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 赏】沈炼草书《诸家送别诗卷》 ■李金豹

 耽读斋 2017-08-20





沈炼草书《诸家送别诗卷》(局部)

规格26.8cm×477.7cm 上海博物馆藏

《诸家送别》: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涕(泣)。楚思莫愁多,川程带潮入。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 恋此东道主,能令西上迟。徘徊暮郊别,惆怅秋风时。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行人望落日,归马嘶空陂。不愧宝刀赠,唯怀琼树枝。音(响)尘……

……(别时九月)桑叶疏,出门千里无行车。爱君且欲君先达,今上求贤早上书。余落职于洛阳,与友雪湖谈论,偶有别诗数首在案,一挥而就,聊此为别云。时嘉靖丁未仲春三月一日也,石甑山人书。


  沈炼(1507—1557),字纯甫,一字纯父,号青霞、石甑山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先后出任溧阳、茌平、清丰县令。清廉爱民,政绩卓著。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谪居保安州为民。沈炼在塞外,却仍以詈(lì)骂严嵩父子为乐,严嵩得知大怒。嘉靖三十六年,严世蕃遣人设计诛除沈炼。沈炼终因被诬为谋反而遭到杀害,两子同被害。隆庆初年,朝廷下诏,褒奖敢于言事者,特追赠沈炼光禄寺少卿,任用一子为官。天启初年,追谥忠愍。《明史》有传。

  沈炼有文才,有《青霞集》传世,书法作品流传不多。沈炼生辰晚于祝允明47年,晚于王宠13年。此作(如图)书于嘉靖丁未(1547年),沈炼时年不惑,而祝允明已去世21年,王宠已去世14年。笔者未及考证沈炼是否取径祝、王二人,仅从风格上判断,其草书似受枝山、雅宜影响较深,亦有旭、素之风。祝允明草书才情横溢,气势夺人,成熟之作以密集的点画破黄山谷长线条的缠绕,丰富了大草的笔法形态,境界随之开阔,开一派新风。王宠草书,疏澹典雅,古意盎然,无狂怪怒张之习,多君子谦和之风。惜乎早逝,未能圆融精深,更进一步。

  沈炼此作,介乎祝、王二者之间。较之枝山,多显理性;比之雅宜,更有开拓。整个手卷,篇幅较大,而能一气呵成,势态奔放,用笔娴熟,结字沉实,婉转流美。沈炼虽于书史上不能与祝、王相提并论,但此作实不遑多让。明代文人书法的帖学修养普遍颇高,又可见一斑。整体较之宋、元,并不逊色。

  此卷亦有时代特点,即与王雅宜类似:结字略有《阁帖》枣木气。在笔画的连接处,多有断笔。断笔非不可,然一成习气,遂有单调之嫌,亦可从此窥其取法消息一二。故直到晚明董其昌出,反对学习《阁帖》,强调作字当多观墨迹,方可识得笔法三昧,登堂入室。置之当时,亲近真迹诚非易事。书家多是取法、识见相当,弊病流转,习焉不察。偶有出类拔萃者,多缘于个性奇拔、天骨超然,并无规律可循。此是后话,按此不表。

  此卷后有近人叶恭绰题跋,称其书“劲秀流丽,固深于八法者”,又云沈炼作此卷“当是在调茌平时偶至洛阳也”,“雪湖乃山阴刘世儒,工画梅,有梅谱行世”,可知沈炼书此别诗数首赠送知己,亦有遣胸中郁郁不平之气于草书焉发之意绪也。叶恭绰赞“青霞先生直谏完忠,不以书法名”,然此书作历近五百载传世至今,风华日增,可见素为士林所宝,始得全身。忠臣之书,宜多观之,可以茹涵养、培心胸。每观之,辄益添吾浩然之气耳!

(李金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