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族

 cocosyl 2017-08-20

草莓族,又称草莓一代,表面意思就是外表光鲜,一碰就烂,草莓这种水果,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棉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是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和他们相处拿捏要十分小心。最初,台湾的七年级生,被称之为“草莓族”,但是也有人说80后也是草莓一族,他们重视享乐却受不了挫折,抗压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如今,“草莓族”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引用,演变出各种含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草莓族

  • 特征

    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

  • 时间

    1981年后出生

  • 特点

    年轻人像草莓一样

 基本简介

草莓族草莓族现在的年轻人老是被冠上"草莓族("草莓一族")、"水蜜桃族",在所谓的"大人"眼中,是一群成天追逐最新科技,没有思想还禁不起碰撞的新新人类,对于这样的刻版印象,亚洲第一天团五月天在歌曲《米老鼠》里反驳:"谁是草莓族,你才是榴莲族,一身伤人顽固,伤害我,还要我不哭。"鲜明的刻画了与草莓一族相对的"榴莲族"的形象:固执己见,粗暴伤人。

草莓族最早是Career就业情报董事长翁静玉在90年代提出的,而相关文章集结成书出版距今也超过10年了。翁董事长所谓的草莓族,原意根本并非现在的六、七年级生,而是指当时30岁以下的年轻人,亦即现在的五年级生。他们做为"后婴儿潮世代",不论是价值观或工作观,都和先前的世代,出现明显的裂变。

名称出处

草莓族(strawberry generation)一词出自翁静玉著、1993年出版的《办公室物语》(ISBN 957-8645-04-X)一书,形容当时的年轻人,1961年以后出生的世代。由于媒体的炒作,现在多半作为1981年以后出生的世代的一种负面标签。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草莓族是被新闻媒体所夸大了,每逢"七年级生"、"八年级生"犯错时即大幅报导,事实上在这个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现之人。

 所述对象

所谓七年级生是指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以此类推,1970年代出生的叫六年级生,1960年的世代则被视之为五年级同学等等。

七年级生有这个草莓族头衔,实在没有什么恭维之意,草莓这种水果,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是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和他们相处拿捏要十分小心。他们重视享乐却受不了挫折,抗压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

"草莓族"一词最早被食品业者拿来形容15岁以下的消费者,以草莓来象征这个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后来则取其光鲜亮丽、甜中带酸的生涩、在温室中长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开始以草莓族来称呼1981年后出生的世代(有时也包含1981年前数年出生的世代)。在另一方面,部份观点认为草莓族是被新闻媒体所夸大了,当"七年级生"、"八年级生"犯错时即大幅报道,事实上每个世代都存在草莓族,在年轻世代中草莓族的比例可能还比较少;而且草莓族一词已经成为压榨年轻人的借口,现在的年轻人是处于低薪资高工作量及高学历者从事低专业工作的状态,因此他们会对公司不忠诚、对工作无热情、非常功利保守。

此外也有人开始指出,指责草莓族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这很容易让台湾的劳动条件越来越差。当资方在指责草莓族时,社会大众应该谴责资方只想压榨劳工;但实际上舆论不但对劳工不友善,连许多台湾父母只会要求子女认真工作。台湾的高工时、低工资、低生育率、高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其实是因为指责草莓族的舆论而变得更严重。

 主要特征

1.抗压性低(承受催逼、压力的能力低)

2.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低)

3.稳定度低

4.学历高但操作能力差

5.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

6.个人权益优先于群体权益

7.外表光鲜成熟而内心幼稚

8.不善于自我批评,需要别人的呵护

9、服从性低

10、空有学历但实际能力不足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来揶揄缺点(特别是抗压性)比草莓族还严重的人。

 职场表现

其实拿这个来对比中国内陆职场,"草莓族"的身影同样可见。一方面求职难的压力重重,另一方面,短期内高离职率也让用人单位头疼不已。七年级同学的顶头上司,年龄大约在四十多岁左右,算是四五年级生,二十年的差距免不了有所谓的代沟了。老板们抱怨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爱漂亮爱打扮、上班迟到、说是每天要睡到自然醒,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近,不虚心学习、不接受批评,抗压性非常低,自尊心特别高,每位都极具个性。

