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选择你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The life style

 长夏江村 2017-08-21



阿德勒在《理解生活》一书中正式引介了“生活方式”(the life style)指的是人

积极主动的天性,从受精细胞开始成长,包括欲望、感觉、记忆和做梦等,

人的每一部分都是以自我整体一致性朝向目标前进。 


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困顿与疑惑、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这些关于人和生活的大哉问都能从个体心理学获得清晰的答案,甚至提出生命努力的方向。《理解人性》与《理解生活》是个体心理学爱好者必读的两本经典巨作,也是每位心理专业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


人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他的目标。By 阿德勒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是一位对后世影响宏大深远的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大师和儿童教育家。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自我启发之父,他曾接受弗洛伊德邀请出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和学刊编辑,阿德勒早期的研究以器官缺陷(organ inferiority)为主,当自卑(inferiority)和补偿(compensation)开始成为阿德勒学说的中心思想时,他便与弗洛伊德产生了理念分歧,于1912年创立个体心理学派。


为什么我们需要理解人性?


《理解人性》即阿德勒在创建个体心理学派之后,第一本出版的著作,其重要性自不在话下。阿德勒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并进一步推及成人心理教育,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征招入伍担任军医,悲天悯人的胸襟激发他于战后退伍开始四处讲学,并推动儿童辅导诊所的设立。



《理解人性》是阿德勒集结的在维也纳人民学院每周一回的演讲内容,于1918年以德文出版,随后由参与阿德勒研究工作并场场出席的美国W. B. 沃尔夫(W. B. Wolfe)医学博士进行英译,英文版于1927问世,《理解人性》中文简体版即以英文版为翻译依据。同一时期也首度出版《理解生活》,两年后英文版问世。此时阿德勒已远赴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十年后辞世于苏格兰。


个体心理学是历史上第一个由社会取向中发展出来的心理学系统,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人的性格发展深植于社会关系当中;人如果对群体生活适应不良,便可能产生性格偏差或缺失导致生活行为错误,从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生活质量。


阿德勒认为:“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理解他们,这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理解人性》)。他试图借由出版《理解人性》一书让大众了解四项主旨:


①个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增进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②教导人如何辨认自己的错误及其影响;


③进而能理解到个人的错误行为损人不利己,更影响群体生活;


④个人如何针对生活和谐进行改善。


《理解人性》全书章节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人的行为包含八章,阐述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各种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以及行为与性格背后的动机。


第二部分“性格的科学”包含五章,说明不同性格与情感的特征。此书对于性格描写丝丝入扣,充分展现了人性幽黯细微之处,有时令人莞尔一笑,有时又惊心动魄,仿佛身边的人就有此性格,长年来自己却未能察觉。这对于专业咨询人员进行咨询方针拟定十分实用,对于一般大众阅读亦能产生自我启发和成长之效力。


阿德勒使用一般成人能懂的口吻,在《理解人性》一书中细腻大胆地揭露人性和心理机转,解说精神生命由来以及性格的不同特征,将情绪也视为性格的一部分,涵盖了个体心理学的理论,并强调儿童教育之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性。此书在个体心理学历史中具有特殊关键地位,主要是因为阿德勒于《理解人性》书中首度提出“社会感”(gemeinschaftsgefühl)》(或译为社会兴趣、社会情怀)这项贯穿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阿德勒说,人不够强壮到独自生活,群体生活是有必要的,因为透过分配劳务可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合作是群体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由于阿德勒亲身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战争起因于人们缺乏足够的社会情怀,因此个体心理学致力于提倡培养人的社会情怀,是生活问题之终极解决之道。许多学习者对于社会感的概念感觉模糊难捉摸,翻译时的译名版本也层出不穷;事实上,阿德勒提出的社会感与孟子所描述理想社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东方社会流传已久的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社会感便清晰、容易得多。



另一个在《理解人性》中被强调的重要概念是“行为的目的性”(teleology)人需要适应环境,并对环境做出反应,个体心理学假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想要追求的特定目标,虽然个人可能对于自己的目标选择不太了解,也可能是模糊的想象目标,然而精神生活中的所有表现都朝向一个目标,是种对未来某些情境所做的准备,也像是一出从头到尾自编自导的戏剧。


