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孟姜女,好狠一女的

 天空勇者 2019-07-15

民间爱情故事,没那么简单 来自十点人物志 00:00 16:53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盛夏已至,正在空调房内享受习习凉风的你,是否会想起儿时夏日纳凉的场景?

太阳下山后,家家户户搬出凳子和凉席,坐在院子里享受难得的清风,外婆打着蒲扇为你驱蚊,缓缓讲起古老的故事:

这厢是白娘子和法海在金山寺大战三百回合,那厢是孟姜女凄厉的哭声让长城倾覆,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感天动地的爱情……

你在一个又一个夜晚的倾听中,对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四大爱情故事——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中的情节如数家珍。

但今天想要告诉你的是:

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可能统统都是“假”的。白娘子可能没那么善良,牛郎织女的爱情也不如我们想得那么美好。

孟姜女:错怪了秦始皇

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里,秦始皇真是蠢坏透顶:先是把她丈夫范喜良抓去修长城,后来见到孟姜女美貌,色心大发,最后反被孟姜女戏弄,颜面尽失。

看到这里,实在是想替秦始皇申冤:朕,真的冤枉啊。人在宫中坐,锅从天上来,其实,秦始皇和孟姜女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 朕,怎么就躺枪了? 

历史上真实的孟姜女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候秦始皇甚至还没出生。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

齐国将领杞梁战死,他的妻子迎柩至郊外,路上遇到了齐庄公。庄公比较忙,想就地在野外吊唁功臣,结果遭到杞梁妻的怒斥:大王这个行为不合周礼啊,成何体统?

所以,最初这只是一个宣扬周礼的故事。直到汉代刘向的《说苑》、《列女传》里,才出现了哭夫崩城、殉夫死节的情节,所谓“哭夫于城,城为之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产生这样的变化,可能和汉代推崇儒家“天人感应”学说有关。

为孟姜女故事走向作出巨大贡献的,是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旺盛的唐朝人民。他们不仅给女主人公定了名字,还加入了夫妻相识、滴血认亲、收尸归葬等情节,极大丰富了故事情节。

但由于时间太久远,唐朝人民忘记孟姜女哭崩的是哪个城了,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联想到当时统治者滥用徭役,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灵机一动,把孟姜女“安排”去哭长城,借此来讽刺沉重的徭役和残暴的统治者。

那么问题来了,谁修长城最有名?答案毫无疑问是——秦始皇。一介弱女子反抗中国第一位皇帝,这样的剧情想想就刺激。

就这样,秦始皇无辜地被唐朝人民拉进了这个故事里,还背上个强抢民女的恶名。

自此以后,“哭长城”就成为了孟姜女故事中最核心的因素,而这个故事在后世的几次大规模传播,也都和当时统治者修长城有关。流传至今的故事版本是在明清时期定型的,明朝恰好是古代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修长城的时期。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史,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向往和平、渴望幸福的心声。只是秦始皇,不幸当了冤大头。

牛郎织女:夫妻关系 一地鸡毛

再来听一个全新的牛郎织女故事:

穷牛郎偷了织女的衣服藏在井里,织女找不到衣服,只好不情愿地和牛郎结婚。

后来天鼓敲响,织女急着飞天,两人吵得天翻地覆,牛郎只好把衣服给了织女。织女穿好衣服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不仅如此,看到牛郎赶上来,织女急得拔下金簪“刷刷”划开两道天河,边划还边吼:“一道天河隔不住你,两道天河隔住你!”这还不过瘾,夫妻俩还隔着银河对骂……

等等,怎么和课本里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不一样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古代,民间故事大多依靠口耳相传,这种传播方式难免出错,同一个故事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版本。上面提到的这个版本,就广泛流传于宋代中原地区。

还有其他更好玩的版本:

在东北流传的版本中,牛郎织女上天庭是为了给王母娘娘拜寿,谁知王母根本不认这个穷女婿,当面痛骂一顿不说,还把女儿扣在了身边,只准他们一年见一次。

南北朝《殷芸小说》里,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天天只知道织布,“容貌不暇整”,皇帝爸爸看不下去了,把她许配给牛郎。没想到织女婚后在爱情里乐得找不着北,布也不织了,天帝一怒之下把织女叫了回来——回去织布去!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的就更野了,织女有了牛郎还不够,跑到一个叫郭翰的书生家里下凡。郭翰问织女:牛郎呢?你怎么敢到我这来?织女回答:哼,就算知道了,那又怎样?

