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语言暴力产生原因及其消解策略

 启潞 2017-08-21

    案情简介

        2000年,上小学一年级的东东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但是2004年9月上五年级以后,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东东的性格。

        一天课间,东东和同学小岩闹着玩,小岩突然急了,打了东东两拳,东东也还手打了他。小岩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丁老师,东东解释他们是在闹着玩。丁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问小岩:“东东是怎么打你脸的。”小岩就在东东脸上打了一巴掌做示范,老师问全班同学:“这是扇人耳光!是闹着玩吗?”全班同学齐声回答:“不是。”东东想解释不是这样扇的,已经道歉了。可丁老师根本不给东东解释的机会,就让东东买营养品赔偿小岩,还当着全班同学说:“如果人家的脸被打坏了,要整容还得花好几百呢,让你花二三十元就够便宜你的了。”

        当晚回到家中,东东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身体不好,几年前就因病不能上班,一直在家休养,而爸爸那天工作又很忙,下班很晚,就没有买成营养品。妈妈嘱咐东东一定要向老师说明原因,并记下小岩家电话和地址,准备去探望。第二天,东东一来到班里,丁老师就问他是否带来了东西。东东解释了情况,但丁老师仍强硬地说:“你别找借口,我要给你家长打电话。”说着就给东东的妈妈打电话,问昨天的事东东说了没。妈妈说:“他和同学闹着玩。”丁老师马上说:“他不说实话,他说是跟人家逗着玩,谁能给他作证。你们家孩子不服管,以后我不管了。”同时还要求东东爸爸下午把东西送到学校。回到班上,丁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冷嘲热讽地说东东:“我让他给他妈打电话,他说他妈还睡觉呢。你妈是什么人物啊,你妈是慈禧太后啊。”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晚上爸爸赶紧给小岩家打了电话,小岩家长也知道孩子间玩耍难免出现磕碰,劝说东东爸爸不用买东西来探望。但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刚一进班,丁老师就追过来指着东东问:“你的东西带来了吗?”上课时,丁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东东我告诉你,你让你妈你爸写条,以后你要是让人家欺负了别找我,我不管。”小岩马上举手跟老师说:“昨天东东他爸爸给我们家打过电话了,没事了。”不知道为什么,丁老师并不罢休,日后每次看到东东都问东西买了吗。上课时还当着全班同学说:“你们大家听着,他不服管教,以后你们谁也不许跟他玩,如果谁跟他玩,他打了你们我不负责。”据后来东东自己讲,他当时听丁老师说完后非常生气,我已经跟老师说明了,为什么老师这样对待我,还让全班同学不跟我玩,真不想上学了。而且丁老师还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东东冷嘲热讽,答对了问题就说他出风头,答不对就狠狠批评他,考了相同的分数,老师就给其他同学评“良好”,却给他评为“合格”。

        打闹事件的一个星期后,东东开始半夜惊叫,恶梦不断。家长发现他全身是汗,脸色非常难看,马上带他到儿研所的专家门诊就诊,当专家了解了情况后诊断为心理障碍。一个星期时间,丁老师每天对东东冷嘲热讽,当医院的专家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多天自己扛着,不跟家长说呢?”他说:“因为我爸工作忙,我妈的身体不好,丁老师这么说我,还说我妈,我不想告诉他们,我怕我妈生气犯病。”

        事发后家长把丁老师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以及孩子的病情反映给了校长。学校的几位领导来家里看望东东,表示药费由学校全部承担,丁老师因此被调离教学岗位,后来被调离该学校。

什么是“教师语言暴力”

        “教师语言暴力”属于“校园冷暴力”的一种。所谓“教师语言暴力”,就是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损害的范畴。案例中的丁老师几次三番对东东进行公开的冷嘲热讽,对东东造成了精神上的创伤,丁老师的行为就属于语言暴力。

        教师语言暴力与其他关系群体中产生的语言暴力比较起来有着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师生关系框架之中,一般而言实施语言暴力的是教师,承受语言暴力的是学生。第二,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控制把握事态发展的地位,是解决问题的主动方,属于强势群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属于弱势群体,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伤害;第三,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学生是处于身心发育期,他们迫切地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帮助,就像花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任何一点微小的伤害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语言暴力的特殊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教师语言暴力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批评”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批评和教师语言暴力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批评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是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和改正学生的缺点为根本出发点,它与语言暴力的关键不同点就是,批评是教师本着爱护学生出发,对学生所做的错事进行的教育,而使用语言暴力的教师是从一种对学生的嘲笑、辱骂、讥讽出发,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本着教育的目标,致使对学生造成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和伤害,属于精神损伤方面的范畴。  

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教师话语权失控

        所谓话语权,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力。话语具有客观而强大的力量,它一旦产生,就由不得听话者的意愿,它会如同暴力那样强制性地迫使听话者接受。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拥有主要话语权的优势方,面对学生,教师“话语权优势”得到充分的显现。在教师的个人学识、修养、性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教师对话语权的失控。当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是强调自己是在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当起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时,很容易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如:“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不仅要受到教育制度的制约,还要受到法律制度、社会规范的制约。《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中明确有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

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们选择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加上在教育改革中,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心理压力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释放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教师长期在教学的精神压力之下,也需要寻找释放的途径。老师们在学生面前表露出的语言暴力倾向,正是他们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转移着自己的这些心理情绪。

