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谱】《兰蕙小史》补遗(四)

 寸心香 2017-08-21


31、赤蕙粲花梅
  《兰蕙小史》:“杭州邵芝岩于光绪庚寅年得。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分窠蚕蛾兜捧心,大拖舌,色绿干细。迩归九峰阁。留下一副复花照,花照上的文字与《兰蕙小史》记载基本相同。光绪庚寅年1890年。自《兰蕙小史》以后,粲花梅便少有提及,《韶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谭》似乎也仅是文字方面的记载。日本也无此品。无奈,大概离今绝两字不远了。
  粲花梅暂且到此。
  注:上面是《兰蕙小史》中冠蕙”;下面是粲花梅
  32、赤蕙仙蝶
  《兰蕙小史》:“光绪庚子年,绍兴徐阿木出。杭州邵芝岩手植。三瓣长脚圆头,软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紧边,厚肉,色光淡绿,而小柄微红,丰韵独绝,此花初开微俯,一星期后则气概轩昂矣。迩植于九峰阁。并附黑白照一帧,兰照左右均书写文字,惜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左边的字尚有辨认:“前清光绪庚子年落山赤蕙新种,杭州邵芝岩先生手植。大苞衣全绿,小苞衣微泛红润,花开淡绿,小柄微红,软捧轻兜,大如意舌----后面所记,极难看清。
  仙蝶在近些年较有影响的江浙兰著中少有提及,《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中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仙蝶赤转绿蕙,庚子年落下。杭州粲花室主手植。小平切头形。花开净绿,兜大,舌光洁绝伦。各留下白描图一份。沈渊如《兰花》一书对此品亦有载,内容与《兰蕙小史》相同,无图。王叔平《五十年艺兰经验谈》记下了此花的缺点:“开久肩未能平。《乃安居笔谭》中有此花的苞鞘记载:“鞘壳全绿,苞片微有红纹,花开净绿,小梗微红。诸友仁《兰花》中虽无兰品介绍,但是却留下了一帧较为清晰的仙蝶黑白照。从照片上看,此花确实给人以丰韵独绝的感觉,可惜也仅能对这般美好的倩影留下遗憾的记忆,也许她己经香消玉损,绝尘而去了。朱和兴《兰蕙宝鉴》中认为仙蝶依然存世,刊登了一副由溧阳姚登平先生提供的仙蝶彩照,文中认为此蕙没有东渡日本,而是混入崔梅之中。文中对仙蝶的花叶作了一些介绍。简摘如下:“叶长40--50cm,宽1cm;叶色深绿,新叶斜立,老叶半垂。花葶细圆,灯心梗,高40cm,低于叶面。其花品与《兰蕙小史》介绍基本相同。通过这些资料和黑白照进行对比,虽然可比性值得商榷,但总觉得照片之间的差别还是有的,例如原黑白照的仙蝶好象是出架花,外瓣虽说圆头,但收根细、放角也明显,捧不开天窗,如意舌放宕不明显等。当然照片是很难说明什么问题的。由于兰谱的描述简单,我虽不敢认定彩照上的仙蝶便是《兰蕙小史》所记载的仙蝶,但是这应当说是件好事,如果老种未绝,真该谢天谢地;如果是新种,补上那个失去的老种,有何不可?此事且放在这里。《兰蕙宝鉴》说仙蝶没有东渡日本,《兰华谱》对此品有载,而且留下了一帧黑白照,这张黑白照也并不是《兰蕙小史》留下的那张仙蝶的黑白照。文中对仙蝶的叶形作了描述,可见其记载也并非全部抄录《兰蕙小史》。仙蝶己经东渡日本,这一点应该是肯定了的。如下,我仅就上述记载,作一简要说明。
  光绪庚子年是公元1900年,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这个年月谁也忘不了。仙蝶由绍兴的徐阿木选出,由杭州的粲花室主邵芝岩手植。邵芝岩是慈溪人,他于清朝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在杭州的官巷口附近开了一家名为粲花室的笔店,后改名邵芝岩笔店,自设制笔墨工场,制作的毛笔以尖、齐、园、健四绝为特色,生产的芝兰图毛笔,深得历代艺苑儒林称著,清时列为贡品。现在这个老店仍然在,称其为邵芝岩笔庄,座落在杭州市中山中路298号,只是那老板不再姓邵而姓李,叫李淳昌。由于邵芝岩生平爱兰,生产的毛笔也常常要与兰花沾边,除了前面提到的芝兰图毛笔,还有特制玉兰蕊极品冬紫毫等等。邵芝岩除了卖毛笔以外,他养的兰花也卖,常常是大价钱,余姚天兴老板胡志田为了得到奇花绿云,特地骑马去杭州邵芝岩家,用1440银元购得一苗半老草,由于栽培失误,没有成功。后来胡志田从诸友仁的翁婿金老高手中买来三桩绿云,出价4400银元。这三桩绿云也是来之邵芝岩家。据说邵芝岩重金购得奇花绿云时,此种尚无名称,邵芝岩以爱妻绿云名之。赤壳赤花梅瓣赤蜂巧由邵芝岩选出等等。
