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进行血糖监测,就如同一部车子如果没有仪表盘,人车出现危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糖友们相对比较关注空腹血糖(隔夜或者8-10小时未进食状态),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偶尔也会监测餐前、睡前和凌晨血糖。 但是对于餐后1小时的监测,不仅我们糖友自己很少关注,即使是医生也是少有关注。 虽然单纯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这种高血糖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有许多研究表明波动性的高血糖会对人体的血管病变产生影响,甚至较持续性高血糖影响更大。 来自韩国AJOU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Hak Chul Jang和同事的研究却显示: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正常的情况下,餐后1小时血糖浓度是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公众平台【糖尿病家庭调养】告诉大家:如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将8毫摩尔/升作为餐后1小时血糖的临界值,有助进一步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 不仅如此,来自中国的研究也显示:1小时血糖高于8.0mmol/L的正常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早相胰岛素分泌减少,存在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反应,可以看做糖耐量减低的前期。1小时血糖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另一项研究(研究来自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三科的 安艳荣; 陈凯庭; 董学勤等人。)则显示:1小时葡萄糖耐量高血糖人群存在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这项研究针对103名血管病患者进行的1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是发现1小时糖耐量实验高血糖人群较正常糖耐量组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 糖代谢异常相关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是评估早期血管病变,报告心血管病风险的有力的工具。 1小时葡萄糖耐量高血糖人群是有别与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常已经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该类人群已经存在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根据上述的研究说明,糖友除了关注其他时段的血糖值之外,也应该关注一下餐后1小时的血糖情况。餐后1小时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饮食技巧 有研究显示,单纯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更容易使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而增加了适当脂肪的食物搭配,则血糖的上升速度就会减缓,蛋白质同样会延缓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所以,人的饮食不应该太过单一,而是应该做到均衡营养:主食、肉类、蔬菜、水果合理搭配才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