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很多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靠心理学专业教师或辅导员来完成。其实,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教师既要以才能折服学生,更要以情感濡染学生。获得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是学生心理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人的潜能便会奇迹般地被激发出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不仅要传递文化、创造文化,同时也要发展人。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也需要心灵的关爱。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说几句过头话算不上大错,殊不知学生的心理远远没有成熟,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当“笨蛋”、“丑”、“弱智”、“没出息”、“白痴”等等嘲讽、贬低、批评的语言射向学生时,学生心中的那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它会给学生带来长时间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害。

教师的语言修养不够

        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语言暴力往往是教师主观上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手段首先显示出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欠佳。教师缺乏语言修养往往表现为:从个人的喜恶、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言语中充斥着粗暴的呵斥、尖刻的挖苦并伴随着冷漠的情绪。教师的语言修养相对于一般人的语言修养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纯洁的、完美的、生动活泼的,并具有启发性的。挖苦刻薄的语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师不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和谐的语言来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为师生提供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交往桥梁。语言暴力是所有暴力中最让学生受到伤害的,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甚至彼此憎恨。

        教师的话语应该是通过教师本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在一切教育场合发出的真实而又睿智的声音,这种声音能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气氛。教师的宽容与体谅应该胜过批评千万倍。一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学生心中充满温暖,温暖就是前进的动力;一句关切的问候,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心灵之门打开了,再要求学生做些什么就容易了。语言暴力不仅侮辱学生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暴力的消解策略

重视师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首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教师语言暴力表面上问题出在嘴巴上,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在思想上。言为心声,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更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那些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恐怕更多的不是缺乏语言技巧,而是缺乏一种好的思想,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的劳动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先得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锤炼语言,应先锤炼思想。要使语言闪光,引人入胜,先得使自己的思想进发火花,光彩照人。

        在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有效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应该承认,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是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这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进行修改和完善。

正确缓解教师自己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有的教师一天天在教室、学生宿舍之间忙碌,他们埋头于教科书、试卷之中,为各种各样的抽考、统考、每年的中考、高考时刻准备着,他们辛苦、疲乏甚至麻木,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优雅心境也已消失殆尽。他们像机器一样传递知识,却忘了关怀学生,也忘了关怀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使用语言暴力,表明了教师的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对此,有专家呼吁,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绝大多数教师不是有意使用语言暴力,只是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在工作竞争、教育责任等压力之下,不由自主地通过使用语言暴力来发泄情绪。而学生不是出气筒,是需要教师去关爱的幼苗。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细致,但不要苛求工作结果的完美,明白简单从教的快乐是无穷的,给自己的身心松绑。教师同时也是普通人,教学之余多参加活动,和学生们一起感受青春的活力,在轻松愉快的休息娱乐中抖落工作的劳累,拂去烦躁的阴影。教师正确缓解心理压力既有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教学,学生面前的教师应该是心理健康,精神高贵的,爱心是一个普通人所应该具有的,教师更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情感、强烈的责任心和慈母般的爱心。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要体现民主与平等,在师生交往中,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现代教师直面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现代社会。教师可能会尽心栽培少数优秀生,但是一定不能忽视甚至伤害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求知的殿堂里。任何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一个民主的教师,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用一些恶言恶语对待学生,即便是赢了理,也赢不来学生的心,所以,无论从教师的神圣职责来看,还是从教育心理学原理来看,教师只有运用富有情感性的语言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会使学生感到愉悦,消除逆反心理,愿意和老师亲近。

        虽然教师闻道在先,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轻视学生的资本,教师用尖刻的话语侮辱学生就像用无情的鞭子抽向学生的心灵,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使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会因为害怕教师的语言暴力,疏远教师,甚至憎恨教师。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感受他们在遇到学习难题时的心情,估测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融洽的关系,这种民主、友好的氛围可以避免语言暴力。许多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说话总是显得和蔼可亲。如,对学生举手发言说一声“请讲”;当学生发言停下时,亲切地问一句“还有吗”,或者说一声“请继续讲下去”;当学生发言结束时,说一声“请坐下”。这些充满浓郁情味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感到和老师在一起轻松愉快。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交谈,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告诉老师。这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思考的聪明才智,也会使学生因此而更加尊重老师。

准确掌握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说的是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当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有错要批评。但是批评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的,要避免批评时用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多用语言表扬鼓励,在批评学生时要尽可能掌握批评的艺术,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前提下,教育的方法因人而异,任何批评都必须杜绝辱骂。对于后进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由于自己的落后有自卑心理,自卑使得他们自信不足,内心藏着痛苦。如果这时教师还不断地讽刺他:“你无药可救了”,“你不是读书的料”,“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小孩”。“真是笨得没治了”等等,这些语言暴力完全有可能使他彻底丧失自信,自暴自弃。学生有错,有学习障碍,不要一开始就认为他不可救药,而是首先要尊重他、相信他,之后再批评他。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批评才会有效。教学的艺术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及时、得体的激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建立时教师语言暴力的有效禁止、监督机制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消除语言伤害,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部门要像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一样。严厉禁止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学校要从制度上杜绝教师语言暴力,针对存在的语言暴力问题,要制订出教师禁用语,将语言暴力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同时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至少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学校管理职能,对教师工作进行严格管理与监督,如果因为管理不到位,要追究学校管理者的责任;二是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并向学生及家长明示。学生一旦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首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勇敢地向学校投诉,同时学校在受理投诉后,对情节严重的情况还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教育事业是开启人的心灵和智慧的事业。教育会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智者,教师培养人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是智者的声音。教师的话语能力不同程度地决定了育人的质量。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对学生讲文明话,不仅学生受益,自己也受益,教师应以爱的名义鼓励学生,告诉他们:你不错,你行,你很棒,你没问题。让纯净的语言涤荡出纯洁的心灵,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让语言暴力远离学生,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营造纯洁干净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