 国内情况

有愈来愈多大陆人士发现,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也就是台湾俗称的七年级生),竟然也出现跟台湾草莓族一样的病症。

大陆草莓族台湾最大的不同点是,大陆草莓族的诞生完全是政策使然,这个政策就是计划生育。这个为了减轻大陆人口压力的政策,在实行多年之后,并没有收到当时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便是造成大陆竞争力中断的七年级世代。现代的年轻人的确是在家里的呵护下长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使得大陆这批七年级生,因为家中过度保护与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但抗压性低,过度自我为中心,崇尚物质、追求名牌的情况更是严重。

现状调查

现代的年轻人的确是在家里的呵护下长大,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使得大陆这批七年级生,因为家中过度保护与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不但抗压性低,过度自我为中心,崇尚物质、追求名牌的情况更是严重。

 相关评价

1"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

他们常被说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其实他们没有那么无知。第一份工作的理想薪水是三万五到职场草莓族职场草莓族四万五千元,但真要他们推测大概能拿多少时,也大多意识两万五到三万五千元才比较可能,未必那么不理解理想与实际的落差。

2"赖活"与"乐活"

"少子化"的社会及生活水平提高,是现在年轻人被视为"草莓族"的一大原因。他们大多数还是靠父母的零用钱活着,甚至手机费用全由父母支付。不过,也没那么"赖活",打工的选项里,开始有了靠着投资理财挣钱的方式;投资理财的花用甚至比休闲娱乐多;而且,他们也斤斤计较了起来,朋友欠个十元、五十元非还不可,为了钱撕破脸的绝交界限可是紧得很。

即使升学压力沉重,高三生恋爱照谈、休闲照样努力有品味。谁说十八岁以后才能谈恋爱,认为现阶段与随时皆可恋爱的有将近五成;谁规定青少年一定要追着年轻偶像跑,推崇演技有深度的梁朝伟没什么不可以。年轻人们,不见得守规矩,但也没那么不守规矩,青春无敌,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成长经验,他们只是有自己的调调。

3过于自我追求享受

除了抗压力低以外,大陆七年级生普遍有的一项特点就是过于自我追求享受。

4卡债风暴隐然成形

大陆的七年级生追求名牌、爱享受、游乐,而这样的花费又不是他们的薪水所能负担的。现金不够,还想花钱,那该怎么办?信用卡。这是两岸七年级生共同的答案。

虽然草莓族的问题很多,但他们也有令人惊奇的优点,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创意。如今,"草莓族"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引用,演变出各种含义。

 心理分析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黄洪基分析指出:"草莓族"大多生于改革开放以后,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富足,许多人还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因此很少有真正不顺心的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致他们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业务水平出色,心理素质较差,碰到压力甚至是很小的挫折就会像草莓一压就扁。

许多专家提出,当一些年轻人从摩擦较少的校园走上压力重重的社会,性格中"草莓"的一面就凸显出来。社会应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宽容,给他们从"草莓"成长为"荔枝"甚至是"榴莲"的时间。此外,许多过来人也建议职场新人要及时调整心态,笑对压力和挫折。在某世界500强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时间的小环告诉记者,自己活儿没干好被主管批评后,心情会很低落。但她会找个合理的方式,让自己发泄一下情绪,随后恢复光鲜亮丽,投入工作。

 解决对策

 自我调节

一旦一个人被归类为草莓族,意思就是抗压力不够,仅此一项弱点,就足以导致学习无法超越,工作难以突破,最终带来竞争力不足的危机。有年轻人草莓族的刻版印象,他们将自己比喻为蟑螂族,就是被打了再爬起来,不畏惧压力,也能坚持到底的耐压族。还有奇异果族,自认外表虽不抢眼,内在却有着真材实料。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失客观,但社会里面的确存在了具有草莓族特质的人,并且散布在各个年龄层当中。就以职场而言,雇主不希望雇用草莓族的员工,原因很简单,为了安抚他们脆弱的抗压力以及解决适应力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亏损就是成本提高。

然而,无论是否喜欢草莓族这个名词,抗压力不够的确是生存的障碍,而父母为了成年子女的前途着想,还是要帮助他们提升抗压力,脱离草莓族的窘境。

 父母放手

草莓族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父母总是做空降部队,子女一有压力立刻接管,他们自然就没有抗压力。另外一个极端,是父母给了子女很多超过能力所及的期望,不但没有激发出潜能,反倒刺激他们自我放逐,也就更失去了抗压的能力。