  小平切头形,是指蕙花小蕊头形五门八式巧种门中第三式,小平切:小铃顶端切平形较小,其中以外三瓣平边,长脚圆头,分窠捧心,唇圆大者多,而合背硬捧心,小舌者少。这类头形多开水仙瓣。是属于上品中的第三品。仙蝶便是小平切头形出身。
  《续兰蕙同心录》中仙蝶附诗复下:
  九畹之中花样新,年开一次闹芳春。
  风飘影动栩然活,疑是庄生化此身。
  33、赤蕙江南新极品
  《兰蕙小史》:“民国四年钱阿禄出,无锡杨干卿植。花式与绿蕙极品相仿佛,色亦净绿。九峰阁得后陇草三筒,由史阿掌携来,按史与钱皆绍人,合资营兰蕙业者。书中留有杨干卿摄影的江南新极品黑白照一帧。
  江南新极品老极品一样都是蕙花新八种之一。《兰蕙小史》以后所出的兰蕙书籍与图谱基本上都有江南新极品的记载,而且大都借用了《兰蕙小史》中花式与绿蕙极品相仿佛的观点,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从蕙花分类上讲,老极品是绿蕙;“江南新极品是赤转绿蕙,可归到赤蕙一类中去。从叶上看老极品叶质厚,叶脉粗,叶长50cm左右,叶姿斜立,新芽翠绿,脚壳高;“江南新极品叶质薄,最长叶可达70cm,叶姿斜垂,新芽绿色带紫晕,脚壳低。老极品花葶粗,出架,花朵间距密,是绿葶、绿簪、绿花;“江南新极品花葶细,大出架,花朵间距疏朗,小花柄是粉紫色的。外三瓣虽然都具备紧边圆头这一特点,但老极品瓣端更圆整,收根细,外瓣更宽些;“江南新极品收根细,但显得脚略长一些。江南新极品也是绿花,但相比老极品的翠绿色还是相差一筹。虽然《兰蕙小史》上认为二者花式相仿佛,但从花品上讲,还是各有各的特点。至于孰高孰低?这是件很难说的事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我个人来讲,我还是喜欢老极品
  关于江南新极品的舌,各方家认定不同,有人认为它与老极品一样,是大龙吞舌;可是《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中国兰艺三百问》却认为是如意舌,请看《续兰蕙同心录》:“江南新极品民国四年在上海富阳篓件中拣出。张阿松托钱景棠代销无锡,杨干卿先生以昂价得之。色光姣嫩,肉质洁糯,半硬兜,如意舌。新种赤蕙之尤物。以前我们己介绍过龙吞舌,舌硬不舒,舌前端呈内凹而上兜状,舌缘有齿状;如意舌,舌形象玉意头,平挂而不卷。按照正常开放为标准,江南新极品确实应是龙吞舌。至于如何认定,愿听各位方家的意见。
  江南新极品选出的时间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落山地点是富阳山,这两点似乎没有什么争议。选育人是谁?大多数兰著几乎一口同声:“钱阿禄。对于钱阿禄先生,韶兴艺兰史上确有其人,马性远、金定先等诸先生撰文曾提到过他。但是《续兰蕙同心录》却提出是张阿松托钱景棠代销无锡,钱阿禄先生是否便是钱景棠?假如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选出人应是张阿松。《兰蕙小史》中说由史阿掌携来,按史与钱皆绍人,合资营兰蕙业者。《绍兴兰文化》中记载金阿毛发家之后将儿子更名史月掌,金定先是史月掌的堂侄,而根据金定先的回忆文里说,金阿毛发家之后将儿子更名史阿掌。看来史月掌与史阿掌为一人,只是记载有误。史阿掌与钱阿禄只不过是合资营兰蕙业者。说白了,江南新极品只是经过他俩倒卖罢了,沈渊如在《兰花》中说钱阿禄是浙江兰贩。所以说选出人是张阿松的可能性更大,《续兰蕙同心录》出书是1929年,与江南新极品下山的时间仅仅14年,身在绍兴的冯子才是不可能记错的。而杨干卿、吴恩元也仅能按照卖花人所言而记载。而且九峰阁得后陇草三筒。那么前陇哪去了?卖了?还是留下了?那么现在传世的草是前陇还是后陇?还是二者皆有之?神仙也说不清了。这里面还有一段插曲,据沈渊如《兰花》载:“1915年由浙江兰贩钱阿禄带至无锡杨干卿家,当时杨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杨干卿买下。对于杨干卿与荣文卿当然也应简单介绍一下,尤其是杨干卿。
  荣文卿是无锡很有名气的艺兰大家,《兰蕙小史》中记载了1916年荣家兰花被盗之事。我们知道的很多传统的铭品都与荣文卿有关联,例如赤壳绿花的胜利大荷便是1924年由无锡曹子瑜、荣文卿选出,当时命名曹荣大荷。1938年荣文卿将仅存小草二筒归沈渊如先生培植,历经二十二年精心养护,于1946年抗战胜利时得见一蕊,沈渊如先生特汇集艺兰同好在无锡公园同庚厅举办兰展,当场改名为胜利大荷”;绿壳梅瓣翠萼1909年由荣文卿选出;赤蕙荣梅,民国初年新种,荣文卿植;“品素1935年由苏州徐姓在虎丘花市选出,翌年荣文卿分得四筒,曾更名为荣顶、鼎素;著名的梅形水仙西神梅1912年由荣文卿在无锡选出。
