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发掘出来的张献忠五十两金锭,在明代到底值多少钱?

 三叔收藏 2017-08-21

在张献忠沉银中有一件宝物特别引人注目。

“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国宝级的一级文物。拳头大的金锭表面,凿刻有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五十两正,吏杨旭,匠赵。”

这是1621年长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岁供黄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价值极高。

这应该是张献忠在长沙府抢的,这么大的黄金锭,哪怕经历了数百年水下时光,却仍然光彩照人,同样的银锭却已经发黑了。

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一种说法认为古人携带财宝,为了不显眼,把金锭银锭缠在腰间,左右各缠一个,为了不硌着人,所以做成这种略显凹状的船型,所谓“腰缠万贯”就是这么回事。

明代一两大约相当于31克,所以50两足金相当于1550克,如果不算文物价值,按今天的黄金牌价,相当于约56万人民币。

下一个问题,这么大的金锭,在明代到底值多少钱?我翻阅了一堆资料找答案,放心,虽然我叫历史发明家,但我找的都是专业学术论文,结论不是胡说八道。

晚明的货币是银子,所以黄金要换成白银来计算,实际上黄金在古代的价格也是不断变化的,在张献忠的17世纪上半叶,根据学术论文《十六—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白银:黄金价格的趋势,在明末最后几十年黄金越来越贵,达到了1:13,大概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按1:13计算,50两黄金相当于650两白银,但这并没什么用,白银当时是货币,在现在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650两白银的价值绝对不能用今日银价来计算。

我们必须计算它在晚明时期的购买力,才能知道50两黄金或者650两白银的价值到底多大。

首先是粮食,粮价在古代总是物价的第一指标,今天的粮价受国家调控,几年都难得涨一毛,但在明朝,江南地区的粮食和西北边境的粮价可能相差3倍,而且即使同样是江南地区,春夏季的粮价可能比 秋季要高一倍。

所以我们只能算个一般价格,根据《明代的物价波动与消费支出》论文,在晚明崇祯年间普通年景,一般是一石大米价值1两银子。

一石是体积单位,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的这个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这个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另外,明代说一石米,有精米糙米两种,各地不同的大米品种也有差异。所以一石米大约在92-94KG左右。

50两黄金= 650两白银= 650石大米= 60450公斤大米 大约就是这么多了。

=

最后一个问题,明朝人收入和消费怎么样?

第一档:官员,对于大多数官场新人来说,其实过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奢侈。

根据王世贞记载,一个刚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官的人,需要拜见大小座主,拜会同年,去妓院,赏赐仆人轿夫等等,最为节俭的需要每年100两银子,一般的是每年300两居多。

第二档次:平民,明代曾经有一位有趣的知县,曾经为百姓设计了开支账本,据说明代,僧人或者道士属于平民中的中产阶级,一年大概需要吃掉米6石。大约是每天1.5公斤(太能吃了)如果把吃饭支出划为全部开支的一半的话,那么一个明朝平民单身狗,每年消费大约24两足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