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成大事者,必有“三慢”

 感恩遇见正能量 2023-10-31 发布于北京

这世界,拉开人与人之间阶层的,是认知。

曾国藩生于一个家境一般,且从未出过秀才的普通家庭,资质也比较平庸,考试考了七次才中秀才。

但是七次过后,便仿若开窍了一般,次年,便中了举人。

又过了四年,中了进士、被点翰林。

在官场中,也能如鱼得水,深谙与人相处之道。

此后组建湘军与太平天国对战,从不求奇谋,不贪小利,稳扎稳打,最终功克了天京。

纵观他的一生,一直信奉着慢就是快,以拙胜巧。

正是靠着这份慢功夫,奔手段,才位极人臣,官至封侯。

正如古人所云:有才而性缓者,定属大才。

能在这三个方面慢下来,你便能更好的经营自己,享受生活,并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慢读书

古人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如今的人,都自带有一种躁急。

一味的急功近利,想一步登天。

但当你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去做事情,最终往往会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

所谓“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就是这样的道理。

钱钟书读书时,常会一边读,一边记笔记,写感想。

有时候读完一页的书,甚至会有十页的注解。

钱钟书的慢读书,慢在用心上。

也正是钱钟书这样的读书态度,让他创作出了自己上百万字的成名作——《管锥篇》,自己也学贯中西,博览古今。

曾国藩说:“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古人也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慢”是为了把书读熟、读牢、读深。

慢读书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吸收、有所思考、有所学习。

你一旦学会了慢读书,便能拥有一份稳定的财富,并获得更加深刻的成长。

慢说话

生活中,许多人说话都随心所欲,不假思索,不顾结果。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一门学问。

说好了,是暖心的话;说不好,便与人交恶,甚至引来祸事。

诸葛亮举兵伐魏时,司马懿为避其锋芒,选择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

为了化解僵局,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讽刺他胆小如鼠。

司马懿收到后,虽生气,但还是不动声色向使者询问诸葛亮近况。

谁知使者不假思索道:“我们丞相勤于政事,事情不管大小都要亲自过问,而且吃的东西很少。”

司马懿听罢,深知诸葛亮撑不了多久,更加对诸葛亮的诸多挑衅不予理会。

就这样诸葛亮最后因劳累过度被拖垮,不得不班师回朝。

言多必失,说话太快的人往往会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泄露了自己的秘密,从而使自己功败垂成。

与人相处,不瞎不哑不聋难以成事。

故而会说话的人,都懂得三思而后言。

知道的,慎重的说;一知半解的,不瞎说;把话说好、说对、说透。

如此便能于人留下口德,于己也留住福气。

慢做事

一天,一个道童向道长问道:“师父,凭借我现在的努力与资质需要多久才可以开悟?”

道长答道:“需要十年。”

道童很沮丧,随后又振奋道:“要是我从现在开始加倍苦修,那又需要多久呢?”

道长说:“那可能要二十年。”

道童开始疑惑了,于是又问:“如果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修行呢?”

道长敲了敲道童的头道:“那你可能永远也开悟不了了。”

无论心智的历练,还是知识的学习,都远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你越是急急忙忙,就越会手忙脚乱。

任何事情,慢下来才能脚踏实地,才不至于给自己留下歪歪扭扭的脚印,导致自己跌倒。

《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再高的树,都是慢慢生长的;再高的楼台,也是一层一层搭建起来的。

真正的慢生活,需要稳中思进、慢里有为。

生活,也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许多人都告诫我们:“你要快一点,不能慢,慢就会输人一大截。”

但是我们却会发现,有时候,慢一点也没关系的。

学会慢一点,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懂得慢一点,我们便能好好体验与感受身边的风景。

故而能成大事者,都懂的“慢”下来的智慧。

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精彩。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