种种此类“异端”版本,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通用版本,其实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戏曲改革”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挥民间艺术帮助民众摆脱旧思想的作用,艾青、叶圣陶等人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改造:牛郎织女成为了“劳动人民”,玉帝和王母娘娘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故事的主题就变成了反封建和赞美劳动人民。

时至今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提高了,牛郎织女不需要再“反封建“,于是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为了“东方情人节”的最佳代言人。

白蛇传:从恶到美

印象里的白娘子,一袭白衣飘飘,美貌动人,还善良重感情。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史书记载里的白素贞,可不是个好惹的角色。

首先,她是一个恐怖的吃人妖怪。

宋元小说《西湖三塔记》记载,家住西湖的官宦子弟奚宣赞,一日遇见“一貌美白衣妇人”,被迷得七荤八素,几个月都不回家。

但这美貌的“白衣妇人”,其实是一条白蛇,她的真实目的,是吃掉奚宣赞。后来奚真人前来降妖,才终于将奚宣赞救出,把“白衣妇人”镇在西湖的“三潭映月”石塔下。

竟然不是被压在雷峰塔下?不过都在西湖边上,也不算太远了。


其次,白素贞还是个盗贼。

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白娘子为报答借伞之恩,多次盗取官府库银赠与许仙。偷官方的东西,胆子够大,后来果然被发现了,还连累相公坐了牢。

虽说偷官银报恩的方式有点蠢,但这种“爱你就给你钱”的直白示爱方式,还真是有点可爱。

上面讲到的两个故事,都是《白蛇传》早期流传的版本,总体来说,这时的白素贞还是一个做坏事的妖怪形象。

但白蛇故事在民间流传开后,最爱听故事的市民阶层反而对白蛇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这分明是大胆追求爱情的“义妖”嘛,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却被法海粗暴镇压,实在太可怜了。

于是大家耐不住了,纷纷自己动手改编故事,来给白娘子加戏:许仙我们不吃了,反而要她保护这个懦弱的丈夫;修仙也不修了,还是做一个幸福的凡人比较好;对了,再给白娘子加一个漂亮妹妹吧,就叫小青好了……

在后来民间艺人的口中,白娘子变成了一个坚毅果敢、用情至深、具有神通法力的英雄人物。至于她的对手法海,虽然最后赢了,但逃不过大家的谴责而躲进蟹腹中,变成了“蟹和尚”。

到了五四时期,伴随着1924年雷峰塔的轰然倒塌,鲁迅先生借此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白娘子,成为了反抗精神的象征。

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再写到白素贞,则已经将之升华为人性的光辉:“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

从妖到神,再到大写的人,在人民群众的“宠爱”下,白娘子的形象完成了从恶到美的蜕变。

梁祝:开局一句话 剩下全靠编

现在的梁祝,是一曲波澜壮阔的浪漫爱情悲歌,但这个故事最初的样子,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

这是1500年前南朝《金楼子》中最早记录的梁祝故事,全文寥寥几字,大意是说,东晋有两个人叫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的事很厉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上就是最初梁祝故事的全部内容。

或许是这两个名字看起来很配,又或者“事异”这个词激发了好奇心,后世文人墨客纷纷发挥想象力,开始了对这个故事的大胆创造。

功劳最大的还是唐代人民,又是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葬(“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十道四藩志》),又是把祝英台封为“烈女”。

到了晚唐《宣室志》,祝英台女扮男装、梁山伯求亲的桥段出现了,反派马文才有了,英台哭墓、墓裂同埋的情节也都有了……

但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化蝶”,要等到宋明时期才出现。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里,已经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化蝶的场景:

