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性研究是不是很low呢?我想你们大概对移植性研究有点误会哈。是不是以为拿个基因,换个肿瘤,然后重复一下表型就叫移植性研究了?今天给你讲的这是一篇五分的文章,Oncogenesis(IF=5.021)上自噬相关的研究: 我们来看看讲的啥,首先是一样的套路,基因和肿瘤间的关系,讲的是基因Egr1表达与肿瘤的抗放疗表型: 当然放疗抵抗的表型不仅仅是细胞增殖,凋亡,还有细胞迁移侵袭的表型: 接着验证是不是放疗辐射后诱导了自噬,产生了这样的放疗抵抗的表型,这里用到了自噬抑制剂,简单点说抑制了自噬后,放疗抵抗的表型消失了: 既然是自噬,于是他们研究了一下,之前讲到的高表达的Egr1基因,因为它是转录相关因子,所以看了一下Luciferase,确实Egr1转录激活了自噬相关基因Atg4B的表达: 然后用自噬抑制剂,配合过表达Egr1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简单点说,上游加了自噬抑制剂后,过表达Egr1,可以恢复被抑制的自噬,同时细胞凋亡也降低了: 最后就用数据库,Oncomine啊,C-Bio之类的,秀了一下肿瘤中Egr1下游基因Atg4B表达。作为临床表型,就收工了。 到这里,你会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为啥他们回去做Egr1这个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为啥又专门研究它和自噬的关系?如果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算是你好歹看进去这篇文献了。 仔细看你会发现,这篇文献要做Egr1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篇移植性研究。移植了啥?移植了他们之前的工作,这篇文章发表在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IF=3.378)上: 没错,是一篇肝癌化疗抵抗的文章,和这篇5分的文章间的差异就是: 1)这篇做了化疗抵抗,五分的做的是放疗抵抗; 2)做的是Egr1诱导LC3表达,而五分的文章做的是诱导Atg4B表达; 3)这篇比五分那个,少了最后的数据库验证环节。 其他的套路一模一样,甚至用的细胞系、自噬抑制剂、Luciferase的实验设计都一模一样。这个就是一篇成功的移植研究了。 那这篇3分多的文章里为啥会做Egr1这个基因和自噬呢?于是仔细看文章的话,就会知道:还是看别的文献里提到的: 这篇是一篇PlosOne的文章,研究的是吸烟诱导肺癌自噬的: 那这篇PlosOne有为啥会提到Egr1和自噬呢? 仔细看后,你会知道,他们猜的……也不能说是猜,由于有表达同步性,所以他们做了假设,然后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验证…… 李莫愁博士:好了,现在你应该明白,移植性研究,完完全全可以把一个三分的文章,移植成五分了吧。其实不光是表型,机制也是完完全全可以移植的。通过文献的挖掘,以及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课题通常都是这样诞生的。现在你再回过头去看看昨天的帖子(没看过的点这里),相信会明白如何设计出一个课题。好了,今天就策到这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