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存款凭空消失?可能有这几大原因

 释迦牟尼佛1 2017-08-21

近年来,关于储户存在银行里的存款凭空消失的新闻报道不绝于耳,下面的评论也是一边倒地谴责银行不负责任,搞垄断,店大欺客云云,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你放在银行的存款为什么会消失。

先来看一篇报道:

2016年2月,江苏一位张先生到银行取钱时,发现卡里余额仅58.66元。这让张先生大吃一惊,因为当月26日,他刚往卡内转过钱,当时卡内还有余额3万元左右,那段时间,他从未取过钱,也没有任何消费,银行卡也一直在身上,卡内资金怎么会突然“蒸发”?张先生立即到银行柜台进行查询,结果得知,从当月24日开始,该卡就被人陆续刷卡消费,截至当天,该卡一共被刷28118.34元。

一般新闻报道只会止于此,顶多再报道一下银行表示深表同情,但无能为力,建议储户报案,走司法途径。这样的新闻常常激起民愤,各路银行惨被喷。

幸好这一案例已破案,我们来看下原因:

在报案过程中,张先生回忆曾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他就以为自己违章被拍,立即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点击后,手机提示下载,张先生以为是下载交通查询的APP,于是,确定下载。没想到,下载一会儿后,自动停止,张先生检查了一下,没有新的APP装到自己手机上,就没当回事。自此他再没有收到任何短信,给朋友发信息,也从没收到回复。

因此,这一案例很简单,犯罪嫌疑人利用木马程序,诱骗被害人点击安装后,截取被害人手机号和相关银行交易信息,再结合非法获得的被害人基本身份信息等,进行加工整理,可形成便于盗刷被害人银行卡的“料”,其主要内容为被害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交易验证短信等信息

大致来说,存款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存款消失”的情况主要分为几种:一、用户欺诈。储户自己有意或无意泄露自己取款密码,自己或授意他人转账、取款、POS消费等途径转移存款。事后,储户隐瞒关键信息,谎称“存款丢失”。

二、外部欺诈。这一类型的“存款消失”也有几种可能。1、客户银行卡被复制,密码被获取。一般多见于客户在商户消费或ATM取款时被改装的POS机或进门刷卡装置获取了银行磁条卡信息,同时银行取款密码被窃取。这样,即使你的银行卡还安安稳稳在你身边睡大觉,但你的存款已经不安全了,别人手上可能已经复制了一张跟你一模一样的卡,然后可以通过POS机消费,ATM取款、转账等手段使你的存款消失。2、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典型的案例就是上面提到的存款丢失案,而且这一情形的存款丢失多在截取了客户身份信息及手机验证码后通过快捷支付方式消费刷卡使你的存款消失。3、网银、手机银行等关键信息泄露,不法分子通过登录网、手机银行等操作,转移存款。4、高息诱惑,直接诈骗。诈骗人员可能领你进了银行,你以为你的存款是存在了银行,有可能从来就没存进入你的银行账户。

三、内部欺诈。银行内部个别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存款。这种情况可能性较小,因为如果是真正的存款,仅凭内部一人想要盗取几无可能,银行内部柜员、复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而且还需要知道储户的存款密码,因此多是银行个别员工利用熟人诈骗,违规代客操作等,以及更多的是下一种情况。

四、内外勾结。这也是前一段时间江浙地区的“存款丢失案”最常见的类型。资金掮客以高息为诱饵介绍客户去某个银行存款,但实际上通过内外勾结,外部犯罪分子通过银行内部害群之马掌握了你的U盾或口令牌,银行内预留手机号码、取款密码等信息也可能为外部犯罪分子所掌握,自然你的存款也不再属于你。

五、银行IT系统漏洞或差错。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趋近于零,因为银行有多地数据备份,而且各种账目需要轧平,所以不光是银行账目上钱少了银行会担心,钱多了银行也会担心。

顺便说一句,最后一种情况是发生过的,据报道,2016年2月,孟加拉国中央银行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开设的账户遭黑客攻击,被盗走约1亿美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