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q1338 2017-08-21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马荣骏,1931年8月生,河北大城县人。我国湿法冶金专家,萃取冶金技术创始人之一,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参与了原子能国防工业用核燃料与特殊金属材料的提取冶金技术开发,研制开发了酰胺型新萃取剂,提出了非平衡萃取原理与工艺,改进了一些原有的湿法工艺及流程,编著了多部湿法冶金著作。

学——为祖国

1931年,马容骏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1938年他跟随父亲逃荒到东北,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随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学习,1955年,24岁的他本科毕业后被选为留学研究生,在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部短期培训后,他成为首批赴捷克斯洛伐克的留学研究生的一员,在留学期间,他牢记祖国的期盼,严谨认真,潜心学习,得知国内国防航空工业急需钛等稀有金属,就积极地参加了钛的制备工艺研究,并且完成了四氯化钛添加速度与海绵钛实收率关系的试验,受到了称赞。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为了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申请转入苏联进行进一步学习,并获得了批准,但是情况有变,1957年底,他回到祖国,进入了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他没有因为不能去苏联学习而苦恼,而是欣然投入了工作,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做贡献。1960年中科院选派他到前苏联学习原子能技术,然而苏方撕毁协议,他又回到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所工作,他的学问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病——仍工作

1961年底,马荣骏同志长期受铀等放射性元素辐射,导致身体极度受损,被送至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也无法放下工作,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徐光宪院士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科研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工厂工作期间,由于劳累过度和饮食无规律,马荣骏的胃病明显加重,两次出现胃大出血,使他不得不做了胃切除手术,然而他热爱他的工作,他在胃功能还未恢复正常地情况下,就主动回到工厂试验现场,继续昼夜不眠地工作。

2001年马荣骏退休,并被长沙矿冶研究院聘为顾问,实际上他退而未休,一直没有停止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被怀疑患上了肝癌,但是他不仅没有被吓倒,还先后指导完成了纳米级Al2O3、ZnO粉、TiO2粉及特殊铜粉等冶金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指导完成了多个经省部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了应用的项目。

研——勇创新

  • 萃取冶金他敢为人先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马荣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溶剂萃取提取金属研究,是我国萃取冶金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在溶剂萃取方面研究涉及面很广,他首先开展了用TBP萃取分离锆、铪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继而又完成了溶剂萃取分离铀、钍、铌、钽与稀土的研究;还负责研制开发了酰胺型新萃取剂,并将之应用于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提取与分离,创新性提出和建立了非平衡萃取的理论与工艺,推动了溶剂萃取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 为国防工业做出贡献

在苏联撕毁与我国原子能合作协议,撤回他们在铀生产厂的专家后,马荣骏于1959年接受了我国最大铀厂“272厂铀的萃取纯化课题”,数百次试验后,他和课题组同事终于查清了萃取铀中杂质行为,研究确定了铁、磷、硫在萃取中的关系,使土法生产的高磷、高硫铀浓缩物的提纯成为可能,又开发了不需预处理的新工艺,解决了化学浓缩物溶解渣的污染问题,使272厂的萃取净化车间顺利投产,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接下来马荣骏又开展了373、761铀矿低品位含钼铀矿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研究,提出了浸出——脱钼——萃取的工艺,生产出合格的铀,钼产品,并取得满意回收率,设计部门据该成果进行了设计与生产。在此以后,他又开展了“鹿井铀矿的矿浆萃取”及“D2EHPA+DAMP对铀的协同萃取研究”两项工作,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马容骏团队采用溶剂萃取法,有效地分离了锆、铪使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达到了需要;钛铁矿焙烧——四氯化钛蒸馏净化——金属钠还原生产海绵钛为湖南省国防研究部门提供了海绵钛原料;用自制的A101萃取剂,在我国首次成功实现矿浆萃取分离铌钽,工艺在601厂萃取车间投产,制备出了高纯的钽,满足了国防工业急需用纯钽制备高性能的电容器的需要。

  • 湿法冶金他成果斐然

1975年,马荣骏承担了“钨冶炼新工艺的研究”任务,作为负责人的他,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钨冶炼工艺,提出了黑钨精矿碱压煮——萃取——结晶新工艺,经过小型试验、扩大试验,于1977年完成工业生产试验,生产出了仲钨酸铵、蓝色氧化钨和三氧化钨40多吨,该技术至今还在工厂应用。

其后,他又承担了“钼冶炼新工艺的研究”项目,提出采用加压浸出冶炼工艺,经小型试验、扩大试验,确定了加压浸出最佳工艺条件,并在三立方米高压釜中进行了127批工业生产试验,处理了250吨钼精矿,产出10.16吨仲钼酸铵及43.38公斤高铼酸盐,该技术也投入了生产。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针对广西大厂高铁高铟锌精矿的合理利用问题,他在系统调研及分析国内外湿法炼锌方法基础上,对热酸浸出黄钾铁矾沉铁,净化电解生产锌及从铁矾渣回收铟的流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于1979年完成扩大试验,1985年完成锌生产工业试验,1987年完成回收锌、铟的新工艺工业试验。

马容骏作为负责人,参与制订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新工艺的研究”方案,选定试验矿点,具体开展了稀土碳酸盐沉淀与原地浸矿数学模型等研究工作,对原地浸矿新工艺成功开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最近几年来,马荣骏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完成了电池级高纯硫酸钴制备新工艺及云南蒙自产锌精矿提锌铟新工艺等研究;进行了从“锌冶炼烟尘及炼铅烟尘回收稀散金属铊的研究”,经过试验室试验及扩大试验,成功开发了乙酰胺萃取回收铊工艺;应用二酰胺萃取剂成功地从吉林铁合金厂辉钼矿淋洗液中萃取铼,取代了原来的萃取工艺。

  • 环境保护他献计献策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1985年,他奉命组建长沙矿冶研究院环保研究所,研究所很快就步入正轨,先后完成了“涟钢的扩建环境影响评价”、“湖南省长沙市土壤污染”、“冶金工业废水及烟尘治理”及“湘江株洲市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等研究工作,使研究所成为冶金部在中南地区的重点环保研究机构,他还开发了废酸制取聚合硫酸铁及三氯化铁净水剂技术,投入应用。1996年起被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聘为首席研究员,任职期间,具体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湖南省废水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完成了湘江涂料集团废水综合治理工程、巴陵石化洞氮热电厂污水处理工程、流阳河污染综合治理研究等20多项环保科研项目。

  • 培育人才与著书立说

马荣骏:我国著名湿法冶金专家

马容骏是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后的首批研究生导师,后又被授为博士生导师,他言传身教,先后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会,评审博士论文800多篇,在培养人才上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此外,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不断耕耘,编写与审批试验报告100余本,撰写了14本专题论述,编写了多部工具书。

至今,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有10余篇评为优秀论文,多篇被EI、SCI及CA收录,他的著述对我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发展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78年,马荣骏获冶金部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三次被聘为国际湿法冶金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马老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富,为我国的冶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