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能力,比你的学识渊博更重要

 儒学家风 2017-08-21

曾国藩在掌权的时候,对于每个来投靠他的人,都会先把他放在客厅中晾几个时辰。

让来投靠人的心放在充满未知与不可揣摩之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无聊的地方;一个漫长的时间;一个放任自流的空间,就看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看什么?看定力。一个人,不管他的学识多渊博,如果没有定力,他在紧要关头,心就不会静,智慧就不会明;如果没有定力,在一定的压力下,他的信心就不足,选择就摇摆不定了。

定力差的人,从来都不是做大事的人物。

每一年高考,总会有一些学子,考试发挥失常。在模拟考试中,成绩领先的人,有时真正考了,成绩反而比不上后进生。

希望越大,期望就越高,压力就越大,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就失常了。定力的问题,学识发挥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能做大事的人,未必都是学识渊博的人。真正决定做成大事的因素,是人的定力,学识只是辅助因素。


古人的教育,从来就很重视定力的培训。有定力的人,必然有明锐的眼光,有坚强的意志。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力来之“知止”。“知止”,就是知道做到什么和不能跨越过什么。如:“大喜易失言, 大怒易失礼, 大惊易失态, 大哀易失颜,, 大乐易失察, 大惧易失节, 大思易失爱, 大醉易失德, 大话易失信, 大欲易失命”。知道这些方面,也知道如何做到止,就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人就有定力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气死周瑜,一骂骂死王朗。周瑜、王朗这俩人就是失定,情绪大怒,终究送命。诸葛亮在和司马懿对战时,司马懿不出战,诸葛亮送妇女衣服给司马懿,取笑司马懿如同妇人胆小。司马懿明锐的眼光就看穿:不就是要激我出战么!三军将士怒不可当,司马懿坚强的意志,控制三军不与诸葛亮正面对战,这就是定力的功夫。

懂得“知止”的人,他知道所做的一切,不是为别人做的,所以不会只做表面功夫。《大学》讲“故君子必慎其独”,一个人独处时,也会谨慎的修为自己。

众人面前能谨慎的,独处就放纵的,是假伪的。知而未能行,不是真知。

假的东西,一遇到真的就要现形的。很多人面试时很不错,到真上阵了还是不行。定力不足,对抗压力就不行;定力不足,对抗诱惑也不行。

现在,应该明白曾国藩为什么要让来投靠他的人,放在客厅中晾几个时辰了吧?看你“知止”和“慎独”的功夫,知道你的定力,从而知道你是不是做大事的料。


除了教育的,人的经历,也会培养自己的定力。《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历了苦难,在苦难的磨练中,勇于面对的人,必然培养起自己的定力。拥有明锐的眼光,坚强的意志。也有一类人,在苦难面前,尤天怨人的,那些人是没有办法培养自己的定力的。

很多人学识渊博,但书理和生活中的理不明,处在一些学识较浅的领导手下,心态就摆不正。不知道自己和别人所比较,缺少的是暗实力(定力),大事中的挫折一来,自己心先乱了,个人的学识是对抗不了的。有定力的人,才会心定眼明,调动恰当的人员,面对大事中的挫折。

做大事者,必须定力。


现代的教育,没有重视学习儒学经典,已经错失了修为定力。学识渊博,如果只懂得投机取巧,要知道天下的事,易做成者的,也必众多人也做的;易做成者的,必也易过时的。

投机取巧者,只能做平庸的事。

所以真正做大事者,必有大的定力。拥有明锐的眼光,坚强的意志。洞察秋毫,明白事物的发展;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做到终极目标。


学识渊博,不妨也修修自己的定力。这个能力,或许在某一时刻,它就比你的学识渊博更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