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条约》签订幕后(上):小人物出马把赔款砍到2100万两

 Alexandre187 2017-08-20

1842年8月5日英军抵达南京。

《南京条约》签订幕后(上):小人物出马把赔款砍到2100万两

道光皇帝闻讯大惊,急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三人前去议和谈判。

耆英派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见面,主动提出给英国人出一笔钱作为南京城的赎金,希望英国人不再进攻南京。

不过耆英小瞧了英国人的胃口,英国人要的是让中国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所以璞鼎查对耆英的小恩小惠根本不屑一顾。

拒绝的同时,立即派兵封锁了扬子江和运河水面,以攻城相要挟。

无奈之下,清方代表只好坐下来与英国人谈判。

《南京条约》签订幕后(上):小人物出马把赔款砍到2100万两

为了保护自己,谈判初期,耆英等都不愿出面,就先后派了几个级别较低的官员与英方接触。其中有一个在伊里布府上当差的,叫张喜,临时被授五品顶戴。

这些低级官员没有全权证书,只能是与英国人磨嘴皮子消磨时间。

1842年8月12日上午,清方谈判人员踏上了英舰。

清方代表没有全权证书,双方只有勉强开始进行交涉。

英方便拿出了他们单方面拟定的条约条款草案,让清方代表过目。

没想到的是,这些级别较低的官员特别较劲。

尤其张喜,对英方提出的条款逐条逐项与之讨价还价,拼死力争。

把开始英国人提出的白银3000万两,压成了2100万两。

英方代表怒气冲冲,果断决定不再与他们进行谈判,转而向清政府施压,扬言14日清晨炮轰南京城。

这一招吓坏了耆英。

13日午夜过后,他赶紧给璞鼎查送去一封信,要求14日早上双方开会见面,并表示提高清方代表级别。

耆英还是不想亲自出面去谈,这次选的谈判人是江苏按察使黄恩彤和四等侍卫咸龄。

14日早上,清方提议的会见地点安排在南京城南门外靠近运河的一座庙内举行。

英方拿出了早已事先拟好的条款,分中英文誊写了一式两份。

内容基本上就是后来签订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幕后(上):小人物出马把赔款砍到2100万两

这一次,英方根本不与清方逐条讨论,文字也不许动。

中方只有表示完全接受,谈判完全走了个形式。

对黄恩彤带回的草案文本,耆英自然完全同意,派人赶紧给北京送去了。

同时,他还给道光附了一封重要的奏折。

在奏折中耆英大谈批准这个条约的重要性;他谎报军情,夸大江宁军事形势的严重性。

在等候皇帝审批的这段时间,双方代表都有了闲情逸致。

一贯热衷于繁文缛节的清方官员,主动提议双方在此期间搞些互相拜访的礼仪活动。

这一提议得到了英方代表的响应。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