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YANG158798 2017-08-20

吴镇(1280年—1354年)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汉族,浙江嘉兴魏塘人。长住魏塘,深居简出。专写墨竹。心仪佛门,始自称“梅沙弥”。殁前自选生圹,自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墓在今梅花庵侧。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吴镇年少好剑术,成年后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今江苏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自此韬光养晦,讲天人性命之学,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贯通儒、道、释三教,达生知命。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曾在村塾中教书,钱塘等地卖卜。

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

吴镇善写草书,师法怀素和五代的扬凝式,笔势宛转遒丽,自成一家。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吴镇,在仕途上表现的与众不同,和元四家中其他三家也大异其趣:

黄公望早年热衷于功名,结交了不少文人士大夫,失意后,才专意于画;

王蒙青年时期也对仕途一再留恋过,又凭借和赵孟頫、赵雍、赵麟的特殊关系,结交了不少有地位的文人;

倪瓒是吴地三个首富之一,虽自己不擅理财,但由于家中殷实的赀财和富裕的收藏,也给他创造了结交文人士大夫的诸多条件。

作为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但奠定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使他名列“元四大家”之一的乃是他的山水画。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渔父形象是吴镇在渔父图要表达的核心所在,但吴镇并没有对其主人公做细致刻画,而是尽情的描绘了周边环境。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是辽阔的水面。这种图式,吴镇是以湿笔为之的,有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似乎带领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吴镇巧妙的把渔父安排于水面一个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结合吴镇多幅渔父图象,我们仍能从模糊的渔父形象中发现,他们神态的丰富、动作的多样非一般画家所能同日而语。《芦花寒雁图》里双雁起飞,渔父仰首观望,《渔父图》(1342年)里渔父凝视水面,等鱼上钩,《洞庭渔隐图》渔父动作矫健,撑篙回船,(《渔父图》1346年)童子拨舟返棹,渔父抱膝回顾,整幅画面予人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的轻松和看破红尘“身外求身,梦中索梦”的超然。

吴镇画山水喜用湿墨,其实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在吴镇传世几十余幅墨竹中,几乎全是用干墨画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所以吴镇在山水画中多用湿墨,这与吴镇欲借山水画表达的境界有极大的关系。北宋山水画追求一种可游、可居之景,用笔用墨都服从于山水真实体感的表达;而元人除用笔墨表现形体外,更是充作了情感流露的媒介。

在元四家中吴、倪均以画水著称,倪喜用干墨,吴则喜用湿墨。倪用干墨草草点染,创造一种荒芜、澹泊之境;吴则用湿墨,渲染出一种凄清、静穆之境。细观吴镇每一幅山水画,都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的感觉。无论是山、树、水,还是船、渔父、房屋,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均如淋浴在水中,从而更使远方景物有千里之遥,营造了一种凄清、幽旷、寂寥的艺术氛围。

“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为更好地发挥墨效,吴镇在选择作画材料上很有讲究,画梅竹喜用纸,画山水则喜用绢。画山水何以选绢,因为绢有厚度,纤维富韧性,多次渲染而不皱折。吴镇非常熟悉笔、墨、绢的特点,作画中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吴镇清淡似水,出现了浓而透的效果。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双松图轴》(又名《双桧图》),此画作于泰定五年戊辰(1328年)二月,是吴镇现存画作中最早的一幅。两松平地直立,上顶天,下立地,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两树均挺拔茂盛、枝叶桠槎、形势奇古。左松树身中下部曲成弧形,卧于地,中部挺直、劲健,顶部突然探向右方;右松直立挺拔,上部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伸向右,于左松一树枝的上方又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然后冲向高空。这样两松空中交插,成为X形,一种挺拔、孤傲、相依相扶的形象展示于画面。两松枝叶间点缀以清溪茅舍、远山丛树,更显出双松的高大、雄伟。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吴镇是有先见之明的,“势力不能夺”的个性和画中超尘脱俗的境界不可能即时受到垂青。一个名不副实的画家能逞名于一时,不能逞名于一世,能逞名于一世,不能逞名于历代,一个寂寞于一时乃至一世但卓有成就的画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暗淡,相反定会在后代越发辉煌。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大师的吴镇给我们的启示。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洞庭渔隐图》

元 吴镇纸本水墨纵146.4厘米 横5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洞庭渔隐图》,此画作于至正元年辛巳(1344年),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并书。”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秋江渔隐图》

元 吴镇绢本水墨纵189.1厘米 横8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江渔隐图》画高山平湖, 一叶轻舟随波荡漾。左方高岭斜耸, 一道清泉顺势而下, 注入平湖之水中。山脚林木郁然。前方乔松挺立, 松下楼阁, 州渚芦荻摇曳。笔墨湿润雄秀。境界深远。画上自题:“江上秋光薄, 枫林霜叶稀, 斜阳随树转, 去雁背人飞, 云影连江浒, 渔家并翠微, 沙涯如有约, 相伴钓船归”。

山水为媒 展示自我

《松泉图》

元 吴镇纸本水墨纵105.3厘米 横31.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用秃笔勾勒树石,干墨皴擦,描绘松针则用笔尖,可看出画家的特有风格。画上有画家的自题诗:“长松兮亭亭,流泉兮冷冷,漱白石兮散晴雪,午天风兮吟秋声。景幽佳兮足静赏,中有人兮眉长青。松兮泉兮何所拟,研池阴阴兮清澈底,挂高堂兮素壁间,夜半风雷兮忽升起。”署款“至元四年夏至日,奉为子渊戏作松泉梅花道人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