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辅 足少阳胆经 之 卅八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辅即辅骨,指腓骨,此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故名阳辅。别名分肉、绝骨。 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穴性】清肝胆,通经络。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配穴】 配阳关,治风痹不仁。 配临泣、章门,治逆厥。 配间使(灸)、复溜(针),治脉绝。 配阳交、绝骨(经外奇穴)、行间,治两足麻木。 配环跳、阳陵泉、悬钟,舒筋活络,治下肢外侧痛。 配风池、太阳、外关、合谷、足临泣,祛风止痛,治偏头痛。 配太冲、阳陵泉、丘墟、足临泣,活络消肿,治腋下肿痛。 配陵后、飞扬、金门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刺灸法】 1.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治疗偏头痛 主穴取下风池、阳辅。 肝火偏盛者,配太冲、丘墟。 痰多者,配中脘、丰隆。 久痛入络、脉络瘀阻者,配三阴交、膈俞。 患者取健侧卧位,用40mm的毫针刺下风池,向鼻尖方向刺入,进针0.8-1.2寸,得气后平补平泻,并使针感扩散到同侧疼痛部位或放射到前额。 直刺阳辅穴1-1.2寸,得气后采用呼吸泻法,使针感循经向上传导。 各配穴按常规刺法,均于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 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 治疗急性腰扭伤 针刺双下肢阳辅1-1.5寸,给予强刺激,留针5-10分钟。 同时嘱患者手扶桌椅等放松腰部做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伤侧为主。 拔针后继续活动腰部5-10分钟,口服少量的跌打损伤药及外贴跌打膏。 第2日仍有腰痛者,按上法再针刺1次。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马刀瘘,喉痹,髀膝胫骨摇,酸痹不仁,阳辅主之。腰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痛,不可以款,欬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阳辅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胁痛。 《针灸资生经》:风痹不仁,阳辅、阳关。 《针灸大成》: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浮肿,筋挛。百节酸痛,实无所知。诸节尽痛,痛无常处。腋下肿痿,喉痹,马刀挟瘿,膝胻酸,风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胁痛,面尘,头角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绝骨外踝前痛,善洁面青。 《医宗金鉴》:主治膝胻酸疼,腰间寒冷,肤肿筋挛,百节酸疼,痿痹,偏风不遂等证。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