 再看那飞的衣服碎片,变成两般花蝴蝶,传说是二人精灵所化,红者为梁山伯,黑者为祝英台……

差不多用了一千年的时间,梁祝终于从一句简单的话,变成了一个意涵丰富的爱情故事。

各民族、各地方在演绎梁祝的过程中,又为它增添了许多特色元素。

在侗族山歌《梁祝》里,祝英台送给梁山伯一个白银手圈,让他带回家求亲。想象下戴着银项圈的祝英台,活脱脱一个侗族少女。

而在布依族的版本中,祝英台是在挑水回家的途中遇到梁山伯的——大小姐还要干农活,真是勤劳啊。

浙东地区则流传着一个“穿越”的版本:祝英台本是一位侠女,不敌恶霸太守之子马文才而亡,百姓偷偷为她立碑。一千年后,当地县令梁山伯勤政廉明,却不幸早早病故。百姓为他修墓时,不小心挖出了祝女侠的墓碑,于是灵感大发,索性把俩人合葬在一起。

一字一句,编得有板有眼。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民族文化 创新中成长

从四大爱情故事的演变历程中不难看到,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简单的故事,经过无数人的创作加工后,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瑰宝。

现在,当传统文化传承到我们手中,我们如何在经典中融入属于这个时代的风貌?

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方特主题乐园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方特重新演绎的四大爱情故事中,加入了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和价值观的创意与解读。

3D全息投影、穹顶影院、AR等高科技也被方特运用自如,为故事赋予更具“科技感”的面貌,带给观众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例如,在《牛郎织女》原有的故事中,牛郎有“骗婚”嫌疑,于是方特把它演绎成自由恋爱的故事,使之符合现代价值观。此外,方特还加入了牛郎闯雷公雷母关卡、拒绝金钱诱惑等新剧情,让整个故事更有趣味、符合现代观众的品味。

科技元素在方特的四大爱情故事中随处可见。《白蛇传》最精彩的场景,莫过于“水漫金山”,当观众在方特主题乐园里看到这一幕时,先进的舞台特效甚至能让他们体验到洪水倾泻到自己脚下的逼真感受;在展现梁祝的《千古蝶恋》中,方特更是采用了四面体3D全息投影舞台 ,AR与真人表演完美结合,唯美梦幻。

对四大爱情故事进行全新演绎,表明方特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主题乐园,希望通过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主题娱乐产品和服务,努力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

而这些极具“中国味”与“国际范”的文化体验项目背后,是方特“三架马车”的强力支撑:

创意院、研究院、设计院——方特的“三架马车”,分别承担着方特主题乐园的内容创意、技术研发与规划设计的任务。

由云爱华担任院长的创意院,主要负责主题乐园的项目研发与创新。他和他的团队长久以来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经典的中国故事和文化元素结合,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让传统文化为当代中国人带来欢乐?”

由刘辉担任院长的研究院,为方特主题乐园内所有设备的研发和检验保驾护航,并不断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

除了工程师的身份之外,他和方特研究院的其他同事,还经常以游客的身份进行体验,从游客的视角审视方特主题乐园的技术创新,助力方特在主题乐园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追求极致,让游客得到完美的体验”,这是刘辉工作的最大动力。

由刘道宏担任院长的设计院,则是在创意院创意策划和研究院技术研发的基础上,负责方特主题乐园的整体规划及建筑景观的设计。

“我们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审美、习惯,精心设计每一座主题乐园,(方特主题乐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故事的讲述者。”刘道宏坚信,游客来到方特主题乐园,能享受“穿越时空的魔法”,沉浸在方特主题乐园的独特的场景和故事中,走进故事里,成为故事的角色。

方特三大院汇集了来自艺术和科研等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匠心精神,在方特独创的“文化+科技”平台上,让艺术和科技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更多人带来高品质的欢乐。

为了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今年6月方特品牌实现全面焕新。方特提出了全新企业使命——“让世界更欢乐”,并将品牌Slogan更新为“与人同乐”。

在方特看来,无论你来自世界何处,只要进入方特主题乐园,都可以在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娱乐场景中,忘记身份和界限,与人们在一起分享、放大快乐,获得更加深刻的欢乐体验。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方特深知,就像历久弥新的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故事那样,精彩呈现中华文化的主题娱乐产品和服务,同样能够超越地域、民族、语言、文化的区隔,为全人类带来共通的快乐。

而所有方特人,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和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