  杨干卿除了培植江南新极品以外,春兰梅瓣梁溪梅于民国初年在苏州选出,后由杨干卿购得.改以无锡古地名梁溪为名,称其梁溪梅。可以说最令人感到惊诧的是,杨干卿是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被人们称为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岳父大人。当年荣毅仁在无锡中学进修,碰见了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转回无锡读书的杨干卿的二小姐扬鉴清,后来有人为他们作媒,荣毅仁不禁喜出望外,赶紧对娘说:娘娘,这家小姐我中意。他母亲说:“横勿要,竖匆要,格趟(这次)侬倒看中哉!”1932年他们定了婚,荣毅仁16岁,杨鉴清15岁。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杨鉴清写给荣毅仁的第一封情书还是杨干卿替杨鉴清用文言文写得呢!这些似乎与兰关系不大,就说到这儿吧。
  将《续兰蕙同心录》中江南新极品附诗复下:
  结契生前臭味调,分排次序向君朝。
  休教滕薛来争长,艳说祁郊去夺标。
  捧舌何言言在意,含唇若笑笑无聊。
  携金搜得名花贵,犹是痴情对二乔。
  34、赤蕙端梅
  《兰蕙小史》:“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蚕蛾兜捧心舌大红鲜。民国二年落山,受伤未开,至八年开花十萼,形式端整,故名之曰端梅。杭州卢长寿出,九峰阁植。留有黑白照一帧,黑白照上提字为:“端梅民国二年落山新蕙也。草两筒,蕊一枚,因受伤未开。培植六年得大草四筒,开花十萼,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半硬捧心,舌大红鲜。较之新种赤蕙涵碧,外三瓣仿佛,而捧舌更觉端正,询无上妙品也,即以端梅命之。--民国八年四月九峰阁主--”。真是,难能辨清字体。
  我们从《兰蕙小史》本身的描述来看,似乎在端梅捧瓣的描述上有所不同,文字记载是蚕蛾兜捧心,照片上写的是半硬捧心蚕蛾兜捧心是以蚕蛾这种形体的借助来描写端梅捧瓣的形态,当然也包括了捧瓣雄蕊化的程度,我们知道,蚕蛾捧可以分为硬蚕蛾捧、蚕蛾捧、软蚕蛾捧三种形态,蚕蛾捧属于这三种形态的中间类型;“半硬捧心便没有形体借助,是用硬、半硬、软来表述捧瓣雄蕊化的程度。实际上用半硬捧心也表达了端梅捧瓣雄蕊化的中间类型,所以说这两种描述方法都是可以的,当然还是蚕蛾兜捧心更形象一些。所以《兰蕙小史》在文字记载方面,还是采用了这种描述方法。按照《兰蕙小史》、照片上的文字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出端梅当时的情况,民国二年是1913年,卢长寿携来草两筒,蕊一枚,因受伤未开培植六年也就是民国八年1919年,大草四筒,开花(一葶)十萼。此花较之新种赤蕙涵碧,外三瓣仿佛,而捧舌更觉端正涵碧梅也属赤蕙,1918年由绍兴兰贩刘德林选出。三瓣短阔、紧边,瓣厚,分窠半硬捧(背基部微合拢),龙吞舌,花葶细而高。花色如碧玉。流传不多,由于花容端壮、秀丽,被视作蕙兰中杰出种之一。这涵碧梅将在以后详细介绍。端梅正由于形式端整”“即以端梅命之。当然这名称是来自吴恩元了。那么端梅的选取人是《兰蕙小史》以及后来大部分兰著上所记载的杭州卢长寿?“端梅的下山时间是《兰蕙小史》上所记载的民国二年落山?“端梅是出自于哪里呢?这一点《兰蕙小史》上没有说。且往下看。
  《续兰蕙同心录》:“端梅清光绪二十四年出富阳双溪山。绍人金小龙所掘。杭州粲花室主邵芝岩先生手植,九峰阁主得之粲花室主者。三瓣圆紧,短脚收根,色俏肩平,满舌大赤。蕙上品。《佚名兰蕙图谱》中说:“端梅光绪念四年出富阳双溪山。为杭州粲花室主邵芝岩先生手植。三瓣圆紧,短脚收根,色俏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赤蕙上品。”“清光绪二十四年是公元1898年,这才是端梅的下山时间。山采人是绍兴的金小龙。赤蕙秀字就是金小阿龙在湖州骆驼桥上花摊选出,时间是1902年,后来也是转让给吴恩元了。那么这个金小龙极有可能就是金小阿龙金小阿龙是绍兴棠棣头社人。端梅的下山地点是富阳双溪山富阳所辖七乡十五镇,处处是山与溪,这双溪山也只有当地人能说得清楚。那么《兰蕙小史》上说杭州卢长寿出,九峰阁植,而《续兰蕙同心录》上却说九峰阁主得之粲花室主者。为什么这些兰谱所记有所不同呢?通过山采后的时间来分析,金小龙掘得端梅后最先转让的是邵芝岩,过了五年之后,吴恩元又从杭州卢长寿手中得到此种。可见这五年之内此种已在杭州流通了,而且吴恩元所得到的草两筒,蕊一枚,也不是下山草,而是分离出来的熟草了,起码人工己经培育五个年头了。旧坛装新酒,还是新坛装陈酒,古己有之啊。日本兰花网站说端梅”“1900年产杭州,是毫无根据的。但是端梅流传去了日本,这一点也是事实,《兰华谱》上有载,并附两副黑白照;1992年《中国春兰铭鉴》中将端梅列进别格全盛稀贵品”;日本兰花网站也有此品介绍。
