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版本: 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叫泰山。这个徒弟聪明伶俐,却不守规矩,经常惹师父生气。有一天,鲁班把他赶出家门,不再承认这个徒弟。当时,在枣庄一带,已经有了粉碎粮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石磨,早300多年。那时候的石磨,底层的圆心轴,是在打造石磨时留下的石轴,鲁南人称为“磨脐子”,很容易碰断,磨脐子一断,那盘磨就作废了。鲁班为此发愁多年,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天,鲁班见到有人用加上铁环的木轴代替了石轴。木头韧性大,铁环耐磨,解决了石轴易断的缺陷。鲁班对此惊叹不已,询问这是谁的发明。有人告诉他是泰山发明的。鲁班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泰山的家乡,就在台儿庄。因为徒弟超过了老师,成为名人,人们就把他的家乡称作“泰家庄”,后来,出现音转,称作台家庄,运河开通之后,南方人又把这里称作台儿庄。 第二个版本: 在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的时候,在运河上听到唢呐声声,经过询问,知道有一家人在办喜事。于是派人送来三枚铜钱,一联喜帖。写的是:“三枚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者爱财。”主家和执喜者看了这个上联,不知如何是好。不收三枚铜钱,意味着嫌万岁爷给的钱少,那是犯下欺君之罪,收了三枚铜钱,又赚了个“爱财”的恶名。就在许多饱学之士为此发愁的时候,在私塾里读书的一个孩童跑了出来,挥笔写出下联:“一间茅屋待客,嫌贫莫来,来者贪吃。”乾隆皇帝看了此联,冒着“爱吃”的恶名赶来,询问是谁对出如此智慧的下联。主家叫出那个只有十岁的孩子。乾隆皇帝大喜,封他为七品官。这个孩子,在皇帝面前为族人争了面子,父辈们抬着他,满城游行。因为这件事,外乡人把这个城镇说成是“抬儿庄”,后来演变为台儿庄。这是台儿庄名字由来的又一说法。 第3-5个版本 台儿庄名称的由来,大致有3种说法: 一为传说说。传说台儿庄东南有一座山,山上住着一个白衣女人,未婚而孕,生下一条小白蛇,长有4爪。白衣女认为是个怪物,拿刀砍去其一爪。小白蛇化作一道白光不见了。这条小白蛇到了东北深山老林,化作人形,拜师学艺。20年后回来探母。白衣女认为儿子是来报仇的,遂躲在山上避而不见。小白蛇一连找了49天,仍不见母亲,便咬破中指,在母亲住的洞门上写下“望母山”3个字,在极度失望中死去。白衣女看到门上写的字,方知误会了儿子,便下山跑到儿子的住处,也咬破中指,在门上写下“探儿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