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葛

 赵东华 2017-08-21

苦葛

苦葛,豆科,葛属,缠绕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早落;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卵形或斜卵形,长5-12厘米,宽3-8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急尖至截平,两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无毛;叶柄长4-12厘米。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顶端小叶阔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于阔楔形,两面被伏贴的白色长硬毛;两侧小叶斜阔卵形;托叶盾状,椭圆形,小托叶狭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长7~20厘米,花多数;萼具4齿,萼齿披针形,均密被黄色短硬毛;花蝶形,紫红色。

编辑摘要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学名:苦葛别名:云南葛藤 白苦葛 葛麻 红苦葛 苦葛藤
界:植物界族:菜豆族 Trib. Phaseoleae 大豆亚族 Subtrib. Glycininae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亚纲:蔷薇亚纲 Rosidae [Cronquist系统]目:豆目 Fabales [Cronquist系统]
科:蝶形花科 Fabaceae [Cronquist系统]属:葛属 Pueraria [Hutchinson系统的蝶形花科Fabaceae]
种:苦葛 Pueraria peduncularis

目录

形态特征/苦葛 编辑

苦葛苦葛图册

缠绕草本,各部被疏或密的粗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早落;

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卵形或斜卵形,长5-12厘米,宽3-8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急尖至截平,两面均被粗硬毛,稀可上面无毛;叶柄长4-12厘米。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纤细,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白色,3-5朵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梗纤细,长2-6毫米,萼钟状,长5毫米,被长柔毛,上方的裂片极宽,下方的稍急尖,较管为短;花冠长约1.4厘米,旗瓣倒卵形,基部渐狭,具2个狭耳,无痂状体,翼瓣稍比龙骨瓣长,龙骨瓣顶端内弯扩大,无喙,颜色较深;对旗瓣的1枚雄蕊稍宽,和其他的雄蕊紧贴但不连合。迹果线形,长5-8厘米,宽6-8毫米,直,光亮,果瓣近纸质,近无毛或疏被柔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苦葛 编辑

生于荒地、杂木林中。

药用价值/苦葛 编辑

药材名:苦葛根

拼音名:Kugegen

拉丁名:Pueraria omeiensis Wang et Tang

别名:峨眉葛藤,苦葛

名称考证:苦葛根 (《贵州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部位:峨眉葛藤的根。本植物的花(苦葛花)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辛苦,平。入肺、胃二经

功效主治:清热,透疹,生津止渴。治麻疹、口疮、消渴。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相关选方:①治麻疹不透:苦葛根、一枝黄花各五钱。煎水服。②治吐血:苦葛根,见血飞、乌泡根、苦参根各五钱至一商。 煨水服。③治消渴症:苦葛根二两,胭脂花根一两。煨水服。④治白口疮:鲜苦葛根(烧炭研末)、枯矾粉各五分。混匀搽口腔患处。

原生形态:蛾眉葛藤,又名:苦葛。藤本。根粗大。茎长数米,被稀疏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顶端小叶阔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于阔楔形,两面被伏贴的白色长硬毛;两侧小叶斜阔卵形;托叶盾状,椭圆形,小托叶狭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长7~20厘米,花多数;萼具4齿,萼齿披针形,均密被黄色短硬毛;花蝶形,紫红色。荚果带形,密被黄色长硬毛。花期7~8月。8月初开始结果。 生于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相关文献

豆科·菜豆族·大豆亚族植物

附图

 

添加视频 | 添加图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