阿德勒在此书中再三提及辨识人们如何设定目标的重要性,伴随着他稍早发表的自卑感及其补偿(compensating of the feeling of inferiority)理论,说明目标设定是一种支配他人、胜过他人的倾向,基于幼年时期的不成熟和弱小,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影响,孩童很容易有不如人的自卑感,为了弥补自卑感,逐渐产生出被认同的需要,并获取优越感。孩童也容易错误估计自己的自卑程度而建构出错误的行为目的,发展出被称为“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


为什么我们要理解生活?


相较于《理解人性》侧重于人性心理机转的精细描述和说理,《理解生活》于1927年首次出版,原名为《生活的科学》(The Science of Living),书中运用大量的临床实务案例,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其性格,并呈现不同个体上的差异和独特性,对于如何进行阿德勒学派心理治疗或教育方针有更清晰的说明,在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的实务工作上贡献宏大而深远。



阿德勒在《理解生活》一书中正式引介了“生活风格”(the life style)(或译为生命风格、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积极主动的天性,从受精细胞开始成长,包括欲望、感觉、记忆和做梦等,人的每一部分都是以自我整体一致性朝向目标前进。



他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创造性,主张人不会任由过去的经验决定自己,而能自主地决定如何运用该经验。在这一点上,个体心理学让人从过去的宿命论中解脱出来,重新赋权个人。


在原著出版近百年后的今天,经典重译的此刻,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生问题所展现的釜底抽薪、解决问题的力道,仍让我们感到震撼。生活风格既然是由个人的自主决定所塑造,那么结果自然得自行承担,改变也需从自身做起。


《理解生活》一书中对于使用“早期回忆”(childhood memories)对人的生活风格进行探讨,有精彩的解析。阿德勒独创的早期回忆分析法,是最令人好奇和津津乐道的个体心理学概念,即请来访者回溯孩童时期的特殊事件,包括当时对该事件的想法和情绪,从回忆中去了解来访者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从而探索其需求、目标、生活风格和个人特质。


早期记忆就像是探照灯,是阿德勒心理治疗技术中用来检视生活风格的主要工具,照亮生活风格的根源。也由于对于童年早期的重视,阿德勒认为研究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所以他对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到了教育学领域,他对于家庭学校教育的论述,至今仍蔚为主流。他倡导儿童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认为父母拥有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最大优势,主张父母和教师需懂得生活风格的道理,才能敏锐察觉出儿童早期的错误,掌握最佳的修正时机。如果家庭无法提供适当教导,学校教师则成为儿童人格的第二道防线



在心理治疗和教学工作中,经常能印证阿德勒对人性和生活的看法,他认为生活中出问题的人,他们在面对工作、社交和婚恋(或亲子家庭)困难时,因为缺乏社会感、不相信这些难题可以用合作的方式解决,而采用逃避或压抑、暴力或犯罪等不良方式,争取的目标是一种虚假的个人优越感,弥补过度夸大的自卑。


从阿德勒的这两本经典著作中描绘个案心理感受的细致完善和深刻透析,便能看见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性和生活秉持着完全接纳与尊重的态度。阿德勒相信,每一个看似伤害的无理行为,背后都有良善的企图,想要追求成功的心意,只是受挫太深缺乏勇气与人合作;若能让来访者看见自己犯的错误,调整行为背后的目的,改变就有发生的契机。


我实践阿德勒心理原则于工作和生活多年,对于善用阿德勒学说造成人生巨大翻转的情形,时有见证并感悟深刻。人生目标若能选择确切利人利己,成功已经在握,然选择一个具有社会感的目标则需要勇气,需要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理解人性》与《理解生活》两本经典书籍中,提供给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和人生面貌的绝佳途径,阅读过程中请慢慢体会这位心理学百年大师的真知灼见,愿你我以阿德勒的智慧淬炼心灵,培养乐观有勇气的人生风格,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