  关于端梅的舌,《兰蕙小史》仅说了舌大红鲜,《续兰蕙同心录》的记载也差不多满舌大赤,都没有采用通常的形体借助的记法。《佚名兰蕙图谱》认为是大如意舌,《江浙兰蕙》、王叔平、沈渊如等也认为端梅大如意舌”;而《中国兰艺三百问》却认为端梅刘海舌圆大而下宕。并且说:“蕙花梅瓣花艺中舌瓣能放宕者极少,端梅舌片放宕有姿。刘海舌是以女人前额的刘海形态来比如这种舌形,当然是应当放宕了。没见过女人的刘海是不贴额头,平出出去的,如果有的话,那倒象是如意舌了。仔细观察先人们留下的端梅黑白照和白描图,端梅的舌确实是不贴额头,平出出去的,即直而不舒的如意舌。而且舌的形状也说不上圆大。《中国兰艺三百问》中也提供了一张端梅的黑白照,一葶八萼,其中仅有两萼能看出舌瓣来,那也该是如意舌。对端梅舌形的记载,还是大如意舌是正确的。
  端梅是新八种之一,叶形宽大如程梅”;葶粗簪密,这也是它比较突出的特点。端梅不是端蕙,它们虽然都是赤蕙类,相异也是很大的,限于篇幅,留待叙述端蕙再加以比较。《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中留下一帧端梅的彩照,是由兰溪兰花村提供的。照片太小,难能看清,那舌头倒有点执圭的味道。留待方家们认定吧。今年53日,江苏宜兴四通集团董事长谈岳明先生以23.8万元从溧阳引进的端梅放花了。经方家们认定“100%是端梅。本人不敢妄说,且将彩照也同时贴出,给有兴趣的兰友们仔细研究吧。
  将《续兰蕙同心录》中端梅附诗复下:
  知音寂寞本荒凉,幸有东山说短长。
  琥珀玲珑新点缀,清和佳节斗芬芳。
  35、赤蕙崔梅
  《兰蕙小史》:“杭州崔怡庭出。三瓣大头细收,质糯肉厚,半硬分窠捧心,龙吞舌。色绿,肩平,干长。洵赤蕙中之佳品,迩惟龙兴寺及九峰阁有。
  崔梅是蕙花新八种之一,在蕙花铭品中也算是栽培较为广泛的一个老品种,当然这种广泛也仅能是相对而言。《兰蕙小史》以后所出的兰蕙著大都有此品的记载。冯子才、沈渊如、诸友仁、顾树启等老一辈的艺兰家多有载培记载。此品叶色深绿,叶姿半垂,叶脉明亮,叶背主脉格外突出,有叶沟,前端平展,叶长可达50cm以上。花葶绿中透黄,小簪细,绿中透浅红。外瓣紧边长脚收根细,圆头带锋尖,肩平,主瓣上扬盖帽。五瓣分窠,半硬捧,捧端黄头明显,舌为龙吞舌,侧裂片透红润,舌内红斑鲜明。绿花,属赤蕙中转绿较好的一个品种。但是在花品的认识上,兰著中确实存在着不同记载,《续兰蕙同心录》中说崔梅小如意舌,留有的白描图一葶三萼,舌形虽小,但依然是龙吞舌形。关于此品的山采人,落山地点己不可考,崔怡庭是当时杭州的很有名的兰家,关于他的生平却少有记载,崔梅是由他选育并以姓命名,这己成共识。崔梅的落山时间,各兰著所记时间不同,有的说是二十年代,有的说是三十年代,《兰蕙小史》是记载崔梅最早的兰著,崔梅的落山时间理当在1923年的前几年。日本早年引进,栽培广泛,各大兰著均有载,《九华兰铭品集》上有崔梅的大幅彩照。这些年国内也从日本返销回一些。在今年云南大理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崔梅荣获金奖;今年414日举行的江苏省首届蕙兰博览会上,靖江百蔚园刘鲁平送展的崔梅获金奖;今年浙江省第二届兰展,崔梅得了铜奖,还有个红崔梅也得了铜奖,此品在传统品种中无记载,是近些年的新品,关于花品及落山情况暂无介绍,据说是诸建华栽培。
  《兰蕙小史》中提到的龙兴寺是指的杭州龙兴寺,其遗址在杭州市下城区,位于延安北路灯芯巷口。现保存完好的是寺经幢,座落在原龙兴寺内。寺经幢顾名思义,是佛家藏经之处,此幢建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外观八面,高4米,由须弥座、磐石、腰檐、幢身、短柱等组成,古朴端庄。现磐石以下俱埋于地下,八角磐石雕单钩阑,上刻云龙,承托平座。座每边宽0.47米,磐石上刻唐著名书法家胡季良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经文末署:梁乾化五年五月八日
  《兰苑记事》中苏州兰蕙品种中有新崔梅的记载:“苏州姚轩宇出,五瓣分窠,与崔梅极相仿。惜无其它介绍。
  有关崔梅二三事,且记于此。
  将《续兰蕙同心录》中崔梅后附长短句复下:
  一串联珠挂在玉树里,
  粒粒圆湛,
  见得心喜。
  发光辉不似衣锦归,
  故里林下,
  美人差可拟。
  36、赤蕙衢梅
  《兰蕙小史》:“光绪季年衢州蓝姓客出。三瓣收根放角,分窠半硬兜捧心,间有根微合者,舌大,肩平,色翠绿,细长干。风神绝佳。九峰阁植。留有衢梅黑白照一帧,黑白照上文字为:““衢梅,赤转绿新蕙也。予得诸蓝姓纸客。因蒸受伤,栽种数年始起花,开时色翠俏,舌大红鲜,细干,风神绝佳,诚新种赤蕙之佳品也。民国八年巳未三月淳白摄影并志。字迹虽不甚清,大抵如是。
