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行程问题的画图方法与技巧

 女特务 2017-08-20

遇到行程问题的题目,解题的关键点在于“画图”!


但是,很多孩子在处理行程问题时,往往是简单题目不屑于画,难题却又不会画,结果就是考试时遇到稍微复杂点的行程题就干瞪眼。


所以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练好“画图”这项基本功!


今天,助手和大家分享行程问题的画图方法与技巧,家长教孩子学起来吧!


1、图的构成


行程问题都与物体的位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所以图的主要构成是向量。


此外,一幅完整的图还应包括图标、数据、文字、注解等,其中构成向量的有向线段有虚实、粗细及不同颜色的变化。


2、绘图原则


在画图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⑴要坚持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能否顺利、准确的分析,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基础。


⑵在认真审题基础上,“边读边画,兼顾协调”的原则。即:在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边读边画,并兼顾题中数据的比例关系、前后联系及隐含条件等,展开联想,合理安排。


⑶画图力求简洁和清晰明了,防止混淆不清。在画图时要坚持画彩色图并利用有向线段的粗细和虚实等合理区分,防止混淆不清。


⑷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创新。


3、绘图技巧


⑴“速度、路程(数值型)”分别标在对应向量的“上、下”。一般情况下,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所表示的路程标在它们中间。


⑵用同种颜色表达同一事物及变化。


⑶用“粗细”搭配来区分物体的“同时性”与否。同时运动的物体,用较粗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⑷用虚、实来区分物体的“假设运动”与“真实运动”等。


4、案例分析


①巧用粗细及虚实的分析举例


例:有AB两城 相距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往B,出发1小时30分钟后,乙骑摩托车也从A到B,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5倍,且乙比甲早到1小时,求甲的速度。


分析图:



说明:


通过运用相同较粗的有向线段表示同时性,不仅表达出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的路程),而且有利于我们联想出“相同时间内,路程比=速度比”,为解答此题提供依据。


“虚”向量准确表达了“乙比甲早到1小时”的含义即:当乙到达B地后,假设甲继续前进,还需走1小时才能到达。显然,合理利用向量的“粗细”、“虚实”等使问题更加一目了然,便于分析。


②巧用不同颜色的分析举例


例:学生甲从A地出发半小时后,学生乙也从A地出发,沿甲所行的道路追赶甲,2小时后,他们相距7.4KM(甲在前,乙在后),此时乙继续前进,甲在原地休息20分钟后沿原路返回,半小时后,与乙相遇于B地,求A、B两地间的路程?


分析图:



说明:


甲休息后返回的路程极容易和乙的行程混淆,通过颜色的区分,使混淆的可能几乎为零。而且清晰可辨的数据等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列出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扩宽了学生发现“相等关系”的空间。


③灵活运用,巧妙创新的分析举例


例:两列火车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使,已知快车长120米,慢车长108米,两车从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用了40秒,若快车的速度是慢车的1.5倍,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说明:


通过示意图巧妙再现了火车的相遇及离开过程,观察“一红一绿”两个车尾轱辘可以发现,此题实际是在描述两个尾轱辘从相距两个车长到相遇的过程,两车身长即总路程。


抽象图“以点带面”的简化了运动的实质,显示了“向量构图法”简洁、明了等优势。因此,在这样灵活的处理下,学生会真正理解运动的全过程及实质。


学会了画图,咱们再回顾一下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习效率会更高呢!


点击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