若是成年子女对工作挑三拣四之外,动不动就换工作,寻找无压力职场,恶性循环的结果,职场竞争力也将每况愈下,这是草莓族引发的危机效应。在这种情形之下,父母所能做的有限,不可能继续为孩子清除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是又想逃避压力的时候,父母要用冷静的态度协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处境,而不是用情绪化的字眼指责他们经不起挫折,激将法也要留心使用。尤其一向养尊处优的孩子,面对职场无情的挑战,因为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措手不及,他们需要父母的鼓励,认识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却不是父母急着出点子或为他们张罗工作机会。

 社会指导

社会的指导,是指在企业中,如果遇到草莓族的新新人类,要本来引导与领导的态度,而不要一捧子打死,一来到公司就要施加重压,让他们得不到任何喘息机会。

刚刚来到公司,先安排一定量的工作,同时指出工作完成需要的要求与心态,最好直接告诉完成工作的目的,使一个年轻人有一种思维,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做引导式的;当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耐心的指出问题所在处,之后要正色告知,以后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有错误,需辞职。

适当的时候,告诉对方,职业蘑菇定律,举一些励志性的小故事给草莓族的人来听,推荐一些书籍,这样让他们慢慢提升,急促的希望他们与多年具备职场经验的人相提并论,毕竟还不到一定的年限,没有工作经验,不可操之过急。

 相关案例

另外,2005年3月22日台湾有一名妇人因肩痛求诊,因疗效不彰愤而怒骂医生为"草莓族"。后经台湾高等法院认为草莓族是指"年轻没经验禁不起挫折的人"、"属于贬抑性词汇"而的确贬低其名誉,而判妇人败诉。

 另类解说

 剥削借口

草莓族已经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在实际影响80、90后的命运。它成为雇主理直气壮、赤裸裸剥削年轻世代的合理借口:你们素质这么差,我雇用你们已经是施恩了,凭什么跟我谈条件?社会已经进入"薪资破坏"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都是80、90后的新进员工。你知道过去几年内,有多少行业的新鲜人起薪被腰斩?有多少行业的起薪逐年打八折?有多少行业的起薪倒退回10年前的水平?在中南部地区,甚至有些新鲜人的实质薪资,已跌到法定最低基本工资之下!

 失去梦想

年轻世代最深的隐忧,并非草莓族现象--如果草莓族意味着和职场需求脱节的话--而是恰好完全相反,在于他们向现实就业压力集体投降,失去了梦想的勇气,不敢再为理想去冒险,只想找一份安稳能糊口的工作,彻底庸俗化、现实化、短浅化。

"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所,而是要追求宇宙的精神",这句曾经响彻云霄的学运口号,在当前青年失业率高涨的时空下,像是不切实际在唱高调;谁都不能否认,协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推卸的基本责任。但尽管如此,有一个道理并没有改变:如果大学完全为就业市场服务,如果大学生读书只是为了找工作,完全现实功利主义化,将对社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庸俗危机

Robert J. Shiller在《新金融时代》这本书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见解。他指出,面对经济风险时,人们往往做出保守的决定,宁愿放弃潜在的机会,以避免失败带来的冲击。教育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因为害怕失业的风险,大学生会选择主修最安全的科目,而不敢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特殊科目。Robert J. Shiller强调,这种避险行为,将造就出一大群成就不高的年轻人,更将使社会缺乏积极求新求变的精神,严重挫伤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高风险才有高报酬",是所有投资的通则,金融商品投资如此,自我教育投资也是如此。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争相报考"铁饭碗"的军警学校;看到对数理毫无兴趣的高中女校生,大批选择就读理组,我很忧心在失业的威胁下,年轻人变得目光短浅,一心只想学习当前的热门专长,进当前最热门或较有保障的行业,放弃了青云之志,不敢鼓动梦想的翅膀,冒险追求更高成就。这不但是国家社会的损失,也是他们个人无可弥补的损失。有朝一日回顾自己当年的选择,因为贪图安稳而放弃理想,就这样庸碌过了一生,将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