  这个衢梅自《兰蕙小史》以后不见传世记载,也无报导,除了《乃安居笔谈》、《东方兰花网》作为品种记录下来以外,消息全无,说是今绝,确是不得己的事。我如下仅能将原著记载的几个小问题,简要作以说明。
  光绪季年是公元1908年,《乃安居笔谈》说是1900年前后,似乎差得远了点;黑白照上说民国八年巳未三月淳白摄影并志民国八年巳未三月是公元1919年阴历三月,很可能不是第一次复花了;“蓝姓纸客己无法去考究了,纸客是指旧时贩卖历书、拓本、字画、书籍的商贩;衢州地处浙江西北,衢江绕城而过。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人文古迹,例如孔氏南宗家庙、围棋仙地的烂柯山、江郎山、三衢石林、龙游石窟、龙门峡谷等。《兰蕙小史》对衢梅花品的描写中,三瓣收根放角,让我们放下了收根放角究竞是何人最先提出来的争论。收根或者放角单独的使用己散见于《兰蕙小史》以前的兰著中,《兰蕙小史》将它们结合起来,但是吴恩元没有就收根放角作出解释,对收根放角作出详尽解释的是江南兰王沈渊如先生,第一次运用在荷瓣花艺上,并绘制了草图,当然是父是子,目前也难能说清楚;据余姚王力波介绍,江浙地区老一辈艺兰人认为收根放角正式用在荷瓣花艺上,应该是王叔平。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文字根据。随着老艺兰人的兰谱进一步挖掘,迟早会得出最恰当的结论。分窠半硬兜捧心,间有根微合者,分窠是指五瓣分窠,间有根微合者指捧瓣相近的两个边缘靠近根部有时能发生粘连。
  衢梅也就到此了。
  37、赤蕙浙顶
  《兰蕙小史》:“光绪庚子九峰阁得于蒌件中。民国庚申开花十一萼。三瓣如元字,分窠蚕蛾捧心,舌大,肩平,干粗长,色绿,开品甚佳。因踵关顶申顶之名,而名之曰浙顶。清种能开细长干,大如意舌梅。品尤佳。留有黑白照一帧,上有提字为浙顶梅赤蕙新种也。前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春,...富阳篓件蕙花两件于...花中获此...顶蕊一枚...草,两筒..己蒌..培植二十年,得大草七筒,起蕊一枚,开品极佳。因踵关顶申顶之称而名之曰浙顶...舌似...,民国九年三月...摄影并志。旧照不清,难能分瓣,容日后见到清淅的版本,再行更正。
  浙顶自《兰蕙小史》以后,沈渊如、王叔平、诸友仁、冯子才等所出兰著均未提及此种;《绍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谈》似乎仅作了老种文字方而的简单记载;《江浙兰蕙》、《中国兰艺三百问》分别作了此种的兰品详细记载,但无彩照留存;《兰蕙小史新版》中留有彩照一副,由于本人从未见过浙顶,也没见过浙顶露世的报导,虽然《中国兰艺三百问》中说:“流传极少,今唯南通有。有便好,可惜这么多兰著中,竞少有留下彩照来,《兰蕙宝鉴》留下浙顶的照片仍然是《兰蕙小史》留下的那张黑白照。所以对于《兰蕙小史新版》中留下的彩照便格外关注起来,虽说通过照片来确定品种是件把握不大的事,但终究是一个参照的依据,《兰蕙小史》上说浙顶”“三瓣如元字’”,那不过是外三瓣,但中宫实难与元字挂勾,最明显的便是那个舌了,元字是标准的执圭舌,而这张彩照上的蕙舌很象大圆舌,捧倒不象蚕蛾捧,怎么象是蚕豆捧”(豆荚捧),并且有的捧头己涨破,它确似一个老种--“关顶。《兰蕙小史》上说浙顶关顶申顶之名,而名之曰浙顶’”,没有说花品象关顶?真令人头痛。左看右看,整看了三天,越看这个浙顶越象关顶,这张照片象是在哪儿见过?《中国兰艺三百问》上的关顶就是这张照片,而且后来在《乃安居笔谈》中也用了这张彩照,标明的也是关顶。于是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块石头落了地,另外一块石头又悬了起来,说是今唯南通有,惜到至今不见面。江浙兰蕙展、宜兴蕙展也无此品任何消息;日本兰著与兰花网站毫无此品东渡的记载,近些年返销的蕙花中也无浙顶的名字。总的看来,浙顶的存世量实在不会太多,只要留存便好。至于浙顶的兰品还是以《兰蕙小史》记载为准,其它书上虽说记载甚详,也仅能作为参考。如下,单就《兰蕙小史》的记载,作一简单的说明。
