵权归集到枢密院,结束了汉唐以来的将军拥用兵权的历史。将而不军,成为了北宋时的现实。拥有兵权的,是一帮不打仗的文臣们。

武将有兵权就会谋反,文臣有了兵权就不会谋反吗?谁也不能够做这个保证。无德始终,接近了帝王本身关于维系统治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臣民效忠帝王呢?这显然就是北宋将兵权给了文臣之后的现实重大问题。


在北宋以前,虽然忠君现象也有,但并不是主流思想。前朝灭亡了,继续做新朝的官,在北宋以前根本不是问题,绝对不会涉及到忠奸问题。曹魏灭东汉,原来在东汉做官出身的官员,照样做曹魏的官,没看见哪个被骂为奸臣?或哪个为此自杀殉国?日子照过嘛。

隋灭西魏,唐灭隋,都是一样。武则天的周,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昨天还是大唐官员,今天就是大周官员了,有几个人辞职不干?周变为唐后,大周官员原样不动就成为了大唐官员。

在忠奸的典型上,五代时期的冯道是最典型的代表。冯道最先在后唐任官,历任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这五国,在每一国中都是高官大臣,备受五代时人的尊崇。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是长篇痛骂冯道没有忠心。

要让读书人都忠君、辨别忠奸,这就是北宋初将兵权交给文臣后最大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理学会在北宋出现的根本性原因。

为什么汉唐强盛威震四方 却无思想创新 弱宋处处被打却创建理学

忠奸

理学糅合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主动在儒家思想中引入神的观念,因此也在本质上改变了儒家。北宋前的儒家,是现实性的,不讲神鬼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最好的解释。但理学将本为帝王专用的天神,作为了理学的至高而唯一的神,就让儒家变成了宗教——儒教。

理学的奠基者是周孰颐(提出太极、理、气、性、命等概念)、张载和邵雍就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分别提出宇宙本质是气、宇宙由道、心构成两种理论。

到了王安石时,儒家除了理学外,还出现了另外两派: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和苏氏蜀学。即北宋王安石时期,儒家有了三派:理学、王安石荆公新学和苏氏蜀学。

王安石的荆公新学,是引入法家思想来改造儒家。苏氏蜀学(即苏洵、苏轼、苏辙三苏所开创的儒家学派),是糅合儒家、道家、佛教思想,意图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有三个选择:现实主义的王安石学派、理想主义的理学派、和平共处的苏氏学派。但对于帝王来说,如何让文人效忠自己,显然只有理学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为什么汉唐强盛威震四方 却无思想创新 弱宋处处被打却创建理学

心学象湖

北宋时所创建的理学,和西汉董仲舒对儒家的外科式改造不同,是颠覆性的新瓶装旧酒式的改造,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想。尤其是程朱的道学和陆王的心学,对中国的哲学来说是一个创新。

董仲舒的五德始终论,给出了君权神授的答案——“国家为我做什么”。理学,给出了忠君的答案——“我为国家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