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条约》谈判中清方官员的表现

 浮生偷闲 2020-05-24

《南京条约》签约现场画


继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人为达到逼中国割地、赔款、通商,继而维持肮脏的鸦片贸易的无理要求,于1840年6月,对中国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双方在广州地区多次交手,清军节节失利。1841年8月,英军又从广州沿海出发北上,于1842年8月5日抵达南京。道光皇帝闻讯大惊,急派人前去议和谈判。结果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西方列强下一步全面侵略中国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也从此开始。那么,在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出笼过程中,清朝的谈判官员们是怎样的一番表现呢?

道光这次所派的谈判代表,是清政府内部一贯主张议和的三个投降派,他们是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乍浦副都统伊里布。

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对他们三人早有耳闻并多有好感。道光就是为了早弭争端,才不顾朝野对此三人的恶评,有意选择他们前去和英国交涉,这明显有投其所好之意。

清朝官员和列强打交道,喜欢采取清朝官场的腐败做派——送礼和行贿。例如,1840年8月英军攻打天津时,为阻止英军,直隶总督琦善赶紧给侵略军送去20头牛、200只羊和许多鸡鸭。1841年5月英军包围广州时,守城将军奕山为解除围城给英军白银600万两作为“赎城费”。现在耆英他们也是这个做法,派人与璞鼎查见面,主动提出:“我们可以给你们出一笔钱作为南京城的赎金,用以保全我们的南京城,希望你们不再进攻南京。”

耆英们小瞧了英国人的“宏伟”目标,英国人要的不是这点小小的赎城费,而是让中国割地赔款并打开门户,畅通无阻地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所以璞鼎查对耆英的小恩小惠根本不屑一顾,拒绝的同时驱兵4500人和80艘舰船,立即封锁了扬子江和运河水面,以攻城相要挟。

清朝代表初招无效,只有坐下来与英国人就实质问题谈判。但鉴于全国朝野对他们的不信任情绪,以及要真的承担丧权辱国所必然的压力,为了保护自己,谈判初期,他们三人都不愿出面,就先后派了几个级别较低的官员与英方接触。他们是:伊里布府上当差的张喜(临时授五品顶戴)、九品外委陈志刚、耆英心腹刘建勋、四品佐领塔芬布、太仓知州徐家槐等。这些低级官员自然没有皇帝授予的全权证书,可想而知他们到对方去谈判,只能是与英国人磨嘴皮子消磨时间。

1842年8月12日上午,这几个清方谈判人员踏上了英舰。英方代表提出要看一看清方代表的全权证书,这几个临时凑起来的人哪拿得出?双方只有勉强开始进行交涉,英方便拿出了他们单方面拟定的条约条款草案,让清方代表过目。


出处:《文史天地》2010年第3期
作者:李占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