  光绪庚子是公元1900;“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是公元1901年,照片上明明写着的是公元1901年,而文字方面的记载却了是公元1900年呢?虽说仅是一年之差,但也该分个究竟出来,照片的记载由于年代关系,文字难能辨认清楚,眼下也仅能以书上文字为准了;“民国九年三月1920年阴历三月,培植二十年,得大草七筒,起蕊一枚,看来真是不易呀;“浙顶的产地各兰著无载,《兰蕙小史》照片上隐隐约约是富阳篓件,产自富阳的可能性极大,据《兰苑记事》载:“花篓者,即贮藏兰草用的竹编篓子,略呈方形,上有圆帽形盖,因其有保温透风又不易伤及兰草之优点,故兰贩喜用之。花蒌有湖州篓、富阳篓等等,每一竹蒌可贮蕙兰一百个左右,而春花则可至五百个之多。民国初年,艺兰人士以莳养蕙兰居多,春兰则次之,在冬季据各人喜爱独买篓件。据老一辈艺兰家谈及,每交冬季,各自设行收购兰草,按斤计值。行中由精通挑拣细花者,将收进之兰草花蕾仔细挑选,将认为有希望开细花者集中一处,以争取善价出售,余者扎成一小捆,装入竹篓,再运往各地销售。但在装篓时上面放二三块可能有望开细花之兰块,以点缀之,其余拣出之细花,待开花或看出瓣子时,再善价出售。但对珍稀品种,极难发现,仅不足万分之一,真是沙里淘金。偶然有落山花中碰到好运气的。篓中出名花,在嘉庆时,嘉兴胡少梅,于富阳篓中拣出老八种之一大一品’;清末上海复兴船行袁忆江,在篓件中拣得绿蕙名花申顶’;一九0一年杭州吴淳白,于篓件中得浙顶’;一九一二年上海孙文元在篓件中得文元梅’;上海林输之于富阳篓件中得占魁由于篓件在兰谱中多有出现,故摘录顾树启先生的文章,以解之疑。浙顶的山采人,己无处可考,但何人所带来的篓件”?《兰蕙小史》黑白照的文字可能有载,只是文字模糊,瓣认不清,待有清楚的原著,再行更正。《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中留下一帧浙顶的彩照,是南京刘小均(此字应是均字,下面加金字,打不出来)先生提供的。并且有文字说明:“叶中矮。花枝粗长,开7--9朵。萼瓣短圆,紧边,平肩。大圆舌或大如意舌。花大。清光绪年间吴恩元选出,开花似关顶,故名。”“浙顶且记于此。
  38、赤蕙虞山梅
  《兰蕙小史》:“出常熟虞山。贩客王长友携以来杭。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绿肩平,干细而长。九峰阁以冠春易植之。留有黑白照一帧,上有吴恩元亲笔题字说明:“赤蕙新种,大头细收,分窠蚕蛾捧心,龙吞舌,细长干,平肩,色净绿。梅门精品。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长友携草三筒来杭,余以冠春兰草易得之。淳白。
  虞山梅又名常熟梅,叶长30cm,宽1cm,老叶半垂,无光,叶梢尖,叶脉深,叶质厚,三瓣圆头细收根,蚕蛾捧,如意舌。二三十年代此品为难得之精品,《兰华谱》中说本品前都只止于文献中记载品,难得一见庐山真面目。今庆得斯物,的确如文中所载者,难得。目前虞山梅在国内流传较多,其中返销种占了很大一部分。关于虞山梅的舌,《兰蕙小史》的文字记载是如意舌,而在所留照片的题字是龙吞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兰著对虞山梅的舌形记载中产生差别。吴恩元在虞山梅放花摄影时,在兰照题上龙吞舌,但在后来的文字记载中用了如意舌,这也是一个认识和校正的过程。他在文字记载中用了如意舌应当说是完全正确的,以后所出的兰著除了沈氏《兰花》没有载于此品以外,《中国兰艺三百问》认为是龙吞舌,其他的兰著均认为是如意舌
  《兰蕙小史》以后所正式出版的兰著,大都认为虞山梅是王长友采之虞山,虞山不大,其东南山麓融入常熟城,这在后面还要介绍。情况不是这样,《兰蕙小史》己讲得很明白了:“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长友携草三筒来杭,王长友仅是贩卖而己,王长友是绍兴棠棣乡三社村兰农,以种草贩草为生,他卖给吴恩元的三筒虞山梅己是熟草了。那么王长友又是从虞山哪里得来的呢?冯子才在《续兰蕙同心录》上讲得明白:“虞山梅赤转绿蕙也。光绪末年出常熟言姓,又名常熟梅。三瓣结圆,紧边,半夹背捧心,大如意舌,色光俏丽,时下极少,咸以天锡梅影戏。余于戊辰年由四明杨祖仁先生处得来,草品细脚低环,与天锡梅草品迥异。《佚名兰蕙图谱》也有意同之介绍。王长友很可能便得于这个常熟言姓之家,冯子才与王长友都是当时的绍兴人,所记应当是准确的。另外冯子才的虞山梅戊辰年即公元1928年,从杨祖仁处转让而来。吴恩元得到此草的时间是丁巳冬即公元1917年冬天,其间相差十年,这里面杨祖仁手中的虞山梅的来源便值得探讨了,一种可能是来之吴恩元;第二种可能便是王长友从常熟得到此草后,一部分卖给吴恩元,另一部分到了四明杨祖仁之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关于此草来之常熟言姓,下山时间应是光绪末年光绪年间是指公元1875--1908年,其末年应是接近1908年或就是1908年。可见吴恩元得到此草之前,至少在常熟己栽培10年了。《兰蕙小史》中所说冠春易植之。”“冠春梅瓣春兰,清光绪三十年(1904)绍兴冯长生选出,卖给九峰阁。外三瓣长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硬捧心,小如意舌,葶高。
