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13)浅探“祖钱和祖钱范”(一)
这个题目很敏感。
无论祖钱还是祖钱范,都离不开一个字——雕。
如今泉界,大有谈“雕”色变之势。或许已经形成了一种
默契:只有玉、骨、木等材质才有手雕祖钱,金属(主要是银、
铜、铅)除了清代有雕母之外,其余就很难得到认同。
本系列博文试图碰碰这一敏感题材,意在抛砖引玉。
现在,我们先来看清代的几种手雕钱。
一、 清“顺治通宝” 铜质
直径45.5mm
清“顺治通宝”放大图:弧形刀痕

二、明末 “翼王赏功” 银质
直径42.2mm 
三、清“乾隆通宝” 玉 雕
直径49.6mm。
四、清“顺治通宝” 玉雕 直径55.1mm
六、清“乾隆通宝”鹿角雕 直径
52.2mm
于是,我们是否可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清代,无论银
质还是铜质钱币都有手雕母钱(雕母)存世。
那么,我们又想到,如果将时间顺着历史往上推进,是否
也可以找到银质和铜质的手雕母钱(雕母)存世呢?
如果我们将众多同类钱币集中到一起,就会发现许多从单
个钱币上发现不了的问题。这许多共性特征,就是我们认定钱
币客观真实性的依据,也是造假者绝不会考虑周全的。
——
北国盈泉《探索和认知东北地区新面世古钱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