  《续兰蕙同心录》中所说,以天锡梅来冒充虞山梅天锡梅是赤壳类梅瓣,兰著上说其历史不详,也无选育人。其实天锡梅是宣统元年(1909),绍兴车庆庵先生在草花担内选出来的,三瓣圆头、紧边、收根,肩平,半硬兜捧,小如意舌,花葶上花序仅四、五朵。
  最后再将文中提到的常熟与虞山简单介绍一下:
  常熟已有5千多年文明史。邑内有樱泽、良淆等文化遗址多处。3千多年前的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仲雍让国南下建勾吴,定居常熟。自西晋太康四年(283)建城以来,古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唐代,已成为商业发达、街市繁荣的江南名城。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故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自清至今很多艺兰家选出春蕙不少铭品,例如春兰畹香常熟素常熟荷(冠荷)”常熟素荷独秀虞山奇蝶猫蝶等十几品;蕙花有程梅姑苏梅杂样锦常熟新梅虞光虞顶等二十几品。
  虞山位于市境西北部,近半伸入城内。因商末周太王次子虞仲葬此得名。又名乌目、海巫、伏牛等。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南坡短而陡,多悬崖危岩,构成拂水晴岩、剑门奇石等景观;东北坡平缓伸展,多幽溪深涧,形成桃源、石屋、顶山、破龙、瑞石、秦坡等山涧名胜。山中自然岩洞及泉水众多,洞有老石洞、小石洞、白云洞、仙人洞、老虎洞、羊棚洞、水帘洞、联珠洞等,泉有焦尾泉、彀茶泉、睢阳泉、高道泉、舜过泉、君子泉、玉蟹泉、冽泉、涌泉等。自西晋起,海虞县、常熟县相继建城于山下。以此山命名的春兰虞山奇蝶和蕙花虞山梅,名响兰界。
  将《续兰蕙同心录》中虞山梅附诗复下:
  铜雀春深有二乔,依栏静看翠衣飘。
  姑苏台下留仙种,见得宁馨折一条。
  39、赤蕙秀字
  《兰蕙小史》:“光绪二十八年春,绍人阿龙得于湖州骆驼桥行花摊上。三瓣长脚圆头,质糯肉厚,分窠半硬兜捧心,大如意舌,色绿,肩平,干细长。许霁楼先生见之谓其美秀而文,故名之曰:‘秀字。九峰阁植。留黑白照一帧,上有吴恩元手迹:“秀字前清光绪二十八年落山,赤转绿新种水仙也。绍人小阿龙得于湖州骆驼桥行花摊上,携至....行,霁楼先生以议....推至杭,因受蒸,萼己全萎。始以佛番..百购种之。培植四五年始得开花。适许霁楼先生......美秀而文,即名之曰:‘秀字。一经品..,声..十流矣。民国七年放花一萼,固摄影而补之。淳白。实难辨清,但多少有点参考。
  秀字在《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国兰艺三百问》等兰谱有载,但沈氏《兰花》、《韶兴兰文化》、《江浙兰蕙》没有收入此种。秀字的花品非常之好,不愧为秀字这个名称。人们常说兰花是一种文人花,它以小巧秀气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蕙如端庄少年,束带立朝。”“秀字摈弃了蕙花粗糙之感,引人秀丽之美。叶长不超40cm,宽1cm,叶色深绿,叶姿斜垂,花葶细高,小簪紫红,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细,平肩,分窠半硬兜捧,如意舌,花色绿。花光姣艳,丰姿甚佳。如按瓣型长脚而论,此花似乎应归水仙,《兰蕙小史》上也有新种水仙也,但是它的中宫十分圆整,半硬兜捧心护着幽香的蕊拄,大如意舌前伸而不下宕,外瓣圆头,主瓣上盖,应当说是一品难得的梅瓣花。吴恩元在《兰蕙小史》的文字定稿中去掉照片上的新种水仙也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认为秀字官种水仙也,也应当说是认定的有别。何为官种水仙”?通常说,巧种和官种,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按照蕙蕊头形《五门八式》中所言,官种门是捧瓣有轻兜,或滑口而无兜,例如蒲扇捧。当然先人们对官种水仙与今人对水仙瓣的认识不尽相同,他们认为秀字的这种半硬兜捧心可列进官种中去,再加上外瓣的长脚,于是称为官种水仙也。现代兰人论花,主要看中窠,这种半硬兜捧心,如意舌(应属大如意舌),再加上外瓣的圆头,在蕙花中是可以称梅的。要说起来,便牵扯到兰花瓣型的渊源,话要多一些。瓣型理论是起源于春兰蕙花的,但是我们的先人们似乎己经发现了瓣型理论在蕙花中的局限性,于是便出现了以蕙花苞壳的颜色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例如赤壳、绿壳等,这种分类似乎作为瓣型理论在蕙花中的一种补充,最早春兰中也有使用的,例如绿梅素、赤白舌梅、赤梅瓣、绿梅瓣、赤水仙、绿水仙、赤荷花、绿荷花等等;到了《兰蕙小史》的时期,这种赤绿壳提法在春兰中大都用在与素心种有关的品种中,例如赤梅白舌种玉梅、绿梅素种萧山蔡梅等,其他的可直接称呼梅瓣、水仙、荷瓣了,不必再加上赤和绿了;反而在蕙花中,以壳分类的简单化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了,这样也极大地省略了对蕙花瓣型区分的复杂性。所以我们看到在《兰蕙小史》中的很多蕙花品种,并没有确立它的瓣型(荷瓣、荷素除外)秀字在《兰蕙小史》正式行文中也没有关于瓣型的提法。
  关于秀字是否去日本留过洋”?目前还没有这方面可靠的资料证实,也没有见过返销种流行。有的兰著说国内己无此种,有待从日本引进,真不知根据何在?国内秀字的存量也并不多,今年宜兴蕙展上有秀字这个品种。秀字大都集中在少数兰家或兰园里,飞香兰苑中保留了这个品种,而且有清淅的秀字彩照也可供观赏,还标有原生种字样,即使不用标明,它也不是返销的。南通、宜兴等地的兰友手中有此种。如下将《兰蕙小史》中的有关记载,作一介要说明。
  光绪二十八年春是公元1902年春天;“绍人阿龙绍人小阿龙很可能就是当时绍兴的金小阿龙,这在前面己经介绍了,此地不再重复;“湖州骆驼桥,湖州古名兴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称。自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筑菰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名胜众多,古迹遍布,飞英塔、莲花庄、莫干山、百间楼、铁佛寺、万寿山、潮音桥、天荒坪、嘉业堂、双林三桥、太湖山庄----,真是数不胜数。骆驼桥在湖州城中心,跨(上雨下言)溪。始建于唐垂拱元年(685)。据宋嘉泰《吴兴志》,以其形穹若骆驼背,故名。北宋太平兴国中(976——983)改名迎春桥。时城中有横亘溪上三巨桥(迎春、仪凤、甘棠),迎春其甲也,惊湍箭驰,列柱栉比,覆以飞宇,约于雕栏。南宋时复名骆驼桥、重嵌唐大历湖州刺史颜真卿所书骆驼桥三字,后失。是桥经宋、元、明、清等朝重修、至民国20(1931)左右,吴兴县教育局对桥作了改建,降低高度,改上下石级为大坡度。使车辆可通行。1953年。湖州将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梁。19817月,骆驼桥加宽人行桥。1985年,在桥南侧新建骆驼桥,原桥保留。新建骆驼桥为一孔桥。
  今年赵爱军老师赠我一本《湖州兰蕙》,并发表了有关湖州兰花的文章,据赵老师统计湖州所选出的兰花传统品种二十余种,其中王叔平所计十一种,许霁楼所计九种,其中包括同荷、冠姚、湖州第一梅、月佩、吉字、大魁荷、月华梅、春极品、湖州第一仙、二琴梅、老秦梅、述园梅、朱埠梅、兴字、方山梅、大金钱、青筱、张玉荷、逢春梅、赤小荷等等。至于湖州篓出,更是无法推算。近些年湖州兰花事业发展很快,新品更是层出不穷,不一而足。限于篇幅,且记于此。秀字的山采地、山采人己不可考。
  将《续兰蕙同心录》中秀字附诗复下:
  神如貌姑仙,秀如洛川子。
  身藏山谷间,清节类处士。
  风度令人钦,上下序其齿。
  名同心亦同,芳躅记青史。
  40、赤蕙文元梅
  《兰蕙小史》:“民国二年孙文元得于篓件中,九峰阁以老花易植之。三瓣阔大而厚,分头合背硬兜捧心,龙吞舌,色绿,肩平,干长。开时盆泥宜燥,出癃放门而能如此平正,也是美种。附有黑白照一帧,上有文字,极不清楚,断断续续,内容大致与正式行文相仿。民国二年是公元1913;孙文元己不可考。癃放门先前己介绍,按照蕙花小蕊头形《五门八式》属于第四门,现摘录如下:“癃放门俗称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心,且形似僵粘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为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
  文元梅除了《韶兴兰文化》、《乃安居笔谭》作为品种记载下以外,其它兰著少有提及,国内无此种露面;日本也无记载。是否混入其他老种或成新花,眼下很难说;不过最有可能的是今绝,只是这两个字不愿说出口罢了。文元梅且到此。





分享莳兰文萃,香祖笔记,生活随笔,有所薄获,且学且记……




 

九